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薅羊毛党技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阶段,他们真的赚了吗?
最近临近年底,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手机品牌,都在冲销量,自然也有不少活动。而活动多了,薅羊毛党也活跃起来,有些技艺已经达到新的境界,不仅是简单的薅,而是跨平台的薅。
举例来说,有位仁兄在一个主打低价iPhone平台上购买256GB的高端iPhone,然后在另一个平台的回收频道参加回收活动,损失一部分钱后,却可以得到大额制定优惠券,然后用优惠券购买指定的新品手机,里外里还能节省1000多元。
实际上,这个人同时从电商平台、回收平台、手机品牌中薅了羊毛,当然谁的多,谁的少就不好说了,但最后肯定这1000元优惠是凭本事(小聪明)赚到了。
从流程看,其符合每个平台的游戏规则,但却确实获得了实惠,还是比较有头脑的。但补贴方的损失是实打实的,这要怎么看呢?
首先,可以看到补贴是有用的,能吸引用户,包括电商平台,二手平台,还有手机品牌,都吸引了用户。没有这个补贴,可能就不能吸引到这个用户,这是简单的道理。
其次,很多时候薅羊毛者未必得利。对于补贴方来说,实际的补贴支出是肯定存在的,但薅羊毛者就赚了吗?评价君以前特喜欢薅羊毛,结果买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产品,这样积少成多,还是要花不少钱的,但每个产品并没有物尽其用,反而占用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后来评价君坚决不薅了,自己需要时候才买。
第三,就是补贴方能赚回来吗?这个有一定几率,但不绝对。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如果体验好,用着开心,那么自然会有第二次。但在上面那个案例中,电商平台和二手平台可能未必会留住这个羊毛党,因为他最终目的还是手机,可能手机才是最终受益方,能够让羊毛党满意,并发出真香的看法。
所以,如果平台通过补贴,让薅羊毛党买了很多无意义的东西,最终这个用户也会厌倦,而平台也会凋零,就像当年亚马逊中国的Z秒杀,确实有很多格调很高的产品,评价君的很多厨具、电器、杯子都是在这买的,但最后也难免陷入感觉无味的地步,后来亚马逊果然也不再坚持了。
而要想应对羊毛党,评价君觉得手机品牌可能还是要从产品规划角度出发,开发吸引人的产品,合适的价格,让大家直接购买就好,而不是等什么补贴。
实际上,比起几年前,现在手机的补贴已经少很多了,降价幅度也十分克制,一般7至8个月后,产品自然就下架了。这样可以较少的给大家造成误会,也不用等等了,也不用想着薅羊毛了,自己需要就买。
实际上,让消费者因为便宜,就大量的购买自己的产品,这样做对品牌就真的有利吗?也不尽然。让消费者按需购买,品牌按需生产,就可以了,一味的买买买会让感觉变了味道。
而通过让消费者对一款产品物尽其用,获得满意,然后扩展到愿意体验更多品类产品,甚至介绍(炫耀)给他人,可能是更为策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