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收藏有哪些好方法
虽然我们今天通常见到的青花瓷大多都是元、明、清这三个朝代,但其实早在唐朝时期青花瓷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人们更爱使用青瓷和白瓷,青花瓷反而没能广泛普及。相比于唐朝出现的青花瓷,青花釉里红瓷器却出现在数百年之后的元末明初。这与釉里红这种工艺的高难度有关。釉里红这种工艺虽然和青花瓷的绘画方法同属釉下彩绘,但由于釉里红所使用的铜红釉料在烧成过程中呈色并不稳定,温度一旦掌握不够,釉里红的色彩就会迅速变化,因此制作难度比青花瓷更高,而使用这种技术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烧制的难度只会有增无减。
画工下笔的轻重厚薄也是影响釉里红最终呈现的一项重要原因。因为釉里红颜料的涂抹只有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均较浓,很难有深浅层次。青花的呈色,则随着颜料厚度的变化,有“青分五色”的浓淡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
青花釉里红工艺始于元代景德镇。明清两代各朝只有少量烧制,主要为官窑产品,并经常断烧。明代少有成功之作。直至清光绪时,才见有青花釉里红色泽鲜艳的“鲤鱼盘”、“梅鹊盘”、“凤凰盘”及精制鼻烟壶等少量成功之作。民国时,青花釉里红及底釉呈色浅淡,制作工艺粗糙。
青花釉里红,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釉里红,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是先把色彩描绘在了瓷器的表面,然后才烧制,很多时候人们在远处观看的时候,都会以为瓷器表面才是红色,其实不然,红色藏在了瓷器的下面,表面还有一层透明的釉。
青花釉里红的数量稀 少,价格昂贵主要就是这三个原因了,第 一是成品率低的问题,工艺上对技术要求高,烧制难度大,留存数量少。第 二是工艺的断代,没有得到传承,没有做到更替。第三是颜料的断代,因为着色剂的制作受制于采冶技术,没有颜料作品无从谈起,自然数量就罕见了。
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