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语文老师最常说的如何观察!一个案例一次说清!
主播:胡天8月
王春然: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曾获东昌府区优秀青年教师、创新性班主任。山东聊城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协会会员。
文 王春然
“要写作文,要首先学会观察……”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太多了。可是,却很少人去思考过“什么是作文的观察?”“作文的观察和我们平时讲的看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作文的观察和我们平时理解的“看”不是一回事,它们确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别。
我们先来说说平常理解的“看”吧!
平时我们所说的“看”是指使用视觉器官眼睛进行获取周围信息的一种行为,一般而言看的程度,根据目的的不同,也各自不同。有的是匆匆一瞥,有的则是注目而视,有的是持久的瞩目,有的则是毫不经意地瞄上两三眼,甚至有的是视而不见……若简单地说可以表述为,看或者是看得全,看得准……看得仔细,或者是马马马虎虎的不经意的浏览。
因此,咱们平时所讲的“看”是仅仅调动了眼睛获取信息的一种行为,所关注的大多只是所看对象的表征信息。
下面咱们一起“看”几幅图
看完这三幅连续的图画,王老师请你描述一下“看”到的图画内容。请你使用相关句子完成如下填空题。
我看到了
大家的表述一定会有多种方式,但我想一般都是先讲:我看到一只小燕子。然后接着交代它所处的环境,它待在一个小泥水坑旁边。之后再交代它的活动,它在泥坑旁边啄泥,把身体都弄脏了,然后飞走了。
这是相对简单的表述,如果观察仔细的同学还会注意到,小燕子的颜色,眼神,动作等,这样表述起来,肯定比上面的要生动。如可以这样表述:我看到一只漂亮的小燕子,它的背黑而油亮,腹部是暗黄色的毛,它停留在泥水坑边,用嘴巴啄泥,结果弄得小嘴巴都快被泥糊住了,而它却乐此不疲……
这是我们看到图画后的表述。那么,同样的一幕古人看到之后,是怎样表述的呢?
同样的一幅画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是这样表述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话描述的景象和刚刚我们“看”到的图画是一样的,可是你也会感觉到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作文的观察和一般意义上的看的区别了。
“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话中“燕”“啄”“泥”这三项是我们刚刚在图片中看到的内容。“有个小燕子在啄泥”这是基本的陈述,两者是一致的。但是诗句中“谁家”“新”“春”这三个词却不是看到的内容。我们一般人看到满天飞舞的小燕子,往往都会感叹小燕子的美,但几乎无人会去想这是谁家的小燕子?可是白居易是敏感的,他看到小燕子就想到这是“谁家”的呢?这样的联想就把公共属性的小燕子,变成私人属性的的物品,它不是流浪儿,是有家的,它在努力的工作,通过燕子的卖力也折射春天来了人们也都在勤劳的工作,这样一来,春天的画面就更温馨而有景深感了。
诗人使用“新”字来形容小燕子,一个新字体现的不仅是视觉的新鲜明亮,还调动起人的其他感官一起参与。“新燕”给人的感觉是不是一个全新的,明亮的,活泼的,有力的,柔美的,婉转叫着的……小燕子形象?!而“春泥”一词更是这样了,单单看图片,你看到的泥的形象是什么?软,粘,湿,甚至脏吧!可是,诗句中的泥在作者眼里变成了“春泥”,用春字来修饰泥,说明作者在看到燕子啄泥的时候,他的心里想到的不仅仅是泥本身,还有相关的许多东西,春天的季节,春季的活力,万物的复苏……可看的,可听的,可触的,可嗅的……各种各样的感觉都综合使用到。
因此,作文的观察首先表现为一种“看”,但这种“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特定的目的的。作文观察并不是只单纯的运用眼睛去看,而是还要运用其它感觉器官——如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综合性的“看”。因而,作文观察是调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对象事物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它所凭借的主要不是生物性的眼睛,而是心灵的眼睛。它并不只单纯的表现为对对象事物的一种生物性的感知,而是一种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感知活动,正是由于这一自身的特性,观察获得了思维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