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民谣,道民谣,泰兴民谣知多少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说到民谣,可能大家都能说个一二则,但对民谣的定义与意义或许并不是很多人所了解的,对自己所属之地的民谣抑或也不是就十分清楚的。所以,笔者想谈一点民谣,尤其是家乡的民谣。
首先说一下民谣的定义,也就是何为民谣。所谓民谣,即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故民谣与民歌基本是同义的。当然,从字面上或时代的发展来看,也有一些区别,似乎“民歌”就是用旋律来唱的民间流传的歌,“民谣”则是偏重用押韵来说的民间流行的话。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中国民谣,其实并不是一个乐理学上的定义,而更倾向于社会学定义。可以粗浅地认为,民谣即为流行音乐,或商品音乐,是一种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以娱乐性和商品性为主要特性的具有音乐节奏感的作品。它区别于以追求高雅艺术体验为目的而创作而局限于有一定音乐修养的群体中的音乐作品。民谣的特点决定了它广泛的受众面,也让许多民众在毫无乐理知识的情况下,充分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因而得以广泛传播。这也是民谣的优势所在。
民谣虽小,但很可以从中窥见世道人心,反映一时的社会风尚和舆论趋向。历史上的宋朝,权奸蔡京、童贯当国,内外忧患频生,当时便有民谣在百姓中流传:“打破筒(童),拔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明时西湖旁风景之地大多被有势力者用竹篱笆圈占以“专菱芡之利”,当时杭州百姓也编了民谣讥之:“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待他十载功名尽,只见湖光不见笆。”“四人帮”覆灭前后是我国当代民谣创作的一个高潮。“黄埔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江”指江青,“桥”指张春桥,“摇”指姚文元,故这首民谣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对“四人帮”的无比憎恨,预示着“四人帮”的必将覆灭。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泰兴有首反映干部等级观念的民谣:“县里干部抽的长三分(当时上海产的“牡丹”牌烟最贵,烟尾有海绵过滤嘴,比一般香烟支头长,故称长三分,不是一般人所抽得起和抽得到的),公社干部抽的两面分(“大前门”牌的香烟,仅次于“牡丹”烟),大队干部抽的四脚奔(“飞马牌”香烟,次于“大前门”烟),小队干部抽的角八分(“经济”牌香烟,低档香烟,当时老百姓劳动一天的挣的工分钱也就一角八分,因此,这低档烟普通老百姓依然是抽不起的,只能用敲儿棒,即烟杆,抽旱烟)。后来,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家乡又有了新的民谣:“要真理,找电台;要清官,找戏台;要升官,找后台;要后门,找茅台”。所有这些民谣,都曾流行一时。
上面说的这类民谣,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且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而大多数的民谣,包括童谣,则带有地方特色,并多有地方方言掺和其中,语言或粗俗,然而内容却是非常地丰富多彩。比如,家乡人对找对象过于挑剔的男女青年就有一段奉劝的民谣:“伢儿伢儿恁(你)不要拣,拣来拣去呀拣个斜头宝宝入瞎眼;恁嫌豆腐烂哎,人家等着煮中饭。”又比如,对包办婚姻悲恨控诉的民谣:“姐在河边洗茼蒿,眼泪鼻涕水上飘。妈妈问姐哭什么?哭的男人年纪小:睏下来没得枕头长,站起来没得笤竹(扫帚)高;三尺布做套小褂裤,还多了一块扎头布;叫他田中割韭菜,他用手拔不用刀;这样的男人世上少,姻缘错配恨难消。”类似的民谣还有一首:“媒人同我说人家,爹娘糊涂把就把。洞房里我把男人瞧,把我吓了一大跳。生得鬼头又鬼脑,个子没得三拳高。勾梁鼻子吊眼梢,鸡皮脸上象酒糟。两颗门牙往外翘,不曾开口臭气冒。他关起房门要睡觉,跌跌蹱蹱来搂抱。我开了房门往外逃,宁可回家去养老。”
这是一类,差不多属于童谣类的民谣,又是一类。最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凉月子粑粑歌》:“凉月子粑粑,照见佤枷(我家),佤枷有个累累(驴子),他(它)偷偶(我)的豆豆,告诉他家假假(姐姐)……“泰兴作曲家金冬景先生编成歌曲的版本为:“凉月子巴巴,照见他家,照见佤家,照见家家。家家少了姐姐,家家多了娃娃……照见佤家,照见家家。他家有个驴子,偷吃佤家豆子,拿棒呀打它,告诉呀姐姐(音假假)……姐姐把手摇摇,给我一块糍粑……“这一童谣,相邻的南通地区和远隔千里的湖南也有,只是大同小异罢了。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我们这里的这首童谣,以及某些方言,还有一个花鼓戏都跟湖南的极为相似,看来这里面有许多相关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如果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民谣就有了一层更深的意义了。
除了《凉月子粑粑歌》,还有就是《火萤虫,亮亮红》,“火萤虫,亮亮红,到晚来,满天空,飞到西来飞到东。火萤虫,亮亮红,上岸来,不要动,要吃黄瓜上瓦棚。拿扇子,去扑虫,放在一个葫芦中,好像新灯笼。”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笔者小时候常在夏晚一边唱着此歌,一边去扑火萤虫。同时,笔者还记得儿时与小伙伴们玩游戏时常唱的另一则民谣,叫《磨剪剪,削刀刀》。内容是这样的:“磨剪剪,削刀刀;刀呢,削出了血;血呢,被猫儿添了;猫呢,上了树咧;树呢,劈成柴咧;柴呢,烧成灰咧;灰呢,堊成田咧;田呢,种成麦咧;麦呢,磨成面咧;面呢,做成馍咧;馍馍甜,馍馍香,放屁恁(你)过江!”这一民谣别具一格,是唱给小孩子听的,也是让孩子在唱这样的民谣的笑声中长知识的。
民谣有趣,泰兴的民谣似乎更有趣。都说泰兴民谣多,问君泰兴民谣知多少?笔者这里所言,只是滔滔大水兮泰兴民谣之一瓢。我一瓢,你一瓢,愿再现泰兴民谣之流水淼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