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双方要相互尊重信任,彼此理解支持,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
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下了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一部分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在家校合作育人中,家长、教师各有所长。只有家校双方相互尊重、信任,彼此理解、支持,才利于双方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各长所长,从而实现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
家长对于学校教育乃至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关注,立足点和着眼点可能聚焦于某个具体学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聚焦于具体的“点”,其“施教行为”可能更贴近学生个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个性化特点,因而也容易实现更具针对性更精准的“点对点”的学习辅导和教育管理。
学校教师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因为要力求覆盖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能更关注由班级所有学生共同构成的“面”,其校内、课内一切的施教行为,可能从宏观的策略谋划到微观的方式方法选择,都力求使全部学生都能够在既有基础上不同程度进步和发展。
因为这种基于更多体现大局性、全体性特点的方向追求,学校教师可能在客观上难以顾及对学生个体的一对一精准学习辅导和教育管理,尤其对于课外、校外的学习辅导和生活监管,学校、教师显然存在效力不及(或不理想)的现实困难。
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家长能及时补位、有效跟进,对学生居家学习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对其生活进行更有效的监管,弥补学校教师在课外校外这一特殊时空段教育管理效力不及的缺陷,克服学校教师难以完全顾及学生个性化差异及发展需求的现实困难,实现家校之间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监管的“无缝对接”,将极大巩固和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益,实现家校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但一味抱怨、指责,甚至对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不同学生搭配组合成学习讨论的合作小组,乃至作业布置的质和量等具体行为进行俨然专家式的质疑、批评,显然是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过度干预,可能增加彼此的不信任,影响对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合作效益大打折扣。
面对家长的质疑、抱怨乃至尖锐的批评,学校教师首先要以博大的襟怀欢迎家长对学生成长、对学校教育的密切关注,其次要以合作的姿态尊重家长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再次要以共同育人为目标追求,及时总结、反思并不断调整育人策略,主动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有效配合,与他们一道,共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