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何以穿越时空而来

傳統古風

「让悠悠古风 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

经典传承| 回归传统| 唤醒良知| 正念正行

世界上最复杂难解的课题恐怕非思维莫属。其中,对于神秘莫测的灵感现象,从古至今更是众说纷纭……

灵感(inspirations)这个词最早在古希腊出现时是个宗教用语,意为神只灵气的吸入。以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认为:灵感是神的意旨。后来,人们把文艺家创作时的灵感归于神赐。到了近现代,黑格尔认为灵感来自“外在机缘”的激发。后来的学者试图揭示灵感降临的规律,找到通往成功之门的快捷方式,但至今仍无一个无可辩驳的圆满答案。

灵感没有固定的思维程式和格式,不是思考推理的自然结果,而是在人放松时无意中突然跳跃而出,是一种超常的福至心灵式的顿悟,仿佛来自身外的一种神奇助力和引导,使人技艺明显地提高,令人不禁感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下面几例可见一斑。

米开朗基罗在创作罗马教堂壁画中,想以壮观的场面表现上帝的形象,但苦思冥想却没有满意的构思。一天暴风雨过后,他去野外散步,看到天上白云翻滚,其中状如勇士的两朵白云飘向东升的太阳,他顿时彻悟,突发灵感,立刻回去绘出了气势浩大的天顶画杰作《创世纪》。

  

理查.施特劳斯认为:“莫札特所写的作品几乎全部来自灵感。”音乐天才莫札特手中仿佛握有天使之笔,笔随着灵感在飞动。他活到36岁为止所创作的作品,即使请当时最好的抄写员来抄,也难以在同样的时间里把这些作品抄完,更何况在莫札特的草稿中找不到在其他作曲家草稿本中常见的修改习惯……

巴尔扎克、歌德、舒伯特、托尔斯泰等文学艺术家们,都留下了灵感神奇出现的例证。

中国古代文学家也有很多灵感的验证,苏东坡诗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就是描写灵感来去倏然,稍纵即逝的特点。

许多身历灵感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灵感是在大脑放松即休息时,无意中跳跃而出,可以说它不来源于大脑的主动意识;灵感是全新的东西,超出了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范围。

神奇的灵感之梦

那么灵感来自哪里呢?西方学者提出了“潜意识”之说,认为在肉体的表层意识之下,还有一个潜在的琢磨不透的意识。那么潜意识又从哪里来?这就不能不说到另一种更匪夷所思的现象——灵感之梦。

众所周知,俄国“化学之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后来的苏联时期教科书上说,周期表是门捷列夫经过20年的努力钻研发现的。被掩去的事实是:门捷列夫为了将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整理成周期表,常常废寝忘食,好几天都在办公室走来走去,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突然他被惊醒,因为他梦见了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他急忙把梦里的那张表画了下来,后来发现这个周期表只有一处需要修正。

  

中国文化中有关梦的灵感记述更多,只是中国人称之为“点化”。清代指画创始人高其佩就有这样的奇遇。高其佩从8岁开始学画,二十多岁时已经画得很好,但一直恨自己不能自成一家。有一天,他在小睡时梦见一位老人把他领进一间土屋,四壁挂满了名画。高其佩想临摹,但室内没有纸墨。情急中,见老人手指一盆清水笑而不答。高领会于心,于是用手蘸水对画临摹。梦醒以后,他就用手指蘸墨在纸上试着摹仿,十分得心应手。从此改笔为指,以指画名世。高其佩曾刻了一块印章:“画从梦授,梦自心成。”这件事后来被侄孙高秉记在《指头画说》中。

当代中国冰雪画家曹醉梦也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灵感之梦。那是1996年春天,曹醉梦想创作一幅有古韵诗意的画,查遍古诗旧韵,难以如愿。一天早上,他躺在床上似睡非睡,朦胧之中,不知从何处飘来一个声音:“清风拂过扇入池,惊走飞鸟人不知。”曹醉梦惊觉地睁开眼环顾四周,静静的没有一个人。冥冥中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悟,创作的冲动难以自抑,立即起身,挥笔就此诗完成一幅画。这幅画在后来的全国性展览中获奖,被中国书画家研究会收藏。他后来也凭记忆重画了一幅,形相似,但神已非。这也是灵感的一个特点:不可复现性。

灵感不是专家或者名人的专利,人人都可能会有。我的父亲是个没念过几天书的农民,1975年,他到建筑队做小工,很希望大工匠能教自己怎样砌砖抹灰,但是没人告诉他,很是苦恼。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手拿拂尘对着他挥动几下就消失了。他一下醒来,在想着这个奇梦的时候,忽然像开了窍似的,领悟了瓦工的一些要领。此后不久,他就成为所在建筑队最能干的瓦匠,许多没干过的难活,他都能得心应手。但是我的父亲只是跟家里人谈起这件事,从不对外人说。他因此相信神灵的存在。

这样的事在中国民间不少听闻,但登不上大雅之堂。其实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人对天地、神鬼、佛道的认知自然而然。认为万物有灵,可以相通,而这种沟通往往是借助于梦境。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为人熟知的成语“妙笔生花”与“江郎才尽”,就是来自跟梦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一段诗仙李白的逸闻,说李白小的时候梦见自己用的笔头上面生出了花,后来果然妙笔生花,名闻天下。与之相反的是江郎才尽的故事。在《南史?江淹传》记载: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罢官住在冶亭时,梦见一人,自称郭璞(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晋书》称他“词赋为中兴之冠”),对江淹说:“我的笔在你那里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随即向怀中一摸,竟真的有一枝五彩笔,也只好归还郭璞。五彩笔归还,江淹自然就无才可用了,从此再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诸如此类的记述在中国史书中屡见不鲜。汉语中把“灵感”解释为灵应、灵验——人对神灵的感应和体验,实在是很恰和中国文化。

灵感与另外空间

梦的灵感更加印证了灵感是在人大脑处于前念已熄,后念未起之际的混沌、空白阶段(即没有了自我意识时)突然降临,因为它反映在大脑中,有人就说是“潜意识”,其实这种潜意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视为另外空间人或物的真实反映。

美国总统林肯在遇害三天前的夜里,清楚梦到自己死后众人哀悼的场景,他及家人因此产生了不祥的预感。林肯遇刺这个美国尽人皆知的史事,打破了夜有所梦来自日有所思的定论。但现代有些学者对上述这些奇异的梦大多避而不谈,甚者干脆以迷信为由而拒绝接受。这样在一孔之中去研究灵感,不可能准确把握灵感的脉络。

另外空间什么样,目前科学还无法探知;天堂、地狱等这样的认识来源于宗教和信仰者的体验,科学无法验证其有或者无。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有实验表明:一个小白鼠的细胞可在电脑上显示出小白鼠的形象资讯。细胞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质子、电子等等微粒构成,追查下去,每一层粒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一层粒子就构成一层空间,那么不同空间中,会不会都有小白鼠?现在科学已经逐渐认识到,诸如人、花、鸟等的一个细胞微粒中就具备各自的生命特质,包括精神方面的脾气、秉性等特质。在人眼中,一粒细胞不是什么生命,但在另一空间,它却是完整的生命资讯。同样,空气、石头、钢铁等看似无思想感情的非生命物质,可能就像细胞微粒一样,很可能在某一空间中也存在着灵性甚至形象资讯。物质越往微观去同一层粒子的范围就越大。粒子是运动的,体现着生命的律动,那么粒子之间的资讯是不是就可以相通?

灵感垂青于谁?

灵感穿越时空而来,助人发明、创造、创新。尽管它来去倏忽难以追寻,但还是有迹可循。所有有成就和造诣的杰出人物,都是灵感经常光顾的对象,他们表现得勤奋、好思,孜孜不倦,好像就是为了印证中国的古话“天道酬勤”。但人们常常忽略了一点——被灵感垂青的人往往淡泊物欲、不逐名利。

如果我们把灵感所在的时空称之为天,那么人与灵感之间的关系就可视为天人感应,人何以感应天呢?像古语常说:诚心感动天地。也就是汉朝王充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论衡.感虚篇》)

那么精、诚是什么?在中国古代注释中,凡物纯到极点都可称之为“精”;善、好、纯正无伪,就叫做“诚”。也就是说,人心达到纯正纯善纯美的境界,念力能够破开像金属和石头一样坚固的东西。

在儒家经典《中庸》中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所以一个人能够达到至诚无息的境界,就能够感知天地万物的奥秘,能够参与天地的造化。

要达到这种纯净,没有一丝私心杂念,就需要摒弃人中的名利欲情的执着。中国古人对此认识很深,所以整个社会都重视修炼身心,重德守性,参禅悟道。道家宣导修真养性、返本归真,如《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可见道家的“真”就是达到了纯正纯善纯美的境界。古人用斋戒等方式清心寡欲,打坐静修。在人念不起的寂静状态,所谓潜意识开始活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灵感进入大脑,把存在于另外空间的事物本质和规律传达给人,人就能对事物进行感知,对未来进行预测。佛经中称之为“妙有”。这就不难理解古人何以熟练把握人体经络的运行,不难理解诸葛亮、刘伯温等人的神机妙算,不难理解张衡如何知道宇宙是圆的而地球如蛋中黄……人在不断纯净自身的过程中,就会层层感知更高的越来越微观越细腻的物质,人得到的智慧就越来越多。最后达到“真”境,道家认为这样人就可以不受自然物质的束缚,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回过头去看看那些与灵感不期而遇的幸运儿,他们无一例外地具有真性。无论他们在哪一领域,他们对自己所做之事都敬爱勤勉,而不是把事业当作获取名利的敲门砖。当他们对事业的虔诚和专注越来越精,心无旁骛,不被名利情欲所左右时,纯正无邪的思想就会穿破物质的阻隔,思接千载,神与物游,用中国民间俗话说就是“心到神知”。但此时,思考占据大脑,灵感还无法切入。一旦不想了,大脑似乎空白,灵感就会倏然间点燃思维。尤其是在无我的睡眠状态中,近似于“空”,灵感就会直接在睡梦中以各种形式出现。

人在灵感来时,常常陷于丧失常态的痴迷,这是因为高级的灵感需要人忘情无我,从而藉机占据人的大脑,指挥着人活动。如大科学家牛顿请人吃饭,结果他陷于灵感之中达数小时。客人实在等不及就吃完饭走了。牛顿从灵感中解脱后,走近餐桌看见客人吃剩的残汤剩饭,竟以为这是自己刚才吃过剩下的。

灵感惠顾精诚之人,助其成事,这就是天道。顺天则兴,逆天则衰。江淹晚年时,依附权贵,安享尊荣,远离了真性,灵感就离他而去。如果李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为五斗米折腰”,爱恩斯坦清楚自己每个月挣多少钱……那么,今天有谁会知道他们呢?江郎才尽式的人物数不胜数,因为人在名利物欲的薰染中容易丧失纯真。而能保持真本性的,无一不是心中有道之人。爱因斯坦、牛顿、托尔斯泰等心怀上帝的圣言,中国几千年中书写灿烂文明的英才们,大都修身正心,不是礼佛就是守道。是他们的真心引来了灵感,而灵感又引领着他们走向杰出。现代有些明士,也认识到人心修善的关键,通过气功等正道法门修炼身心,打开虚静的门,恭请灵感的驾临。

追究灵感的缘起,似乎又绕回了古老的从前。今人当作过时丢掉了的学说和文化,却蕴含智慧的真机。

灵感之神在不远处逡巡,找寻适合她的栖息地,随时准备穿越时空而来。

灵感通天

写诗作词需要灵感,作曲绘画也需要灵感。没有灵感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大脑空空,苦思很久也写不出片言只语出来。如果让经常没有灵感的人去做记者、编辑,那份工作就变成了苦差事;当然也当不上作家、艺术家或设计师,一生可能要依靠做体力活为生了。也有一些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笔千言,那自然是得益于他拥有丰富的灵感。灵感来自何处?似乎没有一个很确切的答案,我自己认为很多灵感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体,来自于慈悲的神佛。

幼时阅读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次读到了灵感大王的故事。根据《西游记》第四十七至四十九回中的记载,灵感大王本是观世音菩萨养在莲花池里的一条金鱼,因为它每天都把头浮出水面聆听菩萨念经,逐渐得了灵气,但是动物不能修成正果,只得跑到通天河为妖。后来它抢了一只老鼍的住宅,并能呼风唤雨,要求邻近村子(车迟国元会县陈家庄)的村民献上童男童女以保风调雨顺。它手持一双九瓣赤铜锤,那原是莲花池里开的花苞,非常威猛,村民只得服从它的要求。唐僧师徒四人人来到通天河边的村子时,看见当地的人都愁眉苦脸的,打听之后得知要献祭童男童女之事。孙行者与猪八戒变假做男女童来献祭。在灵感大王来时,猪悟能一钉耙打落了通灵大王的一片鳞片。在唐僧一行人经过通天河时,召来了大雪,使通天河结冰,在唐僧走到结冰的河中央时,灵感大王便打破冰层,抓走了唐僧。孙悟空不识水,便叫猪八戒和沙僧去把灵感大王引到水面上,但灵感大王到水面上一看到孙行者,就马上潜到水底,不再出来。最后是由孙悟空驾着觔斗云到紫竹林找到观世音菩萨才把灵感大王收服。

当时我无法理解这个故事的深意,但是想到唐僧师徒四人都无力降伏灵感大王,最终还是依靠观世音菩萨的法力收服了它,可见这灵感大王的道行之深厚。人世间并没有通天河,但是在人生修行之路上,我们也需要经常与灵感打交道。当我游历名山大川、临海望月之时,当我云游万里、沐浴在清风明月之际,灵感就犹如闪电一般的火花,时隐时现,稍纵即逝,我却能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当我在深山中临窗听雨、闭目冥思之时,当我仰望长空、凝神观看日月星辰之际,美妙的灵感就像闪烁的流星一掠而过,在心中留下了一缕缕难以忘却的涟漪。因此,我喜欢白云蓝天,喜欢青山碧海,喜欢夕阳椰林,喜欢日出东海,喜欢鹰飞长空,喜欢临海听涛,喜欢观星望月……这些大自然的景色常伴我们的身边,能赋予我无限的灵感。我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源自于创世主的洪大的恩赐,这使我感恩于创世主,感恩于天地万物。冥冥之中,我感到灵感通天,当我感谢创世主和天地万物之际,万物都向我呈现祥和的颜色,能让我看到隐藏在深山中的灵芝,潜伏在深海中的蛟龙和灿烂辉煌的七彩之光。

有一日受好友之邀,同游他的故乡。在山脚下我隐隐约约看到一股紫气冲天,甚感惊奇。那里的大津瀑布宛如一条长长的白玉带自天而降,极大的水声夹带着厚重的灵气让人心旷神怡。据好友介绍,居住在都市的人们身患各种疾病在医院无法治愈之时,就结伙来到此山中小住,他们从山下爬到山上,在瀑布下露天沐浴之后再回到山下,经过一段日子之后,所有的病症便不翼而飞。有人说这得益于山中的灵气,我在山脚下的庙堂中赫然看到了一块“灵感通天”的牌匾,若有所悟,就让好友摄影下来立此存照。其实只要人们相信,灵感无处不在。以感恩之心对待天地万物,人类自身也必能受益无穷。

精诚之心感动天地

人世间有许多人都渴望自己做事成功,但是并不知道成功的要诀是什么。在一次智力开发的讲座上,我向那些年轻的学生们提问说:“怎样才能成功?”有些人回答说:“成功要依靠自己拚命的努力。”也有人回答说:“成功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一位年龄较大的学生回答说:“成功要依靠好的运气,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看到我没有开口评论哪个答案是对的,有个女学生忍不住问我道:“老师,您自己的答案是什么呀?”我回答她说:“同学们的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做事成功的要诀是必须有精诚之心。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精诚之心,才能尽显人之本性,才能感染他人,才能感动万物,才能感动天地,才能心想事成。”

有些学生当场表示不懂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成语的涵义是什么,我就用白话告诉他们说,人的诚心所到之处,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这句成语比喻任何事只要诚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学生们听后觉得这个答案很新奇,我于是又向他们讲述了下面的两个例子。

西元527年,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一根芦苇渡江,历经艰难曲折到达了嵩山少林寺。当时在南京有一位名叫神光的僧人,仰慕达摩是精通佛法的印度高僧,就慕名赶到了少林,一心一意要拜达摩为师。达摩不知神光有无诚心,便婉言谢绝。神光并不为此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

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寒冬,达摩在后院的达摩亭坐禅,神光在亭外凝神侍师。大雪掩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毯。达摩问他说:“你这是做什么?”神光回答说:“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了片刻之后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马上意识到这是圣僧对自己的心性考验,他毫不犹豫的用随身戒刀向自己的左臂砍去,顿时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

虔诚的刀声穿云透雾,飞报西天,惊动了佛祖如来。佛祖立即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瞬间整个少林寺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被鲜血映得彤红,纷扬而来。神光放下手中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漓的左臂,围绕着达摩亭转了一圈,然后仍侍立在红雪之中,于是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色。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了神光信佛的态度十分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等给神光,并为神光取法名为“慧可”,使他成为少林寺禅宗的“二祖”,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臂求法,寺僧们还将“达摩亭”改名为“立雪亭”。

还有一个例子是唐朝的寿州刺史张士平,他自中年以后,夫妻俩双双患了眼病,四处寻求方术医生,结果毫无疗效,只得退职居住在别墅。他谢绝一切访客检讨自己的过失,只设祭坛向星辰祷告,祈请神仙保佑。一年年过去了,家业也渐渐空虚了,但他的精诚之心仍然丝毫不减。元和七年壬辰八月十七日,有个书生登门求见,言说自己研攻医术,可以治疗他夫妇的眼疾。士平闻听之后,就去见书生,书生说:“你这病不能用一般药物治疗,明天请派十名劳工,准备铁锹一类的工具,为你挖一口井,眼睛自然就会好。”张士平于是就按书生所说,准备好一切人手工具,书生选好地方,从早晨开始挖井,到晚上就见到了水,士平的眼病顿时减轻了,等到家人拿来井中的新水洗眼,士平的眼睛当时就看清了,平复如初,十年之疾,一旦豁然。夫妻感动得向书生道谢,厚赠他金银布帛。

书生对金银布帛谢而不收,又对士平说:“我并不是世上之人,是太白星官。因你抱病数年,仍不忘于道,精心诚意设坛祭祀祈祷,感动了上天的星辰。五帝星君让我下界传你这个方术,为你祛去重病,酬答你修道敬奉之心。你赠送的金帛,不是我所需要的。我把这个方术留下,请你转教世人,用来救助疾苦之人,以增添你的阴德。太白星官说完之后,就化为清风升空而去。

俗话说:“心诚则灵。”人的真心可以感动天地,从而能使夏天飘霜,城墙自动崩溃,或使金石被贯穿,出现难以令人相信的奇迹或神迹。人世间的任何事,心诚到了极至,就会惊动天届的神灵出手相助,为感其诚,于是有了牛郎织女的鹊桥,有了孟姜女哭塌的长城。至诚,就是极真。极真诚的相信与极认真的服从就是绝对的信仰,它的力量胜过人世间的任何技能或努力。至于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虚伪之人,徒然拥有人体形骸,却丧失了心的主宰,令人觉得口是心非、面目可憎,甚至当其独处时,他自己也会因其心不诚、有愧于心而暗自羞惭。因此,精诚之心才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真正要诀。

【编后】物质与精神是一体一性的,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所在,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学人修身正心,格物致知,这样就使人的思想(心)越来越纯化,能够感知更微观的物质时空之奥秘,也就能够获得智慧,这也是为什么学习经典能够思维通达,能够成功不败的秘密。能够开启心灵,是我们能够探知宇宙奥妙的途径。



妙人香,每一支香都是一份功德

(0)

相关推荐

  • 达摩:相由心生

    有心无相,相随心生: 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达摩祖师曰: 九年面壁,混混形骸: 三累回光,糠秕世界. 念彼三千大千,人我空相色相. 偈曰: "黄河之水天上来,根深不怕妖风摆." 吾 ...

  • 心体圆融

    心体圆融 养生术语. "心"即神,"体"即形.指养生修炼时形神合一,返归于道<性命圭旨·移神内院端拱冥心>称净体中,空空荡荡,晃晃朗朗,一无所有,一 ...

  • 心宽,天地宽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弟子问: "心要安住何处,才算是安住?" 达摩: "安住于无住处,就是安住." 弟子问: "什么是无住处?" 达摩: & ...

  • 来了,不迎;走了,不送

    <金刚经>中,须菩提问: "应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 佛陀回答: "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心,犹如一面镜子 来了,不迎:走了,不送 富的来了 ...

  • 悟到经书生法雨,修来功业放禅花。

    题国画达摩   平水韵 22021.6   郑德龙 达摩典故传千载, 世路风尘缘万家. 悟到经书生法雨, 修来功业放禅花.

  • 达摩《绝观论》探玄之后记

    一 东西南北水,茫茫无弦琴 震天如瀑响,亦是不生心. 二 铁牛入海藏,千眼何能详? 分别空欢喜,自佛在僧堂. 三 泯心不二境,净土现娑婆. 菩萨摩诃萨,花开犹似昨. 四 非幻必无灭,何须妄动之. 绝观 ...

  • 『聆听』窗外 · 早晨

    窗外 · 早晨 作者∣张志勇 · 朗诵∣小草 编辑∣荒烟茶生 作者:张志勇,字君平,号梅香斋主人,1970年1月出生,山西晋城人.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歪诗意境不高,品茗茶甘苦自知,乐交友不分老少.曾旅居 ...

  • 超暖花絮!5分钟看完这场「穿越时空夏至沙龙」

    6月19日的上海聚会,新月搞了点啥? 下次新月的活动, 你希望我们去哪里? 快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鸭! 打个广告:新月正在招人中,快到碗里来>>>把占星搞成事业,就差会运营的你

  • 「翔博精选指标」筹码穿越 源码分享

    风险线:=MA(CLOSE,13); 止损线:=MA(CLOSE,27); 界:=MA(CLOSE,21); 界升:IF(界>REF(界,1),界,DRAWNULL),POINTDOT,COLO ...

  • 「无双」灵感来源:「非常嫌疑犯」

    本文原题:<非常嫌疑犯>:<无双>的灵感就来自这部电影 文字 | 马敏强 编辑 | 海猫街 中国的电影人这些年在创作上确实是一直在学习西方电影. 庄文强早年写的<无间道& ...

  • 「解决师」:这剧的亮点竟是男三和女三,你叫男一女一情何以堪?

    看<解决师>前三集的时候,是有想过弃剧的,不过坚持看到第四集,感觉还是有点看点的,看点不在于男一或者女一,而是男三和女三. 声明:时光里的当铺作者笔名魔宁,所有文章均为原创,图片多为本人亲 ...

  • 沪上十二少《穿越迷宫的智慧》解读「1」

    交易者这个职业是比较孤独的,因为这个职业有它特殊的属性.作为一名交易者,需要有独立的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大部分优秀的交易者都是远离人群的.并不是说这些交易者有多么的骄傲,而是因为这个职业的确有这 ...

  • 沪上十二少《穿越迷宫的智慧》解读「2」

    期货市场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只此华山一条路,每个交易者的理念不同,方法不同,但都有可能会成功.适合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就是最好的. 每个人对市场的理解都可能不同,比如说市场是随机的吗?有的人会说:不是 ...

  • 沪上十二少《穿越迷宫的智慧》解读「3」

    做了十几年的交易,多年的交易让我感觉到这个市场太难琢磨了,我也没有能力在某一个机会出来的时候,就能确认它是真正的机会. 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个人去拜访一个长期专注做铜的高手,高手是做基本面的,高手毫不隐 ...

  • 「冰锥」灵感,香港城大团队首创冷冻微针,动物试验结果优于传统递送丨专访徐臣杰

    当前,细胞疗法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以及植入器械递送等.然而,这些方法依从性差,也有可能会引发感染风险.因此,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积极研发靶向性.精确性和安全性更佳的给药方式. 日前,香港 ...

  • 沪上十二少《穿越迷宫的智慧》解读「4」

    对自我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超过了对市场的了解.哪怕你对市场的了解是错误都没太大关系,因为做期货交易并不是搞科学研究,不是正确就一定能赚钱,错误就一定会亏钱.有些人的操作行为在大部分人看来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