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写小说的都能当记者了?
高谈熊辩 |就事论事,有理说理
2017年的一天,南京市某法院,一位法官刚结束一场庭审,身体疲乏。
他步伐轻快地离开法庭,转身投入到与机器人的“约会”:输入案由、情节等案件事实,机器人自动弹出适用法条,然后“输出”判决结果。同时,该机器人还“送”来相似案例的判决书。在法官确认后,判决书便“一键生成”。
看完这两段描写,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种小说的既视感。
但很可惜,这是一篇“新闻”,如假不包换的“新闻”。
该新闻由澎湃新闻网记者邱海鸿采写,对话生动有趣,场景刻画细致,是一篇摆“事实”、讲“道理”的“佳作”。
然而更可惜的是,这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1月2日对此发布郑重声明:
该院没有这个所谓的“法律机器人”项目,没有设立、目前也未打算设立“项目部”,更没有任命过“项目部负责人”。
也许有人很好奇,这怎么能是假新闻呢?这可是澎湃新闻网记者邱海鸿采写报道的啊。
所以,有记者采写报道的就一定真实?
昨日谣言仍旧历历在目,犹为敢忘!
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手法已然成为过去时,捏造新闻、无中生有等才是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无冕之王们加油努力,争取早日消耗完早已所剩无几的公信力。
这次我就不疾呼了,我就静静等待大厦的坍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