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芳老师深情忆父爱之三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关注本公号的读者一定会对周兰芳女士熟悉的了。一名挂鞭多年仍心系教育的数学老师,一个战胜了病魔仍坚持笔耕的文学爱好的勇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所以新年伊始,编者得向这位大姐问好,并祝新年快乐,幸福安康!周兰芳女士是标准的三坔人,现常年居住北京。本公号已多次陆续编发过她的文章,她每每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语言娓娓道来的真实的故事,都会感动不少人和打动不少人。此次,连载其所忆特殊的带着丝丝苦涩的父爱,相信一定会同样感染很多的读者。
浸透于我成长中令我慢慢体悟到的父爱
周兰芳
3.
在刚被送到外婆家的那些日子里,我和所有离别妈妈的孩子一样,成天哭喊着要妈妈。我在外婆家的前后屋子里到处找妈妈,希望在哪个角落里看到妈妈的身影。甚至晚上睡梦里也喊妈妈,睡醒了后的第一声还是要妈妈。我常常在睡梦中抽泣着,大姨娘总是编很多故事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晚上我是挨着大姨娘睡觉的。白天大姨和二姨轮流看护我,小舅舅逗我玩,还常常拿出糖果饼干给我吃。好吃好喝好玩侍候我,仅管这样,我还是常常想到要妈妈。这也许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
最初几个月,妈妈每个月都回来看我,总是高高兴兴回娘家,偷偷摸摸地离去,因为总怕我粘着她不让走。当母亲每次不声不响离开后,我总是大哭一场。后来外婆下逐客令,不让妈妈常回来,她说母亲总是来调引我,引我回去。其实外婆心里很明白,哪有做母亲的舍得长时间离开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个孩子不恋母呢?!外婆是心疼她自己的女儿要与她分忧愁。天下母亲都一样,这就是母爱!
就这样哭闹了一年多,终于在外婆家安定下来。那是缘于哭闹最厉害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隐约地记得,正是春天农村青黄不接,很多人家没多少陈粮,新粮还未成熟。有的人家几乎一天只吃两顿了。我家的粮草也短缺,妈妈只好回娘家求援了。我外公和外婆准备了满满的一车粮草(那是农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木头独轮车,)准备好由外公送回我家,妈妈在前面用绳子背,外公推。由于草装的高推的人是看不到背车的人的。小舅舅故意领我出去玩,好让外公和妈妈离开。等我回到家时,车不见了,妈也不见了。我知道他们走了,当时我没有哭闹,而是学着他们也偷偷地离开了外婆家人的视线,沿着妈妈常回来的那条路走,那是村子里的一条向村外去的唯一的路。出了庄子的路是在庄稼地的中间。由于我人小,被路两边的高高麦田盖没了,没有人看到我。我拼命的奔跑,终于跑出了麦地进大苏坔庄了。这是穿过村庄前的路,这时我哭了,边跑边哭,远远地发现一个人,似乎是外公在推车。我就哭喊着妈妈,又奔跑起来。虽然哭声大,但外公他们听不到,倒是被庄上走路的人听到了。有一个好心人知道我是前面推车人家的小孩,就快步奔跑去追那前面的车,终于拦住了他们。不知说了什么,只见外公和我妈妈弃车向我奔来,妈妈首先抱起我,这时我己哭得满脸鼻涕眼泪,上气不接下气,还吐了一地……外公也很意外,这孩子已追了四里路啦!妈妈哭了……外公说别哭了,带她走吧。于是外公抱着我放在车子把手的中间横木上,他驾起车鞭,端起沉重的车,妈妈也背起长绳,吱吱吭吭地推着车向我的家——大井坔走去。
到了我家已很晚了,当天返回不了。外公就留一宿,晚上奶奶妈妈和我坐在床沿上说出了下面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奶奶说,乖乖啊,你在外婆家就比自己家好上十倍,你现在又有了两个妹妹,你妈妈苦啊!由于你是在外婆家,我们才放心。若是外人家条件再好也不让你去。我们家再穷,就是讨饭也要养活你,不肯送走……说到这儿妈妈先抽泣起来,我和姐姐也哭了。这时奶奶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说,乖伢儿啊,明天跟外公回去吧。我止住哭默认了,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吃了早饭我就随外公回到外婆家。从那以后,妈妈也很少回娘家,我再也没有哭闹。
就这样我乖乖地在外婆家过着比我的姐妹们优越的生活。一晃快五年了,这期间我在外婆家是大舅舅和大舅母的外甥女,是外公外婆的外孙女。可就在这一年中,外婆一直酝酿的秘密公开了,她要大舅舅和大舅母认我做女儿。因为他们结婚好几年了还没有小孩,若是认我做他们的女儿,或许很快大舅母就会生孩子。这在农村叫“押子”,农村人都有这样的共识。外婆的建议很快得到除大舅母以外所有人的赞同。大舅母在上海不知道,当大舅舅将外婆的建议写信征求她的看法时,大舅母立即写回信反对。不认可这建议。
大舅母为何反对?必有缘故。其中原因与我父亲有关。
大舅母是一位大家闺秀,她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是家中五兄妹中的老小。从小除了念书绣花外,农活不沾边。她家农忙时有长工和短工干活,家人偶尔也干些轻活和细活。所以大舅母称得上是有文化的大小姐。她的大哥还是一个名医。大舅母很有个性。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她就崇尚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潮思想。不夸张地说,她就是一个旧社会的判逆者。她嫁给我大舅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946年。
解放前,外婆家虽然也有田地三十亩,每年还养十几只猪和一头骡。但没有短工和长工,全部农活都是全家人自己做,大舅母嫁过来以后,她看大家都干活,也硬着头皮去干。可以想象,从未干过活的人哪吃得了那种肩挑背扛,拔麦打穗的活,她干农活就是受罪啊!那年头大舅已教书了,大忙时也帮干活。农村的生活大舅母她实在过不下去,她不甘心做个农妇。在外婆家呆了一年,第二年春天说是回娘家过几天,一去就没有回来,两年音信全无。大舅曾多次去丈人家找她,反过来丈人家向外婆家要人。关系弄僵了。大舅是个忠诚老实人,只知道在家生闷气。大舅是我妈妈的哥哥,比妈妈大两岁,我父亲比大舅舅只小一岁,都是二十多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我父亲是一个助人为乐善良豪爽的人,见大舅子出了这样的事,他坐不住了。他派人四处打探舅母的信息,终于在他的一个于上海做工的堂弟那儿得消息,说大舅母已到了上海。还听传谣说,她另找人了。父亲一听火了,要大舅将她弄回来。没有不透风的墙,父亲在家的言行,加上好事的人添油加酱,将原本的话变了味传到我大舅母耳朵里,说是要绑她回家,不让她在上海。大舅母怎么不生气?.由此积了怨。其实大舅夫妻感情非常好,从未斗口角,更没打闹,她只是不愿挨农村的苦日子,想逃离农村,所以才去了上海,可以说她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打工先行者。她绝对不会做败风伤俗的事,她是一个有风骨的旧社会的新女性。两年后她在上海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后,自己写信给大舅舅说春节回家探亲。一场风波平息了,而好事者却让我父亲背上了不白之怨。
舅母心中的怨恨不能消除,当然不接受不喜欢的人的女儿做养女。更何况自己还年轻,没有孩子只是常年夫妻分居的原因,不是不能生孩子。所以她暂时不同意收养我。过春节时,舅母回家了,依然从上海带回家很多礼品,吃的,穿的都是乡下从未见到过的洋货,大家庭中谁都有一份厚礼品。当然,我的是少不了的,给我是一个玩的万花筒,除此还有好吃的糖果糕点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形状的饼干。年前,外婆不提我的事,在舅母走的前一天晚上,外婆亲自跟大舅母说收养我的事。外婆承诺她,不要她承担我的抚养,由外婆和家里人负责我的吃穿,只要她答应接受我就行。当时舅母仍然没有松口,说以后再说吧。那时我就好似一件商品,在大人们的口中交易着,而我全蒙在鼓里。再说,就是知道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听大人摆布。
一年后,大舅母出于各方面的因素终于答应收我为养女,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大舅舅调往上海,二是将我也带到上海。外婆同意了。舅母回上海后很快与他工厂的职工子弟学校联系要求将她爱人调来任教,那学校正好要老师,就定下了。当上海的调令涵发到泰兴教育局后,我大舅反悔了,他说不会讲普通话,更不会讲上海话,不调了。外婆又不舍得我离开她,最终这两项都未落实。舅母也无耐。
不管怎么样,大舅舅和大舅母终于肯接受我了,从此,我名正言顺地成了外婆家的人。
在这之前的几年中,父亲很少出现,我几乎没有太特别的记忆。然而就在我快要上小学了,父亲出现了。并且在为我的学名姓氏上又一次与大舅母发生了争执。(未完待续)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