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里赏读“荷塘月色”

清华园里立着个亭子,褪色陈旧了的模样。

“荷塘月色”的标明倍感亲切,与这所中国著名学府似乎因之有了一种情感上的关联,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那位稍有些苛刻、严肃的学者朱自清来。

很多人知道朱自清,大都因为他的文章。《春》、《背影》、《荷塘月色》,文字清新,画面的意象中充盈着情绪,注满了诗意。

文如其人搁他身上仿佛是个例外。

这个一百多年前的北大书生,清华的教授、系主任活得有些吃重,而在他的文字里却沉淀了一种轻盈而秀美的审美旨趣。

干净而沉静,努力屏蔽学究气,写出了亲切而平易。

能在“文革”那个文本与语言环境里,遇到了朱自清是一种幸运,他这一类作家是被扫进了故纸堆里。

作为情味十足的士大夫文化的承继者,朱自清之所以能够在七十年代那一特殊历史时期,也堂而皇之的被摆放在中学课本里,源于一段历史插曲。

当时内战正酣,做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庄重的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极端革命面目的当时的主流文化高度认可,拔高到几千年前的不吃“嗟来之食”的情状在20世纪的翻版。他有骨气的病饿而死,让我们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能读到和鲁迅不一样的文字,在充斥狂躁、浅俗、激烈的世界,看见一片安静的荷塘,看见一片优雅的月色。

朱自清1925年8月到清华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他在清华园里写下了这篇《荷塘月色》。

那年他29岁。

语文老师肢解课文的讲读分析,往往使得美感丰富的佳文变得味同嚼蜡,所以好多好文章就这样被老师大卸了八块。

但教朱自清的这篇文章时老师却不同,他的文字细腻而充满情绪,读出来就很美。

《荷塘月色》整章就是一组画面构成,那月色荷塘便凝固成了我们很多人美好的意象。

闲步清华园,有在此任教的朋友陪着。

他就兴致勃勃的带我去看朱自清塑像,看他笔下的荷塘的实景。

暖暖的冬日,阳光下的荷塘被冰锁住,没有荷的踪影;岸边的景致,也叫数九寒冷的风吹萧瑟了。

而且,没有月色。

但我心里有意象,有被定格的画面。

此刻,我要与那个“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年轻的书生一起,去荷塘漫步。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我有些吃惊,自己竟还记得那么多的“荷塘月色”的原句,它们如清泉流于石上,在脑海里映照出眼前的荷塘,文章里的月色。

我们的成长关键时段,经历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暴力、粗俗、直白的话语的蹂躏,而“荷塘月色”那样的句子就是一粒粒种子,慢慢的发芽出不一样的嫩绿。

这片荷塘于我,就别有一番意义了。

作者相关文章

游历:一首儿歌唱出的沧桑

见闻:昆明湖里的“人间词话”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好文章摘八篇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 ...

  • 人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开启导航 1.欣赏图画,看图画回忆古代诗歌中描写荷花的诗句.比如<采莲曲>(王昌龄): ...

  • 给《荷塘月色》改病句:“曲曲折折”用得好么?

    给<荷塘月色>改病句:"曲曲折折"用得好么? 悠 哉/文 9月17日,<燕园梦>作者悠哉(杨秋荣)到顺义区教研中心给2013年"绿色耕耘" ...

  • 隽永文思,情怀炽烈,佳文赏读!

    秉素心不改  护司法情缘 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  丁颖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这首<西湖梅>将梅花的高洁脱俗抒写地淋漓 ...

  • 赏国画28:明代画家王谔、王世昌、朱端的山水图赏读

    赏读一组明代画家王谔.王世昌的<山水图轴>以及朱端的<寒江独钓图轴>作品. 王谔<山水图轴>长146.0cm 王世昌<山水图轴>宽206.0cm 朱端& ...

  • 赏读 | 日子怎样来,我就怎样爱

    百草园书店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每天清晨百草园用美文.声音.故事和你说早安.一家人文书店,相伴读者二十年. 208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 | 清溪 ·  主播 | 曹伟 ·  摄影 | 蓝猫 · 编辑 ...

  • 赏读 | 没有母亲的母亲节!

    百草园书店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每天清晨百草园用美文.声音.故事和你说早安.一家人文书店,相伴读者二十年. 208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 | 西南风 ·  主播 | 曹伟 ·  摄影 | 从看见到发现 ...

  • 赏读《瓦尔登湖》: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梅荷 (一)它令你在纷乱的思绪中得到内心的安静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美在景物,在作家细腻唯美的情感表达中,读来心驰神往,如同随主人公经历了一场令人动容的纯美爱情.而<瓦 ...

  • 赏读|春天再见,夏天你好

    点击链接聆听朗读 文 | 萧萧木下 · 主播 | 山间明月 · 摄影 | 从看见到发现 · 编辑 | 一白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春季的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总是让人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清新的草木香 ...

  • 赏读:种一抹浅喜在眼里,植一份深爱在心中

    若,光阴可绣,我定是时光中最温暖的绣娘,用三千青丝作线,以山水一程为针,将这一程上点点滴滴的念密密缝制,绣成时光中最美的锦缎,而你,则是锦缎里最暖的流年! -- 题记 许久,未曾触及那些令人缱绻的文字 ...

  • 赏读 | 五月,做个内心向阳的人

    文 | 清溪 ·  主播 | 平安果 ·  摄影 | 从看见到发现 · 编辑 | 一白 又是一年五月.微蓝的天,缱绻着五月的阳光,看似慵懒却不失活力,悠然地梳理着层层绿意. 又是一年五月.携一缕浅夏的 ...

  • 【散文·赏读】永恒的母亲‖王爱民

    永恒的母亲 文/王爱民 有母亲在,我们就永远不老,永远是一个孩子! 母亲是由本村王大爷介绍给父亲的. 相亲那天只看了父亲这个人,想看看家,媒人托词没有让看.后来才了解到,父亲家是三间草房,躺在炕上,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