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谈金匮要略之消渴病,提出的观点认为...
秦伯未谈金匮要略之消渴病,提出的观点认为消渴是中医症候并非西医糖尿病一证能概括,指导意义很大啊!
秦老曾说:
祖国医学治疗消渴病,向来按三焦分。上消主肺,肺热津伤,渴饮无度,叫做消渴,即《内经》所说“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中消主胃就是胃热,常觉得饥饿。吃的很多,但是逐渐消瘦叫做消谷即《内经》所说“瘅成为消中”;
下消主肾的病变,口渴,喜饮。下消主肾,口渴引饮,小便浑浊如膏,叫肾消,即《内经》所说“肾热病苦渴数饮身热”。但是注意上中下三消不都是属于热症,故由于火盛者称做阳消,也有气化无权的称做阴消。
秦老说《金匮要略》论消渴极为简略,如说:“厥阴之为病,消漫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又:“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泄数,数即坚,坚数相,即为消渴;”又:“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这里呢张仲景并没有指出具体的正因迈致,但是这三条里却不能看出上中下三消和阴阳的区别,这里可以看到医圣张仲景同《黄帝内经》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秦伯未老人还说近来有人不同意三焦之说,并以为西医只有糖尿病对症,其他可以不同,这种对号入座的方法,将会把中医的宝贵经验付诸东流。对消渴病不能等同于糖尿病做出了论述!
仲景治疗消渴只有两个方子,一个方子是肾气丸,是治疗下焦的虚寒症。啊,后世用鹿茸丸,鹿茸丸效果较肾气丸好一点,脱胎于肾气丸,如果下焦有热,就用六味地黄丸或用大补地黄丸治疗。
秦伯未的又一观点 仲景的第二个方子是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中消之肺胃热津液耗伤症,但是临床上治疗上中消之肺胃热津伤证不宜过分的寒凉,所以一般的用天花粉散或者玉女煎加减比较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