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可能产生马斯克吗?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过去几年,SpaceX和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无疑是全世界最耀眼的科技明星,他靠贷款和奖学金在美国完成学业,28岁创业成功,赚了2000万美元;之后又参与创办了PayPal,赚了1亿多美元。

作为一个科技新贵,马斯克完全有资格成为人生导师,过上鲜衣怒马、充满鲜花和掌声的生活,但是马斯克把赚的所有钱都投入到特斯拉、SpaceX这些项目上,多次经历失败,多次处于破产的边缘,搞得自己压力山大,常年失眠。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支撑他走了下来,他到底图什么?

我想支撑马斯克的是天生的好奇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他的终极目标是在火星上为人类建立备份家园,因为火星上不能用内燃机,所以他做了特斯拉电动车;要用到太阳能,他创办了Solar City,要把人运到火星上去,就有了SpaceX。

跟那些只会谈论营收和利润的CEO相比,只关注未来和梦想的马斯克,无疑满足了我们对星辰大海的向往,所以他被认为是活着的传奇。

而且不仅普通人喜欢他,资本市场对他也是追捧有加,过去一年,特斯拉的股价涨了好几倍,目前的市值已经相当于丰田、本田、奔驰等十大传统车企的市值总和,马斯克在上周也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特斯拉生产线;图/NYT)

事实上,特斯拉去年全年仅仅生产了不到50万台车,而单丰田一年的产量就超过1000万台,很多人看不懂这个现象。实际上,资本市场往往看重的不是一个企业当下的表现,而是它未来的可能性和提供的想象空间。

前段时间,因为社区团购的事情,很多人对于国内科技企业不思进取的状况非常不满意,觉得它们执着于几捆白菜、几颗鸡蛋的流量,很没有出息。然而环顾全世界,即便是美国的几大科技公司,创新的步伐也普遍放慢了。

曾几何时,Facebook、苹果手机、谷歌搜索都是划时代的产品,如今基本都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这几大公司靠着这些产品获得垄断地位,活得非常滋润,而创新的动力却越来越不足,所以我们越来越难以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全新产品。

马斯克则是一个例外。

无论是特斯拉的电动车,还是SpaceX的太空探索,都是另起赛道,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不是在做存量,而是在做增量,而这些只不过是为他念兹在兹的太空移民计划做准备而已。

也就是说,人们看中了马斯克身上巨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未必能够变成现实,至少他敢想敢做,其他公司都龟缩在舒适区,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这就是差别所在。

龙飞船的发射成功,很可能会开创一个星际航海的新时代,为美国经济注入新的动能。美国经济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创造需求,隔一段时间,就能出乔布斯、马斯克这样天马行空的人物,带来颠覆性、前所未有的产品。

而中国经济主要致力于满足已有需求,我们的企业家,各种科技达人绞尽脑汁、拿出算法,致力于让大家买更多的东西,在垃圾信息面前停留更长的时间,在一款游戏上花更多的钱。

再看看我们的周围,大家普遍推崇脚踏实地,为了一栋房子,多少人放弃了梦想,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应该说,这些都很重要,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马斯克这样看似不切实际,时常仰望星空的人。

当然还有另一个问题:按照人口分布的规律,全世界不应该只有一个马斯克。但迄今为止,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人物,这也牵涉到一个如何为天才人物的脱颖而出创造社会环境的问题。

马斯克的性格非常的极端和暴躁,员工都认为他是暴君,他会设定难以完成的时间表,如果员工对此表示异议,就会被开除;有员工生了宝宝,要求休假,他暴跳如雷,表示员工“应该分得清轻重缓急,如果公司倒闭了,你就可以一直照顾家人。”

事实上,无论是马斯克,还是乔布斯,抑或是马拉多纳、毕加索,他们都不是非常好相处的人,往往自高自大,缺乏对于普通人的同理心,有些人还劣迹斑斑,是名副其实的渣男;巨大的创造力只是这些人的一方面,另一面是同样巨大的人格缺陷,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对这种人格缺陷的包容度,也就注定跟天才无缘。

因此,要提升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一个更为多元,能够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需要对尊重梦想,也需要一个能够承载起梦想的资本市场。面对马斯克,我们的科技巨头应该想一想,赚钱就够了吗?每一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应该怎样的过自己的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