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只存在于外国的“中华名菜”

中华美食世界闻名,而随着出国留学、工作、定居的华人越来越多,国外的中餐厅也是遍地开花。但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样,中国菜“旅行”到了国外以后,总会半推半就地蒙上个“当地特色”的面纱,甚至有许多深受外国人喜爱的所谓“名菜”,中国人竟然从未听说过!


左宗棠鸡

General Tso's Chicken

美国中餐名菜,号称湘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走红美国,成为美国中餐的代表。从旧金山到奥马哈、从内布拉斯加到伦敦的各地中餐馆里都有这道酥脆炸鸡块勾上糖芡汁做成的所谓“中国传统美食”。但2003年时,英国BBC的一位主持人曾耗时半年在中国湖南搜集餐馆菜单,竟赫然发现湖南本地人根本未听说过这道菜,餐馆自然也不做这道菜,于是左宗棠鸡便成为了一道美国“土生土长”的中国菜。

根据美食家考证,这道菜和左宗棠毫无瓜葛,是上世纪70年代台湾湘菜大厨彭长贵发明的,假托是清末湘军名将左宗棠当年爱吃的一道炒鸡块,因而得名。

但最初它的味道中所含的酸味要多于甜味,纽约餐馆经营者在台北品尝到“左宗棠鸡”后,就把这道菜带到了美国,并不断加以演变,最终形成了和最初的味道截然不同的偏甜、粘稠口味,从而迎合喜甜不喜酸的美国消费者的胃口。2014年的纪录片《寻找左宗棠》探寻了这道菜的起源,并且把目前流行版本的“左宗棠鸡”的照片展示给了时年96岁的彭长贵。他看了照片,嘴里嘟囔着说:“简直瞎胡闹。”


李鸿章杂碎

Chop Suey

光听菜名就好像是在骂人一样,据说这道菜是在李鸿章访美时和他扯上了关系。当时李鸿章在纽约用中国菜来招待客人,由于菜式新奇美味,很快被客人一扫而空。眼看着宴会还未结束,但桌上的菜已经所剩无几,厨师非常着急。李鸿章急中生智,让厨师将厨房剩下的各种材料放在一起炒,做了一盆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什锦大烩菜。当被问到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时,厨师一时难以回答,便随口说“杂碎”。《欢迎加小编私人微信 xiaotudou2002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依托着李鸿章当日之盛名,“杂碎”这个菜式从上层餐桌流向民间,成为当时美国中餐馆一道招牌菜。1903年,梁启超赴美时品尝了此菜,且留下著名的评价:“然其所谓杂碎者,烹饪殊劣,中国人从无就食者。”

这道菜式究竟由谁发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随着中餐厅的蔓延而流行起来。20世纪早期,有法式餐厅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出售“杂碎”,洛杉矶报纸上开始刊登“杂碎”的菜谱,写明烹饪所需的各种材料,如豆芽、什锦酱油、荸荠等。同时,“杂碎”这个词悄然融进大众文化中,1925年,有首民间小调就叫《我走后谁帮你剁杂碎》;著名的爵士歌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还有首歌叫《杂碎圆号曲》,这首灌录于1926年的爵士歌曲曾风靡一时。


陈皮鸡

orange chicken

这是一道很多中国人从未听说过或尝过的川菜,却也是美国人最为熟知的中国菜,它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和左宗棠鸡、李鸿章杂碎并驾齐驱的。这款美式的陈皮鸡是以酸甜为主,炸过的鸡块加上橙子味的甜辣口味,让无数美国人为之倾倒。


酸甜咕咾肉

Sweet & Sour Pork

酸甜咕咾肉原本是一道传统的粤菜,以果蔬合炒再勾以酸甜汁成菜,清脆爽口,口感丰富,色泽明亮,由于这道菜是用甜酸汁和猪肉烹饪而成,酥香酸甜没有骨头,可谓香气四溢,每每将它端上餐桌时,周围的食客都会馋得“咕噜咕噜”直咽口水,因此,人们干脆就帮它取了这个生动又特别的名字。

这道菜被当年第一批去美国淘金的广东人带到国外并推广开来。但在国外,这道菜也被针对外国人的口味而做了一些改变,美国本土化后的咕咾肉用的是美式 BBQ 酱汁制作的,而且还演变出了酸甜咕咾鸡的版本。到20世纪初,酸甜咕咾肉已经成为中餐馆的一道最受欢迎的中国菜肴,深受外国人的喜爱,他们点菜言必称“Sweet & Sour Pork”。


炸蟹角

Crab Rangoon

蟹肉馄饨不奇怪,炸馄饨也能接受,但这馄饨的馅是奶酪和蟹肉碎,然后蘸着又酸又甜的酱、酸梅酱或烤鸭酱享用,美国多数餐馆通常把它当做开胃菜。如果说前面几道菜多多少少还与中国有那么点渊源,那么这道菜简直就跟中国完全扯不上关系。据说它的灵感来自一道缅甸菜,但这道菜却因形似饺子而被视为中式美国菜。美国“Eater”美食网编辑到中国吃过正宗的锅烙后,痛心地告诉读者,美国那种包着蟹肉和奶酪的东西真的不是中国货,奶酪甚至不是中餐食材。


炸鸡蛋卷

Chinese Egg Rolls

美式的炸鸡蛋卷,在外观上与中国的春卷十分相似,但味道却截然不同。中国的春卷讲究的是皮薄馅大、焦香酥脆,咬上一口,真是从嘴里美到心里!《欢迎加小编私人微信 xiaotudou2002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而美式的炸鸡蛋卷却外皮厚如城墙,咬一口都是对牙口的巨大考验,更别提馅料还有可能是坚果之类奇奇怪怪的东西了。


西兰花炒牛肉

Beef Broccoli

现在中餐中也可常常见到这道菜了,但实际上,过去的中国是没有西兰花这种蔬菜的,它传入中国迄今不过百年历史。西兰花在美国却是极为普通的蔬菜,美国牛肉又多,于是用酱油腌制爆炒,两厢结合就是本地特色。不仅炒牛肉,还有炒虾、炒鸡肉都能配西兰花。


宝宝盘

Pu Pu Platter

宝宝盘有点像小吃拼盘,里面有炸蛋卷、炸猪排、炸鸡翅和照烧牛肉等。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道菜居然是开胃菜,中国人表示如此油腻的开胃菜真的不能接受。其实这道菜最早来自于夏威夷,Pu Pu是好吃的意思。


芙蓉蛋

Egg Fuyong

芙蓉蛋就是裹着肉类和蔬菜的炸蛋,与西方早餐里的鸡蛋卷饼(omelet)有几分相似。不过,名字好听不等于好吃,这种炸蛋往往内馅无味,而外面裹了太多的番茄酱或糖醋。


炒面三明治

Chow mein sandwich

国外中餐馆的中餐经常搭配西式面包,因此就有了“炒面三明治”这种神奇的菜式。它在1920年代发迹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福尔河流域,融合了中式炒面和西式餐包东西两种不同饮食文化。自诞生时流行于美国劳动阶级起,炒面三明治一直是一种为大众所享用的餐食。餐如其名,炒面三明治就是把面炒完淋上混着洋葱、芹菜、青豆的肉汁,然后夹在吐司或者餐包中间,旁边再配份薯条、一罐汽水,这就成经典的炒面三明治套餐了。由于炒面三明治既能吃得饱,又非常便宜,所以深受劳动阶级欢迎,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主要在唐人街的餐馆供应。


签语饼

Fortune Cookies

签语饼,也叫幸运饼干,这种中西交融的产物诞生于国外的中餐馆,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已经俨然成为华人餐馆与中国菜的一张名片。这是一种脆甜的元宝状小点心,烘成金黄或杏黄色,空心内藏着印有睿智、吉祥文字的纸条,食用时轻轻将其拦腰掰开,便会得到印有中英文的签语。签语饼一般应用于餐厅中作餐后甜点,也可作为休闲娱乐食品。《欢迎加小编私人微信 xiaotudou2002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在美国,人人都将“签语饼”当作地道的中国特产,不过中国游客却纷纷表示“我国并无此物”。但是不可否认,这新巧可爱的小点心确实在远离中国的地方代表着中国的神秘,以及独特的中式智慧。《纽约时报》称,美国每年生产30亿个幸运饼干,这种小甜点传播到了英国、墨西哥、意大利、法国、印度的中餐馆。2004年,巴西把中餐馆的幸运饼干编号当作彩票号码,并且赢得大奖的人数多得惊人。


姜汁牛肉

Ginger beef

加拿大中餐馆里常见的一道菜,从名字到做法都非常中国,只是中国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是一家中餐馆“Silver Inn Restaurant(银楼京菜馆)”在1975年创制的。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牛肉裹面粉和姜在油里炸,出锅再浇上甜酱汁,即使让你吃个整盘,都不知道吃的是牛肉。这道菜是卡城加拿大人口中最流行的中国美食,也是中餐的代名词。


满洲花椰菜

Gobi Manchurian

印度中餐中有一道凶残的名菜名曰“满洲花椰菜”,洗净切块的花椰菜裹上面粉油炸后,用一种秘制的满洲里酱调味。这已经成为了印度素食主义者对中国的最终印象,以至于当他们来到中国发现中国不仅没有这道菜,连素食主义者都是小众群体的时候,感到无比失望。


天津饭

てんしんはん

天津饭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基本上等于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在中国饭馆菜单的地位。天津饭有点像日本蛋包饭,做法是将蟹肉蟹黄加入入鸡蛋液中搅拌均匀,加上大量芽菜、虾仁,浇在米饭上面,再勾个厚厚的芡汁便成。在日本的中华料理内,天津饭是道很著名的菜,但是在中国,却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菜肴。

虽然这种日本中华料理跟我天朝风味早已分道扬镳,但据认真的日本人研究(居然有人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是有多蛋疼),这货真跟我们有渊源。据说是昭和年间,日本水稻减产,不得已进口了天津小站稻救急,但是日本人吃不惯外国米,于是当时在东京的中餐厅“来々軒”的厨子就开发出了一道“天津芙蓉蟹肉饭”,用小站米做底,大受欢迎,从此奠定了中华料理的大佬地位。


干烧虾仁

エビチリ

干烧虾仁是在日中华料理店最常见的一道中国菜,被认为是中华料理的代表菜品,非常受日本人欢迎。这道菜是陈建明(中华料理达人)在日本经营中华料理店时,一边想着四川的干烧虾仁一边创作完成的。但由于日本人吃不了太辣的东西,于是依据日本人喜欢的口味进行改造,大量加入番茄酱,抑制辣味增加甜味,大量的酱汁也迎合霓虹金对于下饭的需要。这道菜酸甜的口感很受日本人欢迎,不过中国人吃的话可能就会感觉比较奇怪了。


中华丼

在日本的中华料理店、高速道路边上的快餐店,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名为“中华丼”的饭。其实,这种中华丼是日本人模仿中国菜风格制作的大碗饭,是昭和时代日本人对中国饭认识的一个缩影。

日本的中华丼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中华丼是一种模仿中国菜风格的大碗饭,料理师傅会用猪肉、卷心菜在内的若干种食材,不定的搭配煮成中国风的肉菜、芡汁,再淋到大碗盛着的白饭上。这种中华丼的用料不太讲究,售价也比较便宜。狭义的中华丼则源于上海的八宝饭,常见于日本各家中华料理屋,料理师傅会用猪肉、花枝、虾仁、红萝卜、竹笋、芽菜、木耳和卷心菜等制作成“八宝菜”,放到用大碗盛着的白饭上,成为一碗“中华丼”。这种中华丼食材用料更讲究一些,因而售价也要稍贵一点。


长崎面杂烩

ちゃんぽん

长崎杂烩汤面是长崎著名的料理,由面条、蔬菜、猪肉、海鲜为原料,既有营养又很便宜。据说在明治30年(公元1897年)代,福建人来长崎现在的中华街做生意,其中有位叫陈平顺的(四海楼的创立人)为让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吃上一份既便宜又有营养的饭,他将猪肉和蔬菜炒过后再放入面条加汤煮,这就做成了一碗量足味美的面条。日文名字的ちゃんぽん来源有很多,其中被最多人接受的就是它来自福建话“吃饭”的发音。


日式饺子

ギョーザ

要说日本人最喜欢的中华料理,那非饺子莫属。不过日本的饺子跟中国却仍是两码事。我们常吃的饺子都是煮出来的,而在日本,所谓“饺子”更像是我们的“煎饺”或“锅贴”,是用油煎出来的。真正令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日本饺子的吃法,对日本人来说,饺子不是主食,而是搭配白饭或拉面一起享用的'配菜'。在饺子专卖店会出现'饺子及白饭套餐',拉面店则是'饺子及拉面套餐'的餐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