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陕西 || 范晓霞:陕北特色小吃—油馍馍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
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童年的追怀…
范晓霞,1983年出生于甘泉县的一个贫困小山村, 1999年考入了延安林业学校,2002年7月至2003年的7月是延安林业学校一年的实习时间,于是,走进了劳山森林公园任讲解员。
但因自幼爱好文学写作,于2003年5月走进了甘泉县县委通迅组任通干。先后在青年书刊及诗刊上发表过《一个农民的生活》、《感慨黄土地》、《献给母亲》等诗歌,著有19万余字长篇小说《简单的日子》。
如今的你,走进市场口,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油油的香气直直扑鼻。如果你是陕北人的话,不用详细询问也知道,那种味道是炸“油馍馍”的味道。如果让陕北人说起“油馍馍”的故事来,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就会让你的口水直流。
陕北人吃的食品,往往带有很浓厚的地域色彩,那原材料,那制作方法,甚至那食用时的种种讲究,都和外地不一样。其中,“油馍馍”最具有代表意义。从小爱就对特色美食特别上心的我。遇到谁家炸“油馍馍”,就会悄悄地溜进他家,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直到啥时出锅,都看在眼里,大婶看着我那馋样,就会用筷子给我挑两个,喊我去院子里吃去。
其实,“油馍馍”都是用糜谷制作的食品。当然糜谷有两种,其中一种叫做软糜子,加工后叫做软黄米,制作“油馍馍”就得要这种软黄米。陕北盛产糜谷,简单点说,用糜谷面制作油糕就叫“油馍馍”,整个陕北地区都不例外。
制作与食用油馍馍,有许多讲究,许多学问。当然,在制作油馍馍之前,告诉大家食品材料:软米和黄米,白面,荞面,糖。
制作油馍馍的方法:首先是兑料,就是将软米和黄米一般按四六比例即硬的多一些掺好后进行碾压,用细箩将其箩成细面。然后将碾压好的面粉,舀出大约三分之一放在锅中炒,一为减少软米的粘度,二为炒去软米的苦味,使其更加可口。
然后再将炒过的面粉搅拌成稠糊状放在锅里蒸,蒸熟后将其余米面全部倒入和成面团,随即放在热炕头盖上厚被进行发酵,大概经过一晚上时间,面团膨起,酥软酥软,就已发好,油馍馍的面就算发好了。
面发好后首先要使劲儿搅和,让其里外上下都一致。然后就是做油馍馍了,做的方法是拿出一块笼布或纱布铺在案板上,把油馍馍面拿出一小块又一小块,搓成圆团,一个一个地摆在笼布上,再将另一半笼布盖在上面,用手掌或硬的小木板将其逐个压偏,揭开笼布后,用一个顶针在圆形中套出一个孔,就算完成了。不能直接用手掌压是因为人手心发热,油馍馍面会粘手,如果不蘸水油馍馍就不光滑,但如果蘸了水,下油锅炸时会沉入锅底,炸出的油馍馍不酥软。
油馍馍面做好后,就要进行油炸了,油炸的时候主要讲究的是油温,油烧的温度太高,油馍馍面进锅后,里面熟不了,外面就焦了。油烧的温度太低,油馍馍面在油锅里的时间一长,大量水分随油温蒸发,油馍馍炸出后就发硬不好吃。因此,只有适当的油温,才能炸出金黄金黄圆胖圆胖的,色、味、形俱全的,可口的堪称上品的油馍馍。
甘泉人在油馍馍出锅之后,都习惯将刚夹出的油馍馍穿在一根筷子上,一为将油馍馍上带出的油滴入锅中,二是为让油馍馍保持圆圆胖胖的形状,不至于放入盘子后,立即被压成扁平。
请注意,在做之前,你一定要先闻一闻,如果你觉得面有些酸,还可以放点糖精,使做出来的油馍馍更加可口。
(原文发表于“凯风陕西——老陕开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嘉年华,不论年龄,不论行业,不论生活或工作,如果您有好的素材、好的故事(图片、文字),可以投稿给“嘉年华时光”。
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你的故事!
传播你的能量!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投稿时请将文字和照片,连同个人简介一份,个人生活照一张,以附件形式发送到QQ邮箱)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