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史四

湄潭置县四百余年来,文化的发展曾出现了三个高峰期。一是明末清初,一批不愿仕清的文人学士来湄潭隐居,或著书立说,或开馆授徒,开湄邑文化教育传播之先河。二是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东方剑桥”,拥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苏步青等名流的浙江大学西迁,在湄潭、永兴办学7年,培养了诺贝乐奖得主李正道博士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学者,对湄潭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倡导和推动作用。三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湄潭作者以其独特的风格出版了数部中长篇小说、诗集和众多的散文,戏剧、漫画作品,湄潭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漫画之乡”。

湄潭置县之前,记载极少,当时境内皆苗民,准确一点应是仡佬族,今石莲乡太山有杨仡佬山,马山镇清江有仡佬坎,复兴镇中心场有仡佬洞,高台镇三联原名仡佬坪便是佐证。平播战争,当地苗民或被杀,或逃亡,后来汉民移入,文化才得以传播。置县不久,湄潭文化便经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明朝后期,国内各种矛盾加剧,各种政治力量纷争不断。先是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三案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一会为争夺接班权向太子打闷棒,一会为争坐龙椅药死皇帝,一会为争太后赖着不搬家。后又有魏忠贤的阉党专政,接着又爆发了各地的农民大起义。这段时间,北方的满族也迅速掘起、强大,明朝的统治已走向末路。湄潭置县仅43年,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统治中国276年的朱明王朝灭亡了。不久,明朝大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闯王大将刘宗敏霸占,“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撤出北京,后死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崇祯帝死后,贵州人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当了皇帝,年号“弘光”。1645年5月,清军攻破南京,仅仅才当了一年皇帝的朱由崧当了俘虏,被清豫王多铎押解北京斩于宣武门外。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年号“隆武”。1645年秋,清军攻入福州,朱聿键逃至汀州被俘遇害,桂王朱由榔在贵州人何腾蛟等人的拥立下在广东肇庆当上了皇帝,年号“永历”。朱由榔是南明朝廷当皇帝最长的一个,共当了13年皇帝,也是一个逃来逃去最多的皇帝,前后“迁都”16次。1647年,清军攻进广州,永历帝先逃到梧州,再逃平乐,后又逃到桂林、全州、武冈、靖州、柳州、象州、南宁等地。1652年,逃到了贵州安龙,因贵州山高路遥,不易用兵,永历帝才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住所,在安龙一住就是4年。朱由榔在安龙当皇帝的这几年,南明朝政由权臣孙可望把持。孙可望原是与李自成齐名的大西王张献忠手下大将,张献忠死后降明,后又降清,为人专横狠毒,擅杀十八大学士,一些大臣为免遭孙可望毒手,又不愿降清为官,就一个个逃出安龙。湄潭因山水秀美、环境相对稳定成了人们避乱的“香格里拉”,在清顺治时期, 忽然涌来了一批南明朝廷大员。

这批神秘人物大有来历,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朝的各级官吏。如一品光禄大夫、大学士相国范旷;当过贵州巡抚又出家为僧自称大错和尚的钱邦芑;大学士兼兵部、礼部尚书程精一;进士李之华,郎中郑之光,威武将军曹仲,提督黎佐清,知州胡钦华等。这批大员皆是南明重臣,这些当过总理、部长、省长、军区司令或专员的大人物来到置县不久的湄潭,当然有极大的影响,他们或开馆授徒,或著书立说,留下了大量诗文,开湄邑教育文化传播之先河。以后,狮山书院、湄水书院建立,学风日盛。“湄水桥边、半鸣弦之室;狮山城畔,皆读书之灯。夏则诵而冬则宏 ,生徒祁祁讲舍;春以椒而秋以桂,学者侃侃文坛”。明末至清朝三百年间,湄潭出了6位进士,近百名举人,在周围各县当属前列。笔者曾在北京国子监明清科举进士碑上,找到了湄潭数位进士的名录。

湄潭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是建县已340年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办学,这支被彭真委员长誉为科学教育史上的“文军”,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秦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历尽艰辛,于1940年春抵达湄潭,在湄潭整整办学6年,1946年方返杭。浙江大学在湄潭办学时期是湄潭文化、科学、教育最为灿烂的时期,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谈家祯、卢鹤绂、陈建功、贝时璋等科学泰斗云集湄潭,诺贝尔奖得主李正道博士就是这一时期在湄潭读书,小小的湄潭立即成为全国甚至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地方。浙大在湄科研成果显著,发表具有国际水准的论文73篇,学术报告论文88篇,一些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如《中子与反质子》、《重原子核的潜能及其利用》、《射线对化学物质的影响》等研究发表于湄潭。1944年,世界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教授先后两次来湄潭考察,赞誉浙大为“东方剑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学院两院院士中,有54位院士曾在湄潭工作和学习过,一个县城聚集了这样多的科学巨子,在中国乃至世界也不多见,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大在湄潭办学时期,结合湄潭实际对当地的气候、土壤、动物、植物、茶叶、药材、农作物等开展科学研究,对湄潭科学技术的推广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浙大教授成立的《湄江吟社》写下了大量咏诵湄潭山川、名胜、风情、特产的诗文,对湄潭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浙大在湄潭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天,浙大的“求是”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湄潭人民奋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湄潭涌现了三位在贵州甚至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名人。一个是苟中一(1899—1972年),名世瑚,湄潭官堰人。苟中一幼时丧父,家境贫寒,读书写字常用别人写过的纸翻面再写,余幼时常听母亲讲此事教育我发奋读书。苟中一童年勤奋好学,后成为黔省诗词、书法大家,1922年参加贵州省高等文官考试,入正选留任省署供职,多次任贵州军界要人秘书,因书法、诗词被大书法家、诗人、国民 党元老于佑任赏识,给他当秘书,后又在中央监察院供职。苟中一先后任过国民政府下江县、新宁县、瓮安县县长,解放后入狱多年,晚年回家乡以农耕、打草鞋度日,1972年去世。苟中一学识渊博,尤长于诗词、书法、国内报章多见其诗作,1942年曾刊印《天风海雨楼吟稿》二卷。解放初的贵州省政府副主席周素园曾跋其诗去:“中一之诗,寝馈于六朝,出入于四唐,故竞卷不作一宋人语”。可见其诗功力匪浅。

与苟中一同时代的吴雪俦(1908—1991年),原名吴萃人,永兴镇人,1936年应贵州省第一届县长考试,名列第一,委为盘县县长。抗战胜利后,为《武昌日报》主笔。1946年返黔,主持贵州民盟工作。解放初,任贵州省文教厅副厅长,后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省政协委员,省民盟顾问。吴雪俦诗词文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有《天为庐诗存》一卷和《文学概论》,《贵州辛亥革命史略》等著作传世。

与吴雪俦同乡,稍后一点的何恩余(1897—2003年),原名何君儒,字绮波,笔名石果,出生于永兴镇德隆何家营。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初曾任湄潭县副县长。何恩余1933年在遵义三中求学时,在校刊上发表处女作长诗《穆家川上》,颇有影响。1946年遵义《民铎日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辅助线》。50年代初期在《西南文艺》、《人民文学》相继发表了《喜期》、《石土地》、《风波》、《官福店》等短篇小说,其中《喜期》和以我县杨家坪为背景写的《风波》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风波》被改编成电影《一场风波》,首开贵州省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先河。记得读中学时在露天操场放映《一场风波》,因是故乡人写的故乡事,观者如潮,我也是此时才知道石果是湄潭人。文革后,石果发表了120万字的《沧桑曲》,这是贵州乡土文学中唯一的巨著,填补了贵州省乡土文学长篇小说的空白。《沧桑曲》共分三部,取材于湄潭和黔北发生的事,其艺术成就可与当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著名长篇小说《红旗谱》、《创业史》、《山乡世变》等比肩。石果的小说多次被译为英文、日文等在国外传播,他是黔北,也是贵州上世纪五十年代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是三十、四十年代的蹇先艾与八十年代的贵州作家群乡土文学系列里的承前启后者。余曾拜访和请教过家乡的吴、何二位文化名人,在主编《湄江文艺》期间,何恩余先生多次寄来大作,受益匪浅。现吴、何二位先生已作古,湄潭在黔省或散居在海内外各地的文化人中,有成就者亦不少,但鲜有出其三人之右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湄潭文化出现了第三个高峰期,小说、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和有成就者,其中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是漫画。1946年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家柴菲在湄潭举行画展、对湄潭书画、特别漫画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孕育了湄潭漫画种子的发芽。之后,湄潭漫画人才辈出,湄潭漫画在省内外皆有很大影响,《小辣椒》漫画报在全国公开发行多年,湄潭也涌现出叶景文等10余位国家级、省级美术协会会员,一些著名的漫画家方成、廖冰兄、何苇等先后到湄潭讲学和调研。1993年,湄潭经省政府批准,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漫画之乡》。

(0)

相关推荐

  • 湄江:湄潭弦歌 | 一个县城与一所大学

    湄潭县得名于湄江,它是乌江的一条支流.<湄潭县志>说 :"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 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 ...

  • 路甬祥原副委员长赴遵湄瞻仰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

    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在出席贵阳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期间,在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的陪同下到遵义.湄潭瞻仰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 ...

  • [首藏作品](4896)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

    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本报记者 何星辉 实习生 张 楠 叶文盛在制茶受访者供图扶贫先锋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叶文盛把贵州省湄潭县高台镇.新南镇. ...

  • 2020贵州避暑(四九)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本次贵州行,因为是从湖南开车过来,因此特地修改了路线,离开遵义的下一站是湄潭,探访这里的浙江大学西迁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抗战期间,浙江 ...

  • 遵义湄潭,贵州茶产业第一县,被浙江大学的师生称为小江南

    湄潭,面积1864平方公里,人口48万,位于遵义东部.湄潭的得名来自于湄江,湄江是湘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绥阳县小关山阳村黄羊台,纵贯湄潭县,在角口汇入湘江河.湄江河在湄潭造就了湄江大坝,使得湄潭成 ...

  • 贵州名茶“湄潭翠芽”,能与西湖龙井相媲美,足可见其身份不一般

    湄潭翠芽 西湖龙井 01. 贵州名茶[湄潭翠芽]: 1.[湄潭翠芽]属于绿茶: [湄潭翠芽]属于6大基础茶系中的炒青绿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湄潭翠芽]的原产地: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位于贵 ...

  • 重走西迁路 永续故乡缘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从1937年11月起,先后经浙.赣.湘.粤.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于1940年初到达遵义.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七年的相濡以沫.患难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8)

    本篇要目: **************************************** 171.张澜旧居 1938年                  四川省南充市 172.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1 ...

  • 遵义:以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

    历史积淀魅力无限 遵义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西汉杨雄著<方言>载:"蜀西南人,谓茶为蔎",汉代的蜀地包括今云.贵及川部分地区,遵义就在其中.遵义历史上隶属四川, ...

  • 李大奎:校地情——浙大西迁湄潭散记|纪实

    王辉明:口罩|随笔 文/李大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浙大西迁,是民国时期一所重要的国立大学为了不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影响而始终秉承高校办学理念的一次伟大的壮举,谱写了竺可桢校长在战乱岁月带领浙大师 ...

  • 烽火映黔山|“文化西迁”到贵州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北平.天津陷落,南京.上海失守,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心遭到灭顶之灾.为了保卫文化尊严,保存文脉,大批学校纷纷内迁,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化西迁".成千上万& ...

  • 遵义日报数字报

    ■ 吴江印 告官 在湄潭的档案馆里躺着这样一份<声明>,是永兴卖肉屠夫杨光武的告官书,让今日的我读起来叹息不已: 据声明书人杨光武年三十六岁住本镇上街业商,呈为据实声明横不据理籍势行凶,特 ...

  • 重寻浙大西迁路 感怀百年求是魂——记公共管理学院赴贵州湄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贵州省湄潭县承载着求是人一段难忘的记忆.为了追溯和传承百年以来历久弥新的求是精神,回馈和奉献赋予浙大新生的湄潭人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连续7年远赴湄潭永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 浙大西迁与湄潭情缘

    浙大给贵州培养和留下了一批优秀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工业.农业.经济等各部门:黔北一带的求学之风甚浓,一个偏僻的小山寨马家寨,因为受到当年浙大的影响,20多年来已经走出8个博士.8个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