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影评,你也许看了无数,这篇可能才是最独特的

无论远在何方,你都可以

点击蓝字,关注刀哥

《哪吒》的影评,你也许看了无数,这篇可能才是最独特的

上映25天,票房41亿,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榜第四。也许,饺子们自己都没想到,这个夏天,他们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会如此吸睛和吸金。

遗憾的是,《哪吒》刚上映时,忙于他务,未得闲暇;《哪吒》火爆刷屏时,实在太热,我找地方避暑去了;直到天稍微凉下来,才去影院看了。

有笑点,泪点,燃点,也有热点,痛点,痒点,片子的确很热血,很励志,也很燃情,却看得我有些心惊,也有些心凉。

1

电影的主题,或可定位于对命运的反抗

影片前半段,尽管有各种铺垫,各种桥段和包袱,但随着时间过去,“命运的敲门声”(天劫咒的雷声)渐渐逼近,隐约中,似乎能让人想起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喉咙”。

可命运到底是什么?望文生义,即宿命和运气。按唯物主义者的观点,这当然是迷信的,唯心的——只不过,我总觉得,唯心者,多不违心,唯物者,却常常违理。

退一步说,迷信,何尝不也是一种信(信奉或信仰)呢?今天的寺庙里,出现过多少唯物信徒的虔诚身影,我不知道,也许,寺庙里歆享着他们供奉的香火的菩萨们知道?

迷信的,显然不只他们。这片土地上的人,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迷信“天”能致命于人,出土文物里“受命于天”之类卜辞、铭文,便是明证。

我甚至觉得,“人命关天”这个词语的本义,并非指人命的事情关系重大,而是说,人的命其实来自于天,关乎于天。

这种语境里,很多时候,我们说命运,其实就是指“天命”——按“天地人”的说法,“天命”之外,还有“地命”,最后才是“人命”,或“己命”。

孔子曾有“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其弟子们也信奉“死生有命,福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等观念。《孟子》则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意思是说,没人叫他干,他却干了,这就是天意;没人叫他来,他却来了,这就是命运。

天意和命运,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哪吒的命,是典型的“天命”,是“定数”——灵珠也好,魔丸也罢,本是同物(混元珠),又被同炉而炼而分(分配和分派),各自的“命数”,却截然相反:灵珠得以投胎为人,魔丸却被元始天尊施以“天劫咒”,将在三年后,被天雷摧毁。

元始天尊是谁?道教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之一。按《历代神仙通鉴》的说法,元始天尊是“主宰天界之祖”。能主宰天界的,自然也管得了凡间的“人命”,管得了哪吒的“命”——虽然,因申公豹作祟,哪吒的“天命”被人为地做了手脚,但这其实也是他的“宿命”。

这样的架构,虽然有对《封神演义》的反叛,但仍然没有脱离“受命于天”的前定思维。

这样的架构,也成了影片燃爆剧情、炸裂口碑的基础。

2

影片中,最让人血脉贲张、激情爆棚的台词,无疑是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即是说,对“天命”的“不认”和“反抗”,成了哪吒的命运。

反抗不是坏词。《国际歌》所谓:“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绝对曾经是最燃的台词。当然,我们也曾经很熟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教科书话语。

只是,教科书更多是要我们“听话”,我们接受得最多的,也是“乖孩子”的教育。如此,进入社会后,“反骨”早已不存,“棱角”很快磨平,很多人只会“集体鼓掌通过”,连“反馈”都不会,连“反对”都不能,还敢“反抗”?

冒点杂音都会遭理抹,写点不同意见都会被和谐,发个绝笔信,都会被以“其他问题”带走……这样的时候,你要真像哪吒那样在陈塘关折腾,不被当成暴恐处理才怪。

或许你想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喉咙”,结果你会发现,“命运”根本就没有喉咙可扼,即使有,恐怕你也扼不住。

或许,这才是影片能燃人的根本原因——现实中不敢反抗,电影中可以想象。想象固然没实际用处,但寄托一下期望、发泄一下情绪,总是可以的。

在电影院里,谁都觉得,自己可以像哪吒那样反抗命运,回到现实,面对种种不公不平的遭遇,依然毫无“抓拿”。

有的人,生得漂亮,活得精彩,有的人,生得困难,活得悲惨。

有的人,生得光荣,死得伟大,有的人,生得卑微,死得憋屈。

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命运。

3

有人把电影叫作“白日梦”。拍电影,是“白日造梦”,看电影,就是“白日做梦”。

在七大艺术门类中,电影“出道”最晚,但受欢迎程度,绝对最高。这或许是因为,电影能提供一种“具体的虚拟空间”,与庸常生活,与刻板现实,迥然不同的空间。

就像早些年,男人们迷金庸的小说,视他的武侠为“男人的童话”,其实是因为,现实里早已没有、也不容许有那样的快意江湖,那样的侠肝义胆。

正如龚自珍所感叹的:“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现实里没有的,却又是人性所必需的,这样的电影,往往最容易让人共鸣,最容易让人移情、燃情——不妨看看中国影史票房榜,《哪吒》之前的,有《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后的,如《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

老话说,缺什么,补什么;颠倒一下,补什么,说明缺什么。

或者,用熟悉的说法,没有什么,才倡导什么,或者倒过来,倡导什么,说明没有什么。

对大多数人来说,“天命”是注定存在的。至于反抗,像哪吒那样“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奋起反抗,抱歉,可能只有在电影里,只有在电影院那一两个小时的暗黑时间里,想象,或做梦——梦想,当然只能在做梦时;就像魔法,绝对只能在童话里。

很多时候,你的命,不由你,也不由“天”,而可能由“地”,或者说,由“运”。

4

《哪吒》刚燃爆朋友圈时,很多人从教育的角度,作了很多有意思的梳理。包括,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怎样做更好的父母,怎样教育和引导哪吒这样的“熊孩子”。

这些文章,大多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有价值观,也有方法论,但在我看来,表面很理性,实际很理想。

我也很理想,但只是“悲观的理想”:在“天命难违”、“地命难改”的情况下,我们所作的种种努力,最大程度上,也不过是改变“人命”或“己命”里的“运气”。

在电影中,哪吒和敖丙,一个天生的魔,一个天生的神,他们最后的携手,仿佛逆转了各自的“天命”,但都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肉体牺牲,仅魂魄留存。

魂魄,当然容易被视作“精神”,而且可以豪迈地想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但客观地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肉体不存,魂魄安附?

据说,《哪吒》第二部定名《哪吒重生》。按《封神演义》的说法,哪吒剔骨还肉后,是依托莲花而重塑肉身,不知道在饺子们的构想里,哪吒将如何安放自己的魂魄。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从受精卵着床,就已开始。有的人,一出生就有显赫的背景,坐拥豪宅豪车,有的人,一出生就只有卑微的背影,只有在穷乡僻壤挨饿受冻的份儿。

很多年前,有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很励志,也很丧气。

哪吒被投胎到陈塘关,既是“命”,也是“运”——父亲李靖,本是“天命之人”,又是陈塘关总兵,其母殷氏,能捉妖降魔,显然也非平庸之辈。

这样的背景,从哪吒出生、周岁、三周岁时,陈塘关百姓对“李大人”一家的尊重,从他们对哪吒这个“熊孩子”的种种举动的惊恐和容忍里,可以看得出。

必须说,哪吒“命”不好,但“运”好。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首先是要拼爹、拼妈的。

除了好爹好妈,哪吒还有一个了不得的“好干爹”——能够“一手通天”的太乙真人。

没有太乙真人的“罩着”,没有太乙真人教给他的变身术,送给他的混天绫、火尖枪、风火轮,哪吒要想“反抗天命”,恐怕门儿都没有。

5

在唯物主义者看来,讲“运气”肯定是迷信,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的确得靠运气。

我曾说,买彩票的人,是绝对的乐观主义者,“兜揣两块钱,心怀五百万”。彩票谁都可以买,但最终谁能中大奖?据说有概率和机率,但肯定没规律。

所谓的“机率”,不过就是“运气”。这是不需要作什么努力的。

麻将桌上,每个人都很努力,想把自己的牌,哪怕是天生的烂牌,变成好牌。但玩麻将的人都知道,麻将的输赢,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手气——手气,不就是“手上的运气”吗?

手气好的人,想要什么就能摸到什么,心想事成。手气不好的人,不想要什么,偏偏摸到什么,心想事不成。

谈家庭教育时,我曾以打麻将为喻:每个父母,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自己的孩子能否被教育成“好孩子”,并不是自己说了算。就像,每个坐在麻将桌上的人,都是想赢的,但是否能赢,并不是自己说了算。

谁说了算?冥冥中的“命”,或“运”。

而且,就像麻将的输赢,要等牌局结束才知道一样,教育孩子的结果,也得等孩子长大成人才能最终判定。

就学校教育而言,首都的孩子,四五百分,便能上清华北大,河南河北的孩子,七百分想上清华北大,多半也是“白搭”。

据说,首都的家长们威胁孩子,常说,如果不努力,你只能去读个清华北大;而外省的家长,总是鼓励孩子,你得好好努力,争取考上清华北大!

说“争取”是因为,除了努力,你还得靠运气。

不过现在,努力似乎也没什么用了:很多地方,孩子读幼儿园,靠“电脑排位”,小升初,开始“随机摇号”。

据说,这种“改革”,很能体现教育的公平。也许是。在“随机性”面前,每个人都有“随机”的可能,但这种纯粹靠“运气”的做法,就是真正的“公平”吗?

汽车限购了,你能不能买车,得摇号;住房限购了,你能不能买房,得摇号——摇号摇的是什么?不就是个运气嘛,而且是,随机的运气!

当大多数人的命运,都只有依赖和仰仗于“运气”的时候,是否可以说,大家都坐到了麻将桌上?

6

这样说,实在太悲观了些。为了给这篇文字一个光明的尾巴,我乐观地理解一下命运吧。

所谓命运,其实也指生命的经历:命即生命,运即运行;命运,就是生命的运行。“命”是有定数的,受之于天,与生俱来;“运”却是变数,可能随时空转换。

简单说,“天命”或许难违,“地命”或许难改,但每个人的“己命”,都有“时来运转”的可能。

打个比方,命运,就是每个人要走的路,这既是早已注定的,也是可以有所选择的。就像曾经的那句话: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

路选对了,你的“运气”和“运势”,或许也就变了,或许就可以从“穷乡僻壤”,到繁华都市,从一无所有,到香车宝马。

换个角度,“运气”,其实也意味着,你的“运”,是受你内在的“气”影响的。

如果你真有哪吒那样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服气”,再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不认命”、甚至“不要命”的反抗,你的“命运”或许就会改变。

这似乎有些虚幻,但电影本就是虚幻的。看电影,我们所能得到的,也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

至少在那一两个小时的“黑暗”里,我们可以相信,这世界上会有奇迹发生;至少在那一两个小时的“虚拟”里,我们可以相信,命运是可以被反抗的。

7

其实,从电影市场角度看,《哪吒》能够火到这种地步,也有其自身的“命运”。

《封神演义》的经典地位,自带流量的“系出名门”,是《哪吒》的“好命”所在;饺子们的精心烹制,其他种子选手的临时“改档”、“撤档”,则是其“好运”的体现。

试想,如果没有《少年的你》《八佰》《刀背藏身》,这些“种子选手”的撤档,《哪吒》能火到这种地步吗?

更重要的是,《哪吒》抓住这一机会,把原定的8月16日的档期,提前到7月26日,随后近半个月,又几乎没有同量级的竞争对手,这让《哪吒》在上映后的20天里,一直稳坐单日票房冠军的宝座。

用鲁迅先生的说法,似乎可以说:《哪吒》,就是运气了你……

降落

据说,转发的人,

不仅手有余香,而且心有亮光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