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联不求人

­

­

名对名,动对动, ­

实对实来虚对虚, ­

数字上下两相呼, ­

词类相当结构同。 ­

上下两句字数等, ­

之间莫有重字出。 ­

­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

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

上句我用仄作尾, ­

下联他以平来结。 ­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

对联忌讳不可要。 ­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

二四六字须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

一三五, ­

天下汉字任我用。 ­

二四六, ­

他说平来我说仄, ­

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心机费, ­

朗朗上口好联成。 ­

­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词对偶、句子法格、节奏等;律者,音韵也,指平仄排列之规律。换句话说,对联的格律就是根据对联自身的特点,对字句、对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联相关各个方面之组合方法的格式规律。对联的格律要求极严,对仗严谨。 ­

­

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

­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当然,字句、字数要求相等不是单纯的“凑字数”,还要求句子语意完整。 ­

­

句式相称。一个完整的句子所表达的语言,是由多个字词和词组构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个单词或词组是一个音步,也称“节奏点”。对联句子的“句式相称”,要求上下联节奏一致,如我创作的对联“苍山玉水云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联均为二二二一句式,而对联“冬临树未老;秋至叶方红”则上下联同为二一二句式。 ­­

平仄相谐。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对联讲究用字的平仄声调,而平仄是根据汉语声调的高低升降归纳起来的,平声即高且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不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在对句中,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要想使对联声律优美,就必须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才能使节奏铿锵有力,吟读起来自然心生曲韵、琅琅上口。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条规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律诗和对联都是如此。 ­

­

词类相当,这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我创作的石圭小学校门联:“石堡孵成千只凤;圭河育出万条龙”,联中相应的“石堡、圭河”为名词,“孵成、育出”为动词,“千只、万条”为数量词,而“龙、凤”为名词。 ­

­

结构相应,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比如我的对联“守住基层阵地;善和邻里乡亲”,上下联都为动宾结构。 ­

­

内容相关。对联不仅要求对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使之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以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相同。如旧时商店通用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很受商界欢迎。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来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以达到发人深思、给人回味无穷的享受。 ­

­

遴选联的上下联,各表示一种取舍,在上联中肯定取,则在下联中就舍。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注重联文结构的逻辑关系。再如吉鸿昌的一副“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名何足论”的自勉联,用“松间明月”和“身外浮名”来作比较,联文作者以“松间明月”为可取,而以“身外浮名”为舍,这里一经取舍,遴选过程即告完成。 ­

5.目的对: ­

­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教授的这副自勉联,从字面上看,好象是两句不相干的话,一经分析,始觉其中自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旧时治学、修行的人常用“面壁十年”来表明自己的潜心追求、刻苦钻研,只有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坐了十年冷板凳,才能学得书中真谛,因为联又讲究韵律,故将“要坐十年冷板凳”写作“板凳要做十年冷”,“冷”字是仄声,故而把它调正到字尾,是为符合对联的规则。这副联的主语是“文章不写一句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刻苦学习,坐十年冷板凳。 ­

对联的“联”字,即是对联逻辑关系的最典型的“前题”,如果对联内容“联”不起来,根本就不能成为对联,又因为对联的字数少,篇幅短,不可能引用逻辑论理程式,从论据、论证、递进、对照等过程的推理,所有的逻辑关系,都包含在短短的联文中,就象数学公式一样,一系列演算公式被省略了,而只留下了“得数”,对联中所有论证过程,都是以不公开手法完成的,这就要求撰联者,在构思联文时,要具有高度的逻辑概括能力,熟练地掌握制联结构的整体性,以及上下联文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撰写出逻辑性强的佳联。­

什么是出句与对句

1、通常的讲,出句就是你先出句子就叫出句,我后来对的句子就叫对句;

一般出句为上联(或为下联),对句为下联(或为上联)

2、出句
大家都觉得你出的句子好、妙,新、奇;

有血有肉,有骨有皮...有思想,有意境。都愿意来对;

不是随便一句大白话,一句废话。比如:今天真郁闷===

3、对句
一副对联分上下,对句的时候先判断清楚,出句是上句还是下句;

最简单的判断就是看出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如为平声字,那出句是下句,如为仄声字,那出句是上句;

4、出句时注意的联律问题

出句不能犯忌,不能犯孤平;

【孤平是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例: [山]静似太古】---【网络资料】
以下来源---【网络资料】

【孤仄】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例:花重[锦]官城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平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平声
    
       例:报得[三春晖]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仄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仄声
    
       例:推窗[引月卧]

,有感而发的句子才是好句。 无病呻吟非楹联

二、关于对句
对句的手法有很多,下面转些网络资料:
1、
【正对】亦叫同类对,宽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例: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比,造成楹联强烈艺术效果。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串对】亦称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联贯而下的联语
    
       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
【无情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例句: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关于【自对】认为成联、长联中比较常见,单独对句比较少见;

亦称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对仗。
    
       例: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明柳媚,月朗风清(其中桂馥兰芬与水流山静相对,亦与花明柳媚相对)

对句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1、【合掌】
联律禁忌之一,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例: 碧/翠,白/素 红/赤 孤/独 中国/神州

2、【重字】
联律禁忌之一,分为几点说明
    
       1.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例:"法[界]"对"世[界]"
     
       2.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例:陶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3.异位互重: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
       例:[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4.虚字相重:允许适当虚字相重(如之乎者也)
       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关于出句对句,就说这么多了,是尽量简单化

【有些联友发帖的时候,自己明明发的是下联,却还要求下联】

看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来区分上、下联;刚学联的时候就是这么区分的。

未字:如为平声字,那出句是下句,如为仄声字,那出句是上句;
这里有个前题是,你出的句子是“联”;上、下联得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

学习对联,关键是心态问题;真想学联的,不用你来教; 不想学的,你教死也不会。

(0)

相关推荐

  • 对联初学者必看――浅谈对联之平仄规则

    在网络上有很多朋友喜欢玩对联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对联不讲究平仄问题,这是一个对联的基本问题,好多对联爱好者并不清楚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则,所以我今天就平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能给大 ...

  • 对联讲座:楹联的平仄

    楹联的基本术语 楹联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在系统讲述楹联作法以前,为了方便阅读,我们必须先来介绍一下楹联的基本术语. 1 ...

  • 诗词讲堂:学习对联不求人

    诗词讲堂 学习对联不求人 ­ ­ 名对名,动对动, ­ 实对实来虚对虚, ­ 数字上下两相呼, ­ 词类相当结构同. ­ 上下两句字数等, ­ 之间莫有重字出. ­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 ...

  • 学习对联,有它不求人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 ...

  • 学习对联歌

    学写对联并不难,六大要素记心间.上下字数要相等,书写内容要相关.词性相当应一致,上下对应不可偏.动名形容数量词,位置对正细钻研.主谓动宾和偏正,句式结构应一般.声律节奏要相应,强弱长短同步换.仄对平来 ...

  • 最新关于学习对联的合集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学习的对联,希望对 ...

  • 这副对联短短十六个字,即道出了人世间的大道理,值得学习

    这副对联短短十六个字,即道出了人世间的大道理,值得学习

  • 阅读《经济学人》,学会这样查词典,从此英语学习不求人

    <经济学人>定位的读者群体是 "the most sophisticated" ,即英语国家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群,这就意味着文章的单词量很大,遣词造句非常考究,涉及的语法 ...

  • 39条干货!学习不求人!

    39条干货!学习不求人!

  • 喷口选型计算及安装,学习本文,从此不求人

    喷口主要用于空调送风口与人员活动范围有较大距离的环境里,当公共场所如各种大厅及装配车间等,面积很大时利用天花板送风口不能将空气均匀送到或达不到效果时,这种情况下就要安装喷口在侧面送风. 喷口,通常是圆 ...

  • 学习写对联

    学习写对联[综叙篇:学习与练习] 第一节 一些初步的学习与练习方法 了解一些术语 在这里,我们先把前一章中讲过的,以及还没有讲到的一些和"对联"本身相关的术语综括在一起,进行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