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芳&余年初: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吗?

刘铁芳&余年初:

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吗?

刀按

有关教育的很多论述,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细一想,似乎也不尽然。比如说:“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早被引用得广为人知,所以很多人也就“习焉不察”了。

其实细想来,这话也还是有值得展开讨论的必要。比如说,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再比如说,怎样的好校长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再比如说,好校长和好学校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联?诸如此类。

以我的观察,今日中国教育界,所谓的好校长似乎不少,但真正的好学校确乎不多。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是本国“特色”作崇:一方面,很多校长,其实不配称作校长,另一方面,真正的好校长往往不被重用、重视,而一些好大喜功的人,却被吹成了好校长,他所在的学校,也因此被捧成了好学校。

恰好看到刘铁芳先生和余年初先生的文章,觉得蛮有意思,所以放在一起作一个推送。铁芳是青年才俊,学识、才情都令人佩服,年初快人快语,又身居校长之位,两人观点,不算碰撞,并列推送,也不算论辩,而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巧合吧。

更有意思的,他们二位,其实是好朋友,我跟他们,恰好都算认识。

01

刘铁芳: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足够完善的背景下,一位好校长确实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校长能够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找到学校个性发展的路径,并且把个人对教育、对学校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普通的学校得以超越体制化时代千人一面的学校模式,而显现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浙江曾创办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的经亨頣先生,以他“人格教育”的全新办学理念和举撒,同时广纳贤才,一时群星璀璨。当时的春晖中学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成长,在闲适、自由的环境中教师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文化风尚,如经亨颐先生所说“我们应当感化乡村,切不可为乡村所化”。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就留下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谈。

我们今天教育的症结千头万绪,但其中一个基本的着眼点,确实就是校长,通过校长来带动一群群教师、一所所学校,通过校长们的努力来成就一所所学校的现在与未来。好校长不仅为学校发展搭建良好的蓝图,更重要的是奠定学校发展的精神起点。好校长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引领相互探究、敏于学习思考的学校氛围,为他们的发展尽可能提供有意味的和谐空间。好校长不仅是教师成长所依,也是时下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

好校长成就好学校,好学校孕育好的学生。好的学校会让学生感到在这里求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让教师在这里找到生命的安顿与精神的依恋,让他们每每在人生的旅途之中驻足回望,都会充满感激与一分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1.为学校找魂

曾经在大学英语泛读教材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书的地方就是教室,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我们今天,办学的条件再差,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的晓庄学校不会差,比抗战时期华罗庚在破窑洞里带学生学数学的条件要好无数倍。就是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可以说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他们正是凭借他们的爱心与热情给教育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空间,让教育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

我们今天的学校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教育自身而言,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硬件,不是钱,尽管钱是至关重要的,但钱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决不是万能的。与那时的名校相比,我们今天的学校最缺的是魂,是对现代教育的真切理解与融入个人生命之中的积极实践。没有灵魂的学校,就只能是学习训练的工厂,是培养读书的机器,而不可能成为年轻一代心智健全发展的乐园。

当年经亨颐校长,欲“以哲人统治之精神自谋进行”的办学思路,来一洗当时教育之流弊,其兴学目标是:发展平民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国民。学校的灵魂是什么?一所学校的灵魂就是这所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也就是对为什么办学,学校要培养怎样的人,以何种方式去培养等问题的不断的思考,并融之于实践之中,从而使得学校成为为学校群体卓越教育理念所引领的空间。观念先行,引导行动,学校生活就成了一种内在理念的实践。一所学校必须明白,它存在的根本方向是什么,学校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什么。“本立则道生”,本不立,则一切无从谈起。

在找魂的过程中,校长就成了关键的人物。一位优秀的校长,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确立学校办学的中心,以及校长所引领的教师群体,能赋予学校以灵魂,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充实了学校的灵魂,整个校园流淌着的是人生命的灵动与求知的乐趣,而不是空空的装满了现代化摆设、外表辉煌如宫殿的躯壳。

造成今日学校灵魂的缺失的原因有三,一是整体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使得学校个性不明;一是利益的考量影响办学的基本方向。问题是客观的,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今天的学校就没有学校灵魂生长的空间。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恰恰是需要在学校整体办学理念上的突破与积极实践。如何找到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在积极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把握教育发展的动向,妥善处理当前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体制化的教育之中找到学校个性生长的立足点。

2.校长人格是学校的旗帜

重温茅草房时代的教育温情,并不是要否弃教育对物质条件的现代化追求的正当性,更不是要美化贫困时代的教育,而是要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育,教育真正的问题乃是,何以通达人心,温暖人心,贴近个体人生。现代化的条件当然重要,但条件到一定程度,其增长所带来的教育效果的改善,其程度会逐步降低,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外在条件改善的关注就应该转向内在实质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唤发学校存在最本质的要素,提升学校存在的品格。

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教育是以人格为基础的事业,人格是学校教育得以鲜活展开的内在力量。校长人格无疑是凝聚人心、引领学校方向、焕发教师教育热情的重要因素。开明的教育意识,宽厚的学养,塌实的精神,民主的作风,对学校教育与发展问题的敏感性,这是校长人格的核心。

一个好校长,杰出的教育理念,对时代教育问题的敏感性与透彻的认识与把握,这是校长人格的基础。当然,仅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不够,必须有德,“德乃立人之本,成事之魂。”校长的人格,是无法用具体的价值来衡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日益清晰地化作永远让人值得的记忆的人格丰碑,也是滋润一所学校的精神营养。陶行知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高扬德性对于校长角色的不可或缺性,更在于他言行一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真正地践履了他的道德主张。他是一位品行高尚的教育领导者,他的人格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为后世所景仰。而校长的人格魅力于学校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整个学校的积极氛围的营造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时为春晖中学教师的朱自清先生这样写到:“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校长的人格首先来自对教育、对学校的宗教般的情怀,把教育看作目的,不把教育当作纯然谋生的手段,着力营造师生共同生活与生长的精神家园。这对于引领学校的精神风向是至关重要的。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人心,只重视学业,忽视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制造考试机器的工厂,教育脱离了其本真的意义。而这一切,最关键还是在于校长、教师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对教育坚贞的信仰。校长的人格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值得师生共阅的一本好书。校长的作为,教师的“师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改善着教育的品质,这也是学校悄无声息而又力量无穷的一方教育之清泉。

3.教师是学校之本

好的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机缘,也是学生生命历程之中的幸运。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多少人曾满怀激动地回忆过去的恩师,绵绵之中那其中是说不尽的怀念与感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让人终身受益无穷。好的教师需要校长的发现与培养,正所谓慧言识英雄,在各种教育理念不断冲击的时代潮流中,校长引领着一群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充足的空间。培育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这实际上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教师工作的中心,一是吸引、培育名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理念。其实,有时候三十个臭皮匠,也顶不上一个诸葛亮。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代表学校精神的名师。如果说好校长是学校的心,那么名师就好比学校的眼睛,他们能清楚地把握学校教学的方向,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名师同样也成就一所好学校,甚至可以说,名师就是一所好学校之好的根本所在。

当然,这并不是不重视其他教师,而是必须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引导作用。只有他们,才可能把学校的灵魂散步到周遍的教师心中,他们才真正可以把丑皮匠的智慧凝聚起来。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著名中学,名师曾给学校带来了非凡的效应,往往是一个名师就带来多位名师,带动一片名师。同时,一位名师的离去也可能带动一个优秀教师群体的解散。时代的不同,对于名师的理解和需求却是同样的渴望。

二是团结、引导、带动普通教师。所谓独木不成林,良好的学校生活氛围,需要众人之间的相互磨砺,每个人自我的积极、健全的教育意识与教师生命状态,乃是学校其他人积极、健全发展的条件。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每个教师的全面成长,就是这样一种努力。

与此同时,加强不同学校、地域之间教师的合作交流,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教育需要交流,闭门造车往往导致故步自封。鼓励教师的交流。扩大交流,对于开阔教师眼界,拓展学校视野,提升学校的精神品性是非常重要的。

4.从小事做起

人总是在细微处把握住生活的内涵,尽显生命之本真,好校长能够捕捉到学校中一点一滴,在别人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来引领学校成长的方向。所以,细节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整个学校文化的建设方面,首先当然要懂得营造学校积极交流的精神氛围,春晖中学的成功关键是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教师。当时在校的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等人气味相投,朝夕相处,友情甚笃,张清平曾在他的散文《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中回忆道:“夏丏尊一向好客,房子又比他们几个人的大一些,加之丏尊太太做得一手好菜,他们便常在夏家聚会。从学校事情,谈到社会,谈到文艺,直谈到夕阳西下,月上东山。”

正是在学校的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教师们尽显其长,相互交流,这样积极自由的空间里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无比丰富,也才有了当时春晖的辉煌与英才辈出。而师生之间积极交流的精神氛围的营造也同等如此,学生在教师面前无须矫情饰伪,教师对学生真诚和爱,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意。学校精神氛围的营造需要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个性,而这又需要校长的开明,宽厚的胸怀,坚定的教育信念,它也需要校长关注教师生活的苦乐忧愁。

其次,校园花草树木的布置,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学校的课堂,每一个细节之处也许是一个人一生最深最难忘的记忆,它们曾经带来的欢乐与忧思,青春年少浪漫情怀,激情理想,也许这些细节一一为之承载,让人回味一生。而对于这些细节的把握,是校园文化经过长久的岁月慢慢沉淀下来的,悄悄地烙在每一个学子,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打上了生命的印记,一所学校应该让莘莘学子们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氛围,并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而对于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建造更需要校长的智慧与真情,对于教育的爱与信念。

学校不仅是学知识、获得学业上晋升资格的阶梯,更是,而且首先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是师生人格共同发展、心灵受到启迪的理想空间。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能焕发师生美好的想象与自由的创造,唤起师生对于美的向往和创造的热情,从而唤醒、激励师生个性的共同生长。一所好的学校,能让从他那走出去的老师和学生,在往后生命漫长的岁月里,无论何时想起,都会有一种精神的归属感与内心的满足。这就意味着学校灵魂早已经在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深深扎根。

2007-03-12

选自公众号“刘铁芳人文教育”

余年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02

教育界经常有专家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政府官员接受这个观点,一线老师也接受这个观点。不隐瞒,我也部分认可这个观点。

校长为什么重要?

因为校长是思想的制定者,理念的设计者,目标的确定者。

组织统筹是校长的事,人员组合是校长的事,绩效考评也是校长的事。

校长太重要了!他可以带你正确远航,也可以带你偏离方向。

有句话说一匹狼带一群羊,羊就变成狼。一头羊带一群狼,狼也变成羊。估计,现实中校长就有这样的能量和影响。

但是,大家发现问题没有?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影响如此巨大,似乎可以决定生死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符合管理的规则?又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

我从不否认校长的作用,但一个校长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好坏肯定是不正常的。

不妨条分缕析,一个一个原因谈。

第一,说明学校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被大家所认可和坚持的,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文明进步,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即便学校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没有沉淀为共有的价值和文化。

第二,说明学校没有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与运行机制。之所以也可能有可圈可点的办学成绩,也只能说是强人的作用而非是制度的能效。

第三,如果坚守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观点,会给校长个人带来巨大的事业压力,众多教职员工也会懈怠自己的努力。好不好是校长的事,搞不好更是校长的事。一个会神经紧绷,一个会事不关己。

第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果成为普遍共识,甚至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唯一处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威权治校,人治管校。如果强人是能人还可以带领学校有阶段性的荣光,如果强人是庸人,如果强人占位太久导致霸权嚣张,无疑就会给学校带来灾难性影响。不否认有笑傲江湖的可能,也注定会有一败涂地的风险。

确实有优秀的校长带领一所学校起死回生,也不乏智慧的校长将一所学校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校长不是神仙,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校长也不是铁人,不要把所有的重担压在一个人的身上。

学校的发展需要理念的牵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土壤,学校的发展更要有制度的支撑,学校的发展还必须有队伍的保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极具人治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偏见。没有好的铁轨,再好的火车头又如何呢?高铁为什么跑得快?除了有好的车头,还有好的车厢,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高铁才能朝发夕至。越野车能翻山越水,是因为有强大的前驱和后驱的合力。

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不一定就有一所好学校。

制度不得力,队伍不争气,再好的校长也会气喘吁吁。系统到位,学校才能有走向未来的生命力。

选自公众号“余声余语”

降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