【名师心路】刘永文:我的内家拳修习之路(上)

我自幼酷爱武术,可惜儿时生活在乡下,当地习武之风不盛,一直没有机会学习。为了满足爱好,我自己找木头,用刀削成木剑玩。虽然这对习武没什么裨益,做木剑的手艺倒是一度让小伙伴们羡慕,后来给每人“赐”木剑一把,还给木剑都取了响亮的名字,并把名字刻在剑身上,现在想起来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我到外地读初中,才有机会得到一些武术资料。当时学校的图书馆正在改建,图书整理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能多借几本武术书,我就去做志愿者,帮助图书馆管理员整理书籍。我还自备笔记本,自己制作了有“武侠秘籍”风格的封面,从书里抄录内容、描图,乐此不疲。再就是订购杂志,《武魂》《武林》《少林与太极》《拳击与格斗》等杂志是我的主要武术信息来源。

那时候,杂志上总有一些现在看来骗人的书籍广告,如《乾坤大挪移》《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之类。我竟然花费30元买了一本《九阴真经》。我当时几乎用所有的零用钱购买了武术书籍。因为通信手段落后,一般是先写信联系,再去邮局汇款,之后商家才会把书寄过来。当时我买了很多书,读得如痴如醉,可惜后来书流失了不少,没有全部保存下来。我尝试着照着书练,书上说三天“得气”,七天形成“气团”,我信以为真地去练。我练了七天以后感到奇怪,为什么自己“练成了”却没什么感觉,与没练以前一模一样。没觉得“得气”有什么不一样,也没觉得有“气团”。

那几年天真的岁月,尽管我没有正式练过武术,但是通过各种杂志和书籍积累了很多武术知识。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等,虽然自己没练过,但是说起各门派、各拳种则如数家珍。

那个时候我有很多困惑,因为对一些基本术语都不了解。记得当时看到“意念”一词,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身边又没有人可问,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无处可查。一开始我以为是“想象”,后来觉得不太对,否则就直接说“想象”了。我琢磨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想象”和“意念”的区别。可惜当年对武术的知识了解太少,不能很快领悟,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困惑,我走上了自己独立思考武术、探求拳理的道路,形成了客观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

直到去县城上高中,我才终于打听到了在县城开武术培训班的韩师。韩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回内蒙古后时运不济,暂时在县城以教拳为生。

韩师是我的武术启蒙老师。拜师两年期间,我主要练习散打和陈式太极拳,闲暇之余学习擒拿,以及少林八法拳、盘龙腿、十二路弹腿等。我听韩师讲在学校学武的经历,以及毕业后走南闯北拜访高人时的很多武林趣闻,受益良多。

说起与韩师相识,还颇有意思。当年刚到县里高中报到的时候,我就听同学说在学校南边的树林里见到过有人带着一群孩子练武术。我仔细打听了他们看到练武的地点、时间,便连着几个周末都去树林里找寻。那时已过中秋节,内蒙古比较冷,韩师带的学生多是孩子,此时已经不适合在室外训练了,所以韩师停了课,我也就一直没找到他。

又过了几周,听当地同学说街上新开了一家体育用品专卖店,经营不少器材。于是我就动了心思,约了一个与我同样爱好武术的伙伴一起去看。时值隆冬,内蒙古的天气冷得厉害,交通又不发达,连公交车都没有。在小镇上,我们都是徒步赶路。但是心中那种对武术的热爱让我们不顾严寒,急匆匆地就赶了过去。

到了店里,看到了很多体育器材,许多以前只能在杂志的广告上看到。我忍不住到处摸摸,兴奋不已。当我看到速度球的时候,心里一喜,立刻喊伙伴过来看,告诉他这就是速度球。我这一嚷嚷引起了店老板的注意。店老板好奇地过来说:“这东西一般人不认识,既然你认识,那肯定是练武术的人啦。”我说,我还真没练过,一直喜欢,但是没有碰到能教武术的老师。店老板听完之后就笑了,他说:“巧了,我还真认识这么一位武术师傅。”我脱口而出:“韩师傅?”店老板很惊奇地问我是不是认识韩师傅。我便把寻韩师而不得的实情说了出来。店老板听了笑着说:“我正好认识他,韩师傅水平很高,很厉害的。这段时间天冷了,训练停了,所以你没碰到他。我认识他家,你们什么时候有空,我可以带你们去。”我们一商量,决定马上去,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店老板非常爽快,立刻关了店门带我们去了。

就这样,在热心的店老板的引荐下,我俩就开始跟随韩师学习武术了。这就是我的第一位师父——武术的启蒙老师。韩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在校期间,陈正雷大师在学院授过课,所以韩师的陈式太极拳打得很好。他擅长散打,精通多种拳术,推崇站桩。在跟韩师学武期间,我主要是练散打。休息时,我缠着韩师教套路,还学了盘龙腿、十二路弹腿、八法拳等套路。后来看我对太极拳特别感兴趣,韩师就教我太极拳,先教定步八法。我先学四正手,学了之后没有专门的时间练,就利用课间在教室最后面的空地上练。说也奇怪,也不用力,也不费劲,就这么松松地打圈,在那个冰天雪地的时节,每次我都练得大汗淋漓,但是丝毫不喘粗气。后来时间紧张,我都是抽午休的时间徒步去韩师家,学几个招式回来练,过几天练熟了,利用午休的时间再去找韩师学几个。如此一来,我便学完了陈式太极拳的架子。

陈鑫著陈式太极拳的经典传世之作

因为在教室里练习,有人练武的消息几日之内传遍校园,我便遭到很多同学的嘲笑和围观,在学校里也几乎成了另类。因为当地相对落后,所有的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读书上,希望孩子靠读书改变命运,所以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是大家唯一关注的事情,对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统统持排斥态度,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把几乎所有时间投入读书学习当中,课间休息也不例外。现在却有这么一个人总是在乱伸胳膊瞎踢腿,所以同学们私底下都说我是在“鬼抽筋”。当时的我承受的是整个学校的异样眼光,尽管顶着这样的压力,我依然我行我素。我喜欢,我就去做,不为外界所干扰,怡然自得。

作者拳照

后来事情传到父母耳朵里,我学武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在外读书,父母的其他话我都听,唯独让我放弃武术,无论说多少遍,我都不为所动。就这样,一天、两天……过了两个月,正好赶上学校办活动,征集节目,我报名参加,表演武术。在舞台上,随着音乐,我展示了太极拳的柔美和散打的刚猛,瞬间全场轰动,最终我表演的节目获得第二名。后来的校报上还刊登说“武术表演,一招一式像模像样”,我曾一度对“像模像样”这4个字的评语不满,现在看来,其实这已经是对当时的水平很高的评价了。就这样,同学们的目光从嘲笑变为惊讶,慢慢地从惊讶又变为赞赏。自己的苦苦坚持,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前些天看到一句话:“你的日积月累,终将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瞬间内心充满感动,这一句话便可抚慰当年所受的所有苦楚。

在韩师家时,常听他说起很多往事,多是他毕业的时候武术系的同学结伴游历的事情。我在这期间增长了很多见闻。韩师推崇站桩,对大成拳、鹤拳都很欣赏。而且韩师对桩功有很深的造诣,只是我在韩师身边时间较短,用他的话说,高中阶段的东西学完了,等着进入大学阶段的训练。所以,桩功在韩师那里没有学到,当时也没有意识到桩功是个宝,现在想起来觉得甚为遗憾,否则可以早几年练习桩功了。

记得当年韩师谈起鹤拳,说有一种训练方法是,在站桩的时候,在身后不远处挂一个骷髅头,而且说,对于太害怕和完全不害怕骷髅头的人,这种练法就没用。当时觉得很恐怖,后来经过揣摩,这可能是利用练功者害怕身后骷髅头的心理,总会不知不觉地把注意力放到身后的骷髅头上,由此可以训练出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吧。如有练鹤拳的朋友看到此处,还请不吝赐教,让我验证一下自己揣摩的是不是正确,以及鹤拳是否真有这样的练法。在此先行谢过!

后来我转学到呼和浩特读书一年,假期回来后再去拜访韩师,已然是大门紧锁,人去屋空。师兄弟们也大多去各个地方上大学了,而当时我们没有手机,联系不便,因此很多师兄弟都联系不到了。仅联系到的几个人说,我走了以后,他们练得不那么勤快,韩师那里不常去,也不知道韩师的去向。后经多方打听,有消息说韩师已经去山西怀仁的一个学校做老师了,从此再无音信。后来几年,只要路过县城,我就一定要去看看韩师的小院,真希望韩师突然回来,可惜每次都以失望告终,只能默默祝愿韩师健康、快乐、幸福!(未完待续)

另外,一周前的“武谈交流群”二维码已过期,感兴趣的朋友请扫描下方新的二维码加群

刘永文,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人。形意拳第六代传人,郭云深脉系。国家二级裁判员。在国家级武术杂志《中华武术》上发表文章若干,得到众多读者的认可与关注。本文节选自其最新著作《武学内劲入门实操指导》。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