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焄│读曹植《说疫气》

杨焄│读曹植《说疫气》

摆脱恐惧,祛除迷信,尊重事实,相信医学。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岁末爆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尽管在《后汉书·献帝纪》中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是岁大疫”,对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及社会危害并没有任何具体描述,可是那些劫后幸存者回想起那段梦魇般的经历来依然心有余悸。刚刚进号为魏王不久的曹操在疫情过后立即颁布《赡给灾民令》,说起“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为此深表哀痛忧虑,因而大力推行诸多措施,以便及时赈济疫区灾民。曹操之子曹植更是特意撰写了一篇《说疫气》,虽然现存的仅是收录在宋人所编《太平御览》中的部分片段,但仍从亲历者的独特视角提供了触目惊心的观察和发人深省的思考。

曹植笔下“疠气流行”时惨绝人寰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无妄之灾的忽然降临,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旋即深陷亲人染疫离世后的悲恸和无助之中,甚至还出现了满门阖族无一孑遗的恐怖场景。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诬枉夸饰,而是对疫情大肆蔓延的如实记录。可资参证的尚有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里的一段沉痛回忆:“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在短短数年之间,竟然有近一半宗族成员都因感染伤寒而不幸丧生。张仲景提到的伤寒疫情发生在建安纪元的前期,不难推想此时笼罩在新一轮阴影之下的人们,在张皇失措时还要不断承受由惨痛记忆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在瘟疫所到之处,不同阶层的遭遇其实多有差异。曹植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矣。”在死亡线上绝望挣扎的绝大部分都是生活困顿、衣食无着的底层民众,那些轻裘肥马、钟鸣鼎食的权贵豪门则很少会受到疫病侵袭。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在缺乏有效诊疗手段的情况下,保持人际距离以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以及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个人免疫能力,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举措,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些都是无法企及的奢望。当然在灾疫突袭而来时,每个人实际上又是平等的。就在曹氏父子身边,便有不少人相继罹难。两年后,曹植的兄长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依然难以抑制内心的伤痛,悲叹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徐幹、陈琳、应瑒、刘桢这些著名的邺下文士都死于这场瘟疫。曹植和他们有过密切的交游酬赠,眼睁睁看着昔日友朋顿时化为粪壤,在黯然神伤之际想必也会陷入无边的恐惧之中。

恐惧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对瘟疫的一无所知,由此妄加推断揣测,产生种种非理性的行为。曹植在文中就提到,“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以至“愚民悬符厌之”。古人习惯将各种灾祸疾疫归咎于鬼神作祟,希冀能够通过禁咒、符箓等方式驱邪避难。《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杂占》类曾著录过“《执不祥劾鬼物》八卷”,清人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就指出东汉时麹圣卿、寿光侯、费长房等人都擅长“劾鬼物之术”。东汉时道教方术的流传盛行,又进一步推波助澜。《太平经·长存符图第一百二十八》大力宣扬“守之积久,天医自下,百病悉除,因得老寿”,对身处绝境的底层民众无疑极具吸引力。所以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里才会痛斥,一旦灾疫来临,人们往往“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导致错失救治的良机。可惜这种错谬观念源远流长,此后居然还一直延续着。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遐览》里提到过《治百病符》十卷、《厌怪符》十卷等,认为借此“可以却鬼辟邪”。葛洪兼擅医术,在其《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第一》竟还认为濒临死境是因为“有鬼神于其间,故亦可以符术而获济者”。甚至到了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禁经》里仍在说:“是以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斯之五法,皆救急之术也。”在敦煌出土的一些唐代卷子中,还能看到不少用于治疗疾疫的符箓。

曹植对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却不以为然,认为悬挂符箓以求厌胜的行为“亦可笑也”,并无任何实际效用。他后来在《辩道论》中对“神仙之书,道家之言”同样嗤之以鼻,判定“其为虚妄,甚矣哉”,还说“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可见曹氏父子在这方面头脑还是极其清醒的。曹植最终强调“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将这次瘟疫爆发的原因归结为阴阳失调、节序紊乱,这其实和传统医学注重燮理阴阳、法天顺时的基本理念一脉相承。四百年后隋代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首次将疫疠列为专题予以深入研讨,同样认为这类病症“皆由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侯,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阴阳受病,会同表里,须明识患源,不得妄攻汤艾”。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诊断意见显然多有可商之处,但也情有可原而不必求全责备。更值得重视的是曹植通过自己客观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昭示着人们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最应该做的就是:摆脱恐惧,祛除迷信,尊重事实,相信医学。

*原文刊载于《文汇·笔会》2020年2月23日

链接阅读

(国学典藏)

《曹植集》

[三国魏]曹植 著

[清]朱绪曾 考异

[清]丁晏 铨评

杨焄 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定价:60元

曹植是汉魏之际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兼擅各体,在诗、赋、文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极高,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人推崇,锺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入上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清代丁晏的《曹集铨评》和朱绪曾的《曹集考异》,全面总结此前曹集整理、校勘的成果,并进一步考订辑补。有鉴于此,本书以《曹集考异》为主,以《曹集铨评》为辅进行整理,合为一编,凡十二卷,名为《曹植集》。《曹集考异》以《金陵丛书》本为底本,《曹集铨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

(0)

相关推荐

  • 曹子建集|曹植

    曹子建集,十卷,四库全书本,魏曹植撰.赋44篇.诗74篇.杂文92篇,合计210篇.最后一篇,乃整理时补录.提要认为此本并非善本,但"唐以前旧本既佚,后来刻植集者,率以是编为祖,别无更古于斯 ...

  • 三国权谋:杨修的“聪明误”

    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僭主.虽则以"唯才是举"相标榜,笼络天下贤才.但对于敢于冒犯虎威,唐突主上的文人士子也从不手软.裸衣骂曹的弥衡被曹公借刀黄祖斩杀于江夏,孔融因讥讽三曹争夺甄宓而 ...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伤寒受病,由皮肤而得,风寒外感,自气分传入血分.瘟疫受病,由口鼻而入,邪热内伏,自血分发出气分,一表一里,一寒一热,判若霄壤.

  • 镇江的焦山,因1800多年前三国时一场大疫情而出名

    <三国演义>中的天下大乱,是从东汉末年的政治混乱.瘟疫流行,开始席卷九州的.汉灵帝中平元年的瘟疫,是促成黄巾起义的一大因素. 演义中说:"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这 ...

  • 经过疫情,河北这两个地方应该会有更多人想去

    闭窗,阴:开窗,阳,气息流动.他看到阳光里翻飞的灰尘,便急匆匆跑向军营.此时的军营如同人间地狱,染上怪病的将士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死状可怖.他面见将军,言辞恳切:瘟疫蔓延,是天地间疠气所致,呼吸间便 ...

  • 跟着杨老师读《论语》——学而篇第六则

      从现在开始,杨老师会带着大家读经典,从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必读书目,到推荐同学们阅读的优秀书目都在所涉范围.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坚持,好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就会发现书好读!    让我们先从& ...

  • 一锤定音!特雷杨抛投绝杀锁胜局 霸气手势睥睨麦迪逊!

    北京时间5月24日,老鹰做客麦迪逊广场面对尼克斯,双方的系列赛首战就此拉开序幕.实力不分伯仲的两队一直鏖战至末节生死时刻,尼克斯靠着罗斯的抛投将比分扳平,仅留给老鹰9.8秒.老鹰发边线球到特雷杨手中, ...

  • 【一分钟读经典】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大家好,欢迎跟着我每天读点内经原文.今天我们读的是: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原文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 ...

  • 看古代中医如何辨证“瘟疫兼湿”——读《说疫全书》体会

    注定,庚子年的春节,将是每个中国人永生难忘的春节! 向逆行而上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祈祷一切灾厄快快过去,祈祷那些时代的英雄都平安归来!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关注着这次疫情的进展: 作为一名中医药人, ...

  • 晚间悦读 |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播放GIF 01 沉得住气 什么才算真正的成熟?有人说:"所谓真正的成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它是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的通透,是饱经沧桑之后的豁达,而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萎靡." 去 ...

  • 夜读 |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名家画廊 | 刘怀山,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藏不住的崩溃只是伤痕,藏起来的崩溃才叫勋章. 什么才算真正的成熟?有人说:"所谓真正的成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

  • 【诗歌长廊】杨青/读旅美诗人林静《丙申五月叹百年》

    林静,旅美诗人,现居纽约.1973年出生于昆明,后成长于广东.1990年开始写诗,次年移居北京,2012年移居美国.2006年与黄秋远发起创办<新文学>杂志并担任主编.两度获美国西蒙斯国际 ...

  • 王阳明:向良知,养正气。磨自身,养浩气。读经典,养静气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如何度过危机.安度一生,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奥秘,或许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我们能找到答案.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人生将立于不败之地. 1 向良知,养正气 王阳明 ...

  • 漫谈丑未之岁疫气方,及夏季、湿热杂病治法与方药

    据<清史稿·災异志>记载,清朝雍正,前后共13年,中国发生了三次疫情,第三次是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無算:昆山疫:上海.寶山大疫. 朝廷派出的抚吴抗疫使者,嘱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