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俊】我为什么推崇中医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的文献及原则
外治疗法是一个很独特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数千年来,我们国家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这是很多治疗方法所没有的,在外科领域更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实践是发展我国中医药学的基础,是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的源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重尤重围药”。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治疗法重要文献,第二,外治疗法的应用原则,第三,外治疗法的作用原理,第四,外治疗法的剂型与应用,第五,外科外治疗法的种类与应用。
外治疗法重要文献
1.《黄帝内经》:渍法、熨法、浴法、刺法、灸法等外治疗法。
2.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洗法、熨法、熏法、烧针、灸法(“灸其核上”)等多种外治疗法。
3.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公元3世纪):有溻渍、淋洗、冷敷、热熨,以及药膏外敷等。
4.南北朝时,我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公元5世纪),载有治疗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外治方剂83首。应用软膏、膏药治疗外科疾病。
5.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均广泛应用外治疗法治疗各种疾病。薄贴法:《千金翼方》首先载有“薄贴”专论,包括有糊膏、软膏、硬膏等外治法。溻渍法:包括有溻洗法、溻渍法、淋洗法、洗浴法、坐浴法等。热熨法:中药煎汤乘热,“溻洗熨之”。灸法:消肿排脓,治疗化脓性感染疾病。此外,还有竹筒拔法等外治疗法。应用溻渍法、外敷药、热熨法治疗外科疾病在唐代盛行。
6.宋代,《太平圣惠方》(公元992年),应用淋、浴、熨、膏等外治疗法治疗外科、骨伤科疾病。宋代出现了“外科”名词。陈自明著《外科精要》(公元1263年),总结了治疗“痈疽”(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的经验,强调外科疾病辨证论治,以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相结合治疗,奠定了我国外科学发展的基础。
7.金元时代,齐德之著《外科精义》(1335年),对外治疗法颇有研究和体会,进一步总结形成了外科外治疗法。载有熏洗、膏药、掺药以及热罨法、热熨法等。
8.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1665年),载有膏药、药膏、药条(钉)、药线、掺药,以及灸法、熏洗法、药筒拔法等疗法。“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治疗外科疾病的独特疗法。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从现代外科角度,对外科领域的外治疗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外治疗法的应用原则
我们初步体会:第一,外治疗法一定要现代医学的明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用现代医学的一些诊断方法明确诊断,再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也就是病与症相结合。我感觉现代医学的明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是我们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结合。这有什么好处?要总结现代医学的病,病的治疗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个病与证相结合的治疗经验,便于总结辨证论治的治疗规律。你光有现代医学的明确诊断还不行,一定确定什么证,是热证还是阴证。这就把现代医学跟中国医药学,病与证融合在一起,便于总结病证的治疗经验。这点很重要。
我举个例子:过去的外科疾病的四大类——痈、疽、疖、疔,疔疮是什么病,直到现在搞不清楚。疔疮是最初决定研究的内容,我要看看外科里头痈、疽、疖、疔,到底什么是疔。坏了,麻烦了,太广泛了,化脓性感染疾病也叫疔,腱鞘感染肿了也叫疔疮,广东那边把梅毒叫杨梅疔,这个疔疮直到现在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我把这个研究题目放弃了。你研究出来没有用,它反映的太广泛了,指的病症太多了,所以一定要现代医学的诊断和辨证论治相结合。
第二,一定要重视临床辨证论治。因为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小儿科疾病还不是完全一样,外科疾病除了他全身性的辨证还有局部辨证,这要结合起来。结核病属于阴疽那一类的,跟红肿热痛不一样,治疗原则不一样,差的很远,所以我们对外科疾病必须要重视临床辨证论治。
第三,要掌握病情,选择适当的外治疗法。外治疗法很多,哪一种外治疗适合病人的发病部位?腿上的丹毒、红肿、发高烧,这个可以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用外敷一种膏药,解毒洗药可以洗患处,效果很好。背部怎么办?贴膏药,有清热解毒膏,阳证、热证、红肿热痛比较明显的用大青膏。会阴部、肛门部疾病坐浴,轻度的痔疮坐浴效果好。应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来选择适当的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的作用原理
外治疗法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决定于药物的种类。1解毒消肿、促使内消;2,收束肿毒、促使成脓;3、开结拔毒、促溃排脓;4、消毒杀菌、祛腐生肌;5、生肌敛口、促进疮口愈合。外科用生黄芪比较多,生黄芪能够促进后期疮口的愈合。6、活血通络、行气止痛。骨科用的比较广泛;7、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外治疗法的药物剂型及种类与应用
外治疗法的剂型与应用
1.散剂:现称粉剂。将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调制成软膏、糊膏等外敷,或作“围药”应用,或为“掺药”。如提脓袪腐药、生肌收口药等。
2.软膏:是将药物和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有油蜡膏、油调膏、猪脂膏等。常用软膏作为贴敷药,或“围药”应用。
3.糊剂:以散剂,用蜜、醋、麻油、酒、鸡子白、猪脂等调制成糊状膏剂。可作为贴敷药,和“围药”应用。
4.膏药:现称硬膏,如常用的黑膏药。用植物油为基质,将中药煎枯,去渣存油,在高温下加入铅的化合物(黄丹、铅粉、密陀僧)炼制而成。常用的膏药有虎骨膏、追风膏、镇江膏、伸筋膏、消核膏等。用膏药掺入药粉贴敷,治疗外科、骨伤科和皮肤科疾病。
5.水剂:以水为溶媒,将药物浸泡或煎煮,使药物溶解在水中,溻洗、淋洗、熏洗、坐浴,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如硝矾洗药治疗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足癣等疾病。
6.醋剂:以醋为基质,与其他药物调制、浸泡或煎煮而成药剂。单用醋或是醋浸泡药物作为洗剂;或用醋与散剂调和,或与药物煎煮制成糊剂、软膏外敷等。
7.酒剂:以酒作为基质,与其他药物调制、浸泡或煎煮而制成的药剂。常用的为高粱酒。用酒浸泡或是煎煮药物作为洗剂;或用酒与散剂调制成糊剂、软膏外敷等。
8.油剂:将药放在油内浸泡或是煎熬而制成液体状药物。如应用花椒油治疗湿疹,或用冰片鸡蛋黄油治疗慢性湿疹等。
9.乳剂:用植物油与水或液体药物相混合搅拌成的乳液状药剂。乳剂可作为外涂药应用。治疗外科和皮肤科疾病。
10.药捻:药捻又称药线,用绵纸或是棉线等制成线状,外蘸药粉制成的线状剂。将药捻插入疮口内,具有提脓拔毒、祛腐生肌和排脓引流的作用。现代很少应用。
11.药锭:用药粉调制成圆锥形固体剂型,应用时再研磨成混悬液,外涂患处。如紫金锭等。治疗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12.新鲜植物剂:将新鲜采集的植物药捣烂成泥糊或是取其汁液外敷治疗的药剂,在我国外科领域颇为重视。如应用鲜野菊花叶捣烂,或鲜马齿苋捣烂,或鲜蒲公英捣烂(加少许冰片)外敷患处,治疗疔、丹毒、急性乳腺炎等急性炎症。
13.烟熏剂:将药物制成药条、药饼等,点燃后,以烟熏患处治疗疾病。如用艾叶烟熏治疗慢性溃疡;用“癣症熏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外科外治疗法的种类与应用
我们从现代外科的角度对外科外治疗法做一些总结,大致有十二种常用的外治疗法。1.膏药疗法,2.围敷疗法,3.贴敷疗法,4.掺药疗法,5.药捻疗法,6.药筒疗法,7.熏洗疗法,8.热熨疗法,9.艾灸疗法,10.火针烙法,11.砭镰疗法,12.烟熏疗法。
1.膏药疗法,膏药外贴应用甚为广泛:①急性炎症;②慢性劳损,腰腿痛;③关节扭伤、骨折等;④手术后肠粘连,用冰片0.25克,放入肚脐(神阙穴),将黑膏药化开,乘热贴敷脐部;⑤皮肤病,将黑膏药加热,掺入少许冰片或是樟脑,外贴患处,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2.围敷疗法,是指外敷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留头)四周的药物,是贴敷疮面以外的一切外敷药的总称。清代,徐洄溪的《医学源流论》有“围药论”专论,指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
“留头”的作用:①束毒聚脓,控制炎症;②溃脓后,有利于排脓引流,束毒排脓;③有利于换药,观察疮口,消除感染,束毒消肿。阳证:用寒性围药,如金黄膏、芙蓉膏、大青膏等。阴证:用热性围药,如回阳玉龙膏等,多用葱汤、酒、醋调敷。
3.贴敷疗法,是应用糊膏、软膏等摊于敷料上,外贴患处的治疗方法。到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才有“贴熁药”的名称和专论。
“贴熁药”主要用于:①急性感染,有疮头者,用温热药膏敷贴,促使消散溃脓;②疮头周围红肿处,用寒性药敷贴,促进炎症消散吸收;③敷贴急性感染周围,“须当中开孔”,有利于排脓,热毒外泄。
4.掺药疗法,是将药粉掺布于膏药上、油膏上外敷,或直接掺布于疮面上的一种方法,是重要的外科外治疗法。
解毒消散法:急性炎症初期, 将解毒消散药(内消散等)掺布于膏药上贴敷,使炎症肿消毒散。
提脓祛腐法:疮口有脓、坏死组织,将提脓祛腐药(九一丹、九黄丹等)蘸于油纱布条上,插入疮口内,盖大黄油纱布,以提脓祛腐。
生肌收(敛)口法:疮口干净,或是慢性溃疡,将生肌收口药(生肌散、生肌珍珠散、八宝丹等),掺布疮面,盖玉红膏纱布,促进疮面收口愈合。这是外科临床的独特治疗方法。
5.药捻疗法,疮口、窦道、脓液坏死组织不易排出者,用药捻(提脓祛腐药)插入疮口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6.药筒疗法,将竹筒用中药煮后,取其迅速扣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应用空气负压吸引脓液的排脓方法。此法也可适用于关节疼痛等疾病。
7.熏洗疗法,是应用中药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蒸、淋洗、浸浴、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科急性炎症:应用解毒洗药、大黄溻汤等,使炎症内消。
疮口有脓液:应用解毒洗药、猪蹄汤等,消毒杀菌,清洁疮口。
疮口久不愈合者:应用溃疡洗药、或是艾叶煎浓汤温洗。
肛门疾病,痔瘘等:应用复方荆芥洗药、硝矾洗药等熏洗坐浴。
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应用止痒洗药、燥湿洗药等。
8.热熨疗法,是将药物炒热或是蒸热,用布包好,或装入布袋内,放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
如葱熨法:将鲜葱连根须,切细,用醋搅拌匀,炒热,用布包好,热熨患处。用于治疗早期外科炎症、急性乳腺炎、软组织扭伤等。此外,还有麸熨法、盐熨法等。目前,民间还有应用。
9.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
隔蒜灸法:外科感染初期,可消散肿毒、促使内消;有疮头未溃时,可促使局部成脓,开结拔毒,促溃排脓。
附子饼灸法:治疗慢性溃疡等。
香附饼灸法:治疗结核性溃疡等。
10.火针烙法,是将针烧红,快速烙刺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火针主要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排脓引流,和治疗淋巴结核等,临床很少应用。
11.砭镰疗法,砭镰,是一种近似现代的镰刀,用于砭刺切割。主要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切口排脓。自隋唐以后,由于火针烙法、竹筒排脓法等疗法的广泛应用,就很少以砭镰法切开排脓。
12.烟熏疗法,是用药物点燃后,利用烟熏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
将中药压为粗末,用绵纸卷药末,搓成药卷,点燃后,借助热力,烟熏患处或皮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慢性皮肤病等。
文献记载有30多种外治疗法,有关治疗外科疾病的有12种外治疗法。
止痒洗浴,药量大一点,一般我们熏洗药一天熏两次,水开锅以后煮二十分钟或者三十分钟倒盆里头可以熏洗患处,一天一付就行。如果全身洗一天两付进行洗浴。
我们的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上头介绍的一些常用的治疗方剂可以看看《尚德俊外科心得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近还有总结的我治疗外科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经验,今年底可能要出版,比较全面地总结外科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有三十多万字。我介绍的这些方子书里都有,可以看看。
临床外科工作五六十年了,我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学习和总结:一是《外科手术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些治疗方法还是比较好的。二是《生肌收口疗法》,要撰写这两部学术专著,可是没有时间完成,这是我一生的内心不安和遗憾!
这两部著作如果完成是很精彩的,里头很多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可以补充现代外科的不足。我刚才说的生肌收口疗法,主要从我国的传统医学的文献一直到实验验证,最后再结合我们临床,这个很精彩。外科外治疗法我已经写了,生肌收口疗法没有写,感觉到很遗憾。
我讲了这些,说明外科外治疗法从文献一直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包括天津研究疮口的一些治疗。包括生肌收口,外科外治疗法当中有好多我们单独进行了试验。把全国进行外治疗法的试验研究都能够收集到,包括自己的一些试验研究,再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如果能写出来生肌收口疗法,比外科外治疗法还精彩。我们的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现在还没有深入研究,希望大家有机会在这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