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谦者始如一,岁月终自证
谦者始如一,岁月终自证
若提及俗语"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自然不难领会老祖宗教训后,人只须内敛、切忌张扬的意思。
然世间千人万辈,性格迥异,既有人愿意默默地耕耘,就有人喜欢在万众瞩目下成就自身。
前者如以"无知者"自称的苏格拉底,后者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
单凭名言警句自然无法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或者诗仙,二者付诸的实践必定远非常人可及。
因此在先天后天条件兼具的前提下,是否必要谦虚正是为我们这等谦逊,在古人传统且朴素的价值观中,更接近一种美德。
尽管功高自傲的伟人不在少数,我相信谦逊者的圆滑总比自傲者的锋芒更受众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不耻下问,是孔子的谦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的谦逊;"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屈原的谦逊。他们或被尊为圣人,或被拥戴为明君,或被视作一种桀骜的精神符号,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文学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叱咤风云吗?
谦虚纵然不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政绩或者学说,但在功成名就之后仍保留此种品格的他们,更像是被缀以星光穹顶,在历史时空中停留了无比闪耀的一瞬。
谦逊也是一种沉默的进取。就像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破土迎接飞沙之前,必将拼命的在地下伸展根系。尽管看似缓慢的生长,实则是在为每一寸高于地面的生长夯实基础。
谦逊更是对一切已知或未知万物的尊重。个人的认识必然是有限的。所谓专家,也只能专业于某个或某些领域,然而宇宙之大,却远非"领域"二字可以简单囊括。
诚然,在漫长的人生逆旅中,我们都需要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于古典文学爱好者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来自先辈大师的才华馈赠;于国家于民族,这是中华青年们"摆脱冷气"奋然前行的精神动力;与自身,这也是不受拘于他人目光的能力。但身为在茫茫学海中孜孜探求的学者来说,拥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谦卑必然对自身的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推崇谦逊,并不代表对积极展示自我者的否定,只是当时间的洪流驶过,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才华终将显露,深味其道之谦者的精神愉悦,又怎能被浅尝者感知呢?
作者为浙江省奉化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关注书韵闲话
无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