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人太牛了!第二次出舱任务顺利完成,提前1个小时!

时间过得真快啊,感觉自己写文章介绍我国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和首次出舱还是前几天的事,仔细看一眼,他们已经在空间站“出差”2个多月了。在7月4日首次出舱的一个半月之后,我国航天员再一次执行出舱任务。

二次出舱

(图片说明:中国空间站)

北京时间8月20日,我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次出舱任务,继一个半月之前的出舱任务之后,再一次迎来了“升级改造”。那么,这一次的出舱,都有哪些看点呢?

和上次任务一样,这一次出舱也是为了对空间站进行一些“装修”,以便后续任务的展开。任务艰巨、工作繁琐,不过也再一次证明了我国航天员和航天技术的过硬之处。

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出舱的航天员是聂海胜以及刘伯明,而汤洪波则是负责在舱内的配合工作。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尽量提升每一位航天员的出舱任务能力,以确保我国航天任务有强大的军团。

(图片说明:聂海胜打开舱门)

那么,这一次的出舱任务,主要工作有哪些呢?

两大任务

  • 热控扩展泵组

首先,是热控扩展泵组的安装。什么是热控扩展泵组?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太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由于没有地球大气层的维持,所以温度变化也非常剧烈,航天器的向阳面可以超过100℃,而背阴面则可以低于-100℃。在这样的环境中,空间站如何给航天员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就至关重要了。

(图片说明:在舱内进行支持的汤洪波)

科学家作了一个比喻,人体保持恒定温度的方式,就是通过遍及全身的血管中流淌的血液来实现的。空间站也是如此,在它的周围遍布着大量的管道,里面的液体可以给空间站提供稳定的温度。而人类的血液是需要心脏来泵出的,空间站也一样,这个扩展泵组就是这些“血液”的“心脏”。

那么,为何航天员上太空2个月了,才想起来安装它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空间站内部,原本就有几个泵组在运行,而这一次的泵组其实是一个“备胎”,用来防范意外的。在这2个月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原来的泵组都可以顺利运行。但万一发生意外了,这个热控扩展泵组就是航天员的救命符。

(图片说明:三位航天员的工作画面)

  • 抬高全景相机

大家可能还记得,上一次出舱时也有这个任务。当时两位航天员抬升的是全景相机a,这一次抬升的是全景相机d。

全景相机相当于空间站的眼睛,可以观测外界的情况,也可以对空间站外进行监视。由于火箭发射时整流罩尺寸有限制,所以只有在升空之后才能进行抬升的工作。经过抬升的全景相机,可以获得更好的观测视野,发挥更大的功效。

(图片说明:向全景相机d移动的两位航天员)

任务过程记录

8:38,聂海胜打开了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舱门,在整理了安全绳之后顺利出舱。出舱后,聂海胜首先进行脚限位器的安装,从而确保自己可以安全地捆绑在机械臂上。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航天员需要倒着上机械臂,而且自己的眼睛看不见。所以,上臂的过程也比较辛苦,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需要此前在地面的大量训练。

上臂之后,他还要进行舱外工作台的安装,这里装着接下来所需要的所有工具(9种12个工具)。

(图片说明:聂海胜上机械臂的画面)

由于热控扩展泵组的安装位置在空间站尾部,而节点舱则比较靠前,所以这一次的转移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大了。

10:20左右,在聂海胜完成了前期工作,腾出舱口的空间后,刘伯明也从节点舱顺利出舱。和聂海胜不同的是,刘伯明需要手动利用安全绳,一点一点攀爬到空间站尾部进行作业。

11:00左右,两个人顺利完成了热控扩展泵组的安装。热控扩展泵组的尺寸和一台家用打印机差不多,相对比较大,这对于航天员的操作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个泵组在地表的重量超过了30公斤,虽然在太空中没有重力,但是如果产生运动惯性,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

(图片说明:扩展泵组)

为了便于航天员的安装,技术人员将泵组的安装过程设计得非常简单。看似复杂的设备,安装起来竟然不需要螺丝,而是通过“一钩,二锁,三通,四连”这样一个过程,完成安装。

安装结束后,两位航天员回到了节点舱附近,进行全景相机的抬升。同样的,聂海胜通过机械臂进行转移,而刘伯明则需要自己进行攀爬来到工作位置上。

这个抬升的工作不是像字面上说的那样扳一下就可以,而是需要先取下全景相机,然后安装全景相机支架,最后将全景相机安装在支架上。

有人可能会纳闷:为什么全景相机离出舱口那么近,却要舍近求远、先去安装扩展泵组呢?

(图片说明:全景相机d拍摄的航天员工作画面)

原因很简单,这是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来安排的,毕竟扩展泵组更加重要,所以需要首先安装。而且,就算先抬升全景相机,航天员也还是要来到空间站尾部进行扩展泵组的安装,总路程没变,所以没有必要先抬升全景相机。

除了顺利,还是顺利

可以说,这一次的航天员出舱任务,是相当顺利的。

14时33分,经过差不多6个小时的工作,三名航天员顺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出舱任务,这比预计的时间要提前了差不多1个小时。

(图片说明:刘伯明拍摄的聂海胜以及地球合影)

实际上,在安装扩展泵组的工作中,航天员就已经提前差不多40分钟了。所以在转移到全景相机d的过程中,两名航天员还进行了互拍。尤其精彩的是,站在机械臂上的聂海胜,恰好有我们蔚蓝的地球作为背景,这张照片尤其难得。

从2008年我国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时的“我已出舱,情况良好”,到今年7月刘伯明的“哇,外面太美了”,再到今天出舱任务过程中的互拍照片,航天员的任务执行显得越来越轻松,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正在迅猛发展。

(图片说明:站在机械臂上的聂海胜)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看起来的毫不费力,来自于我们看不见的非常努力。今天祖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无数航天人在背后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感谢他们,让祖国强大,让我们自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