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改革家——再谈为名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近些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还是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地方,也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拥护。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也还有些许不太满意的地方,如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上学难、课业负担重、教师压力大、大班额现象突出、高中特色化发展不突出、应试教育“坚挺”等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除了相关教育部门的教育改革推动外,我们也需要一大批教育改革家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因此,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家的“声音”和身影,他们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那么,什么是教育改革家?我们认为,教育改革家就是对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包括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教育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和创新的改革者。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涌现出一大批的教育改革家,他们的名字是魏书生、顾泠沅、李吉林、李镇西、李希贵、张思明、刘京海、刘彭芝、窦桂梅、于漪、程红兵、冯恩洪、钱梦龙、张化万、杨瑞清……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基础教育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教育改革创新的必定是一批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的人——教育改革家。尤其是在当今基础教育大发展大跨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加期待越来越多的教育改革家不断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涌现出来,成为真正的、一流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改革家。

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家来自于哪里呢?我们认为,教育改革家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我们的一线教师群体,尤其是名师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相比较而言,名师是教师中的杰出者,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家,因为名师来自于基层学校,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而且还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阶的认知能力,这些都是成为教育改革家的必备素养。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如何为名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中,明确提出学校要尽量保护、爱惜和尊重名师,充分利用我们的名师优质而稀缺的资源,让名师在学科专业上享有至高的发言权,真正让名师引领学校(或区域)的教育发展。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学校要为名师提供更加优质而宽松发展环境的诉求,其中包括学校要减轻名师的工作量,减少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和讲学或上示范课机会、实行定期休假制度以及增强名师的教育责任感等等。对此,有部分教师提出异议,认为名师也不能搞“特殊”,也应该像普通老师那样有相同的工作量,要承担同样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而且,特别指出名师也有寒暑假,不必实行定期休假等等。我们还有部分教师担心名师搞“特殊”,会增加其他教师的工作负担,会增加学校的内部矛盾,也会引起其他普通教师的不满等等。当然,我们认为部分教师的异议和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这可能是每个人的站位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无可厚非。

当然,名师需要“减负”,学校一线普通教师也需要“减负”,这是共识。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一线辛勤耕耘的“园丁”,更需要名师的教育引领与示范,这是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生力军”。实际上,名师的教育引领与示范,对一线普通教师的学科专业成长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甚至加速了一线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名师来自于一线普通教师,但承担的教育责任却更大,压力也更大,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们认为,如果考虑到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如果站在区域教育发展的高度上来看,我们的中小学校非常有必要而且也必须为名师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因为教育改革家的诞生,是需要一些必备条件和优质的“土壤”,其中包括他们需要具备一线教师的丰富工作经验,需要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系统梳理和提炼,需要对学科专业素养的深厚积淀,需要对教育改革前沿的关注和学习,需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等等。显然,我们的教育改革家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工作一线,但是又不能被日常繁重的工作压力与事务性工作拖累和困扰。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的个人时间、空间和精力来思考、总结、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脱颖而出,才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因此,教育改革家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成长因素的长期累积效应。前苏联教育家阿·波利阿耶夫曾说:“教育领域是一块伟大的实验场地。”基础教育领域,就是诞生教育改革家最好的实验基地,所以我们的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名师成为教育改革家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事实上,从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也只有教育改革家才有可能破解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些“困局”,才可能真正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前进的“车轮”,才可能真正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永恒的“旗帜”。

让我们再次聆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的谆谆告诫:“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呼唤更多的教育改革家诞生,因为他们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领路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人,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当今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殷切呼唤。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

(0)

相关推荐

  • 科技激发教育活力,互联网+教育全面开花

    4月28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落地应用,尤其将"3个课 ...

  • 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5)

    教研制度如何创新 关键词:多种力量介入.建立伙伴关系.校际互动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支持和帮助.那么,用什么样的制度和方法来保证?如何以制度的创新来迎接改革的挑战? ...

  • 官宣!中小学教师工资重大变化!

    "风彩内蒙古"与您共享微时代的精彩 近日 人社部.教育局相继发声 针对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等问题 人社部: 中小学工资分配向班主任等一线教师倾斜 10月23日下午召开的贯 ...

  • 罗滨:教育家特质:担当与坚持

    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将于2021年10月15日-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三帆中学举办"2021年初中教育发展论坛"(点击可查看详细内容),就"守正 ...

  • 课联网建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凯 随着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的发展方式与内在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互联网+教育"为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北京市教委发布的< ...

  • 老胡观点:如何为名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案例呈现: 我们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校首届郑州市十大名师,专业能力特别强.科研水平也很高.在学校,已经安排了两个班的XX学科教学工作任务,和别的教师一样也是满工作量,还有早晚自习,还有作业要 ...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应从“仙境”走下“凡尘”——以课题《高中学段单亲家庭学生情绪自控能力教育策略研究》为例

    (一) 我们先看一项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学段单亲家庭学生情绪自控能力教育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再 ...

  • 老胡观点:家长粗暴干涉学校教育之殇

    最近,南京一中发布了一份<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内容洋洋洒洒几千字,其中包括了该校下学期准备开展的重点工作(摘录): 1.悉心研究应对新高考的方法和依据. 2.给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

  • 老胡观点: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老胡观点: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近日,在某校进行课题调研工作时,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的老师在课题结项报告汇报时,列举了大量前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动情况和经验,并把这些活动都当成了课题结项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老师们看来,日常的教育 ...

  • 老胡观点:教育随笔——我手写我心(下)

    四.教育随笔为什么? 最近,和几个老教师在一起闲聊时,我们发现XX老师总是有一个习惯:拍脑门.之所以拍脑门,就是在回忆起她当年的某个教学细节或者某一个学生时,却发现总是想不起来了.比如,XX学生叫什么 ...

  • 老胡观点:教育随笔——我手写我心(中)

    三.教育随笔是什么? 教育随笔是什么?我们认为,教育随笔就是对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琐事"所思所想的真情实感的记录.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事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都 ...

  • 老胡观点:教育随笔——我手写我心(上)

    一.案例呈现 案例1: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胸怀---怀念二叔 三十年前,我的亲二叔带着对亲人的不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三个未成长孩子,其中最小的仅两个月,这样的情景让任何一个人看来除了怜惜就是可怜 ...

  • 老胡观点:教育案例——平凡的教育变得不平凡(下)

    五.教育案例怎么写?   教育案例的撰写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和要求,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化"写法".但从教育案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一般应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我们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