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来了,这些高校已先行一步,2060研究院也来了!

◆ 近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 《方案》提出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等主要目标

◆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

◆ 《方案》中高校被赋予什么重任?详情见下:

来源:中国政府网微信公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发〔202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年10月24日

(本文有删减,请看高校要点)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原则。

——总体部署、分类施策。……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

——双轮驱动、两手发力。……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1.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点专项,采取“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纳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有关绩效考核。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设施、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证体系。

2.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导企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建设一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3.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深化应用基础研究。积极研发先进核电技术,加强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

4.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功率液化天然气发动机、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补齐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短板。推广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开展示范应用。建设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推进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示范应用。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八)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九)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十)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四、国际合作

(一)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二)开展绿色经贸、技术与金融合作。

(三)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五、政策保障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二)健全法律法规标准。

(三)完善经济政策。

(四)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二)强化责任落实。

(三)严格监督考核。

教育部在这方面很重视,先后出台了政策。

根据教育部的计划:

近期目标为利用3至5年时间,在高校布局建设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平台

中期目标为通过5至10年的持续计划支持和建设,若干高校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碳中和相关学科和专业

“双碳”目标提出一年,国内已经不少高校成立了碳中和科技平台。

成立研究机构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

2021年5月9日上午,西北大学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签约仪式暨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揭牌仪式在榆林举行。据悉,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学院。

学院定位“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碳经济和政策研究等七大方向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基础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现以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初期计划人员规模达800—1000人,远期可满足3000人科研工作需求,并将进一步开展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

厦门大学成立碳中和创新研究院

2020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并召开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主要围绕碳中和的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展开,着力在碳化合物的化学表征及惰性机理、海洋碳汇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等10个方向开展研究。

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9月22日,清华大学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是清华大学在110周年校庆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学校主动抓住工科战略转型重大机遇的积极作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一流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创新引领作用的责任担当,也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重要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并同步举办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研究院定位于碳中和高端智库和碳中和技术促进,对内积极推动能源、环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外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和国际各方的协同合作,实现基于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突出的跨学科优势、雄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合作经验,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服务于中国以及全球碳中和的能力,力争成为国内权威高端碳中和智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碳中和研究机构。

上海科技大学成立2060研究院

4月,上海科技大学宣布筹建2060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为了服务国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学校推进筹建2060研究院。研究院将开展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从事相关领域的创新人才。

10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召开第二届校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校务委员会委员丁仲礼、陈群、周小川、傅成玉、张杰、龚克、江绵恒、李儒新出席会议,印杰、朱志远、丁浩、吴强、江舸等校领导列席会议。会议由陈群副市长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科技大学2060研究院建设方案,同意朱志远兼任2060研究院院长。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苏州)研究院成立

9月30日,苏州与能源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苏州)研究院揭牌并落户相城区。研究院将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助力苏州开展高水平规划研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推进产业升级,并积极举办各类合作交流活动。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成立碳中和研究所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2021年3月29日正式成立。北大能源院碳中和研究所还将持续紧紧围绕碳中和研究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力争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四川大学成立首家省级碳中和创新中心

9月23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会上,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在主题报告中透露,四川大学已成立国内首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设立的首个碳中和技术的二级博士学科点,今年秋季已有新生入学。中心着力构建碳中和从技术研究、技术创新、装备、研制到成果转化的全创新链。

郑州大学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

4月26日,“中德低碳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仪式”在郑州大学召开,此举将推动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充分发挥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郑州大学在低碳产业、生态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多学科、科研、人才优势。

西安交通大学“水循环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

7月31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水循环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

还有不少高校也成立或正在筹建相关研究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

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沈阳工程学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

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举办论坛

北京大学生态环境发展论坛

5月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和E20环境平台联合主办的2021(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态环境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刘水楼B121报告厅举行。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为全面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来自环境领域政商学各界校友相聚一堂,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的环境问题”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环境领域如何快速转变思维、构建创新体系,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服务。

浙江大学论坛

7月16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论坛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重点新能源企业、行业技术精英等200多人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论坛

2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今日国土》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碳中和2060’与中国绿色金融论坛(2021)暨《'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2021》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论坛首次提出“碳达成率”概念,对地方城市进行“绿色60”综合排序,为国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路径提供参考。

10月24日,在“双碳”目标提出一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办主题为“双碳目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浦江金融论坛暨湖畔论坛,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人大智慧,为绿色金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寻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

8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该校校长包信和,副校长罗喜胜、校党委副书记傅尧、校长助理周丛照以及学校相关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等参加会议。科研部副部长王峰首先介绍了前期对学校“双碳”相关领域研究方向和团队的调研情况。包信和做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研究》的专题报告,强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我国未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从化石资源优化利用、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氢能和氢能的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能源化学和材料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7月30日,首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高校电气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

建设学科、开发技术课程

复旦大学发布“碳中和”系列课程

10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正式发布“碳中和”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聚焦培养服务“碳中和”的多层次多领域人才,为碳经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领导者、管理和实践家量身定制,依托于复旦大学特别是经济学院平台,以期在“碳中和”主题下汇聚技术、经济、管理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国内外大师与大家,国家顶层设计者与决策者,地方经济管理部门,著名企业与企业家,碳市场设计与管理者等等协同打造。这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落实并践行碳中和国家战略、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延续、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身体力行。

华北电力大学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9月24日,华北电力大学在第五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及创新成就展上正式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该校将通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师资队伍、校园行动6个方面的20条举措,全力打造服务碳中和的人才培养高地、基础研究和科技突破策源地。下一步,华北电力大学将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为牵引,推动人、财、物等资源精准流向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全面加强碳中和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教师承担或参与碳中和领域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积极培育碳中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产教协同联合体,重点建设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在我国的电力系统高校中具有鲜明特色,是一所以能源电力作为优势特色学科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另外作为一所擅长火电的高校,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动作值得关注。该校的2060年图景中,目标是形成“以电为主,电氢协同”的一流能源电力学科专业体系。也就是说,氢能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体系中更为看好。

上海电力大学布局低碳新能源建设

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高等院校,上海电力大学已经抢先一步,围绕国家战略开始了能源领域科研工作的布局,在体制和机制上积极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目前学校在海上风电的接入与运维技术、综合智慧能源规划、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通过技术攻关形成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高端示范及产业培育、智能配电网规划运行与规模化应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电厂脱硫废水短流程零排放工艺技术、分布式能源微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电力市场规范化建设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示范推广技术,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承担的与国家行业重大问题与难题相关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连续3年超过1亿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更多高校碳中和研究动态待补充)

推荐关注

《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出版引各方热议   48所保研率超20%高校(2022届)

史品南:让家庭教育少点遗憾多点喜悦——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曹慧: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家庭教育实践——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黄金松:让孩子有能力获得幸福——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引领区建设对浦东高校有何影响?对接世界一流高校有新的战略平台

本科毕业质量是最重要指标:武书连2021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今天发布

23所综合评价院校4年深造率分解对应表    深度观察上海的好大学

从省常中到上科大:我在追寻什么?    一个小时恍若经历半个世纪——缘定上科大

就业质量报告应关注些什么?每个毕业生都是自己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

为何这里大多数本科生都掌握科学研究能力,研究生都能参与到科技前沿项目中?印杰: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家的“武器”

数学丨丘成桐:有名师悉心教导,成长会特别迅速

清华第一北大第二,第三是?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20总决赛亚洲前三强出炉

C7高校已有5所入驻张江科学城,十多所高校构成新的高科技“大学城”

43所保研率超20%的高校:5所增长超5%,理工科增长较高

高水平定位、高起点办学、高素质培养、高质量发展,校长致辞亮点多多

202所高校保研率旬报:国内深造火热,海外名校珍贵

总深造率前100高校的国内升学率与出国(境)留学率之间啥关系?保研率影响几何?

中高考孩子出现强烈波动怎么办?常州妈妈洒泪口述:家长不要好心办坏事

强基计划、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校园开放日和正常高考有啥区别?

亚波评论钮维萍做客“教育面对面”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谈《少年的你》

这所学校的家长也举行了“毕业典礼”,校领导首次见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