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柴烧建盏的难度有多大,直播开窑能看到什么?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以木材作为核心燃烧材料的、自然天成的建盏烧制技艺。
龙窑,依山而筑, 一般是半地穴式的建筑,依山坡挖出斜状的地槽,然后砌成长条形窑炉,外观看上去很像一条斜状的卧龙, 故名“龙窑”。
而龙窑柴烧,就是以龙窑作为柴烧窑、以木材为核心燃料的烧制方式,断代传承近800余年。(注:建盏实现柴烧,还可用馒头窑等窑炉形式。)
▼龙窑有单室龙窑、分室龙窑之分。单室型龙窑,就像一根烟囱,细却不长;分室龙窑,即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
▼世界最长龙窑: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宋建窑遗址,长135.6m,通常龙窑周围木材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龙窑柴烧,利用自然坡度的“高度差”和长度,实现高的温度、强的还原焰火,为形成更为精美而的铁系建盏斑纹创造条件。
龙窑柴烧建盏釉面所形成的釉色斑纹、色彩更有层次感、更丰富、也更不可预测,这与龙窑结构等因素息息相关——
②理论上,若技术水平足够,龙窑可很好地调节窑内温度,提供强还原气氛,满足宋代建窑建盏烧制1300℃+的高温与还原气氛,促成更为精美的铁系建盏斑纹形成。
③龙窑内的温度比较均匀、可达到的温度比其他窑高出400℃以上;
④若技术水平足够,龙窑多个投柴孔,实现“火膛移位”,决定了窑室温度的波动性焙烧气氛的多变性,又使得胎土相同、釉料一致的建盏“出窑万彩”,莫不可测。
⑤龙窑烧制过程中的匣钵也是关键。匣钵的使用、位置疏密布局皆有讲究,单个匣钵又营造了相对稳定的氛围,每只建盏具独特魅力。
⑥龙窑烧制的木材燃料,不可忽视。柴烧松柏木的油脂性不仅满足建盏烧制还原条件,燃烧时所释放的柏油及混合物会与建盏釉进行反应融合,使得柴烧建盏釉面更为温润、古朴。
龙窑柴窑需要巨量木材,以吨为计量,约7吨松柏木才能烧出一窑,因火候极难控制,故产品极其稀少珍贵。这也是柴烧建盏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宋代建窑遗址成堆的匣钵与瓷片,建盏残次品宋时都会直接被砸碎
想要在龙窑里面烧制出珍品建盏,极难(这从存世的百只建窑珍品便可知晓)。
龙窑的构造、烧窑的柴火、人的烧制技艺、坯、釉料配方、天气等等都有相关,龙窑柴烧不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成品率、精品率极低。
二、龙窑柴烧有多难?
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监测乃至控制窑内的气氛变化,也无法控制建盏釉色斑纹的变化;
龙窑柴烧,为建盏艺术的多样性及偶然性,带来了诸多动人的神奇变化,其烧制难度系列陡增——
龙窑柴烧成品率(指的仅仅是无裂纹、无起泡,无粘连等的整器,不考虑花色)很低,一般不超过不超过10%。
▼有鼓包瑕疵的柴烧建盏
1.柴烧建盏釉面更为油润、“油”+“润”≠ 光滑,散发着淳朴、古拙、浑厚质感
2.柴烧釉面斑纹的变化性多、釉面可见窑变的过程,常见毫变盏,兔毫、油滴难能可贵
3.柴烧建盏的釉面斑纹渐变层次细腻、柔和,因为柴烧建盏从装窑之后,开始温窑到烧窑,柴火三天不灭
▼孙建兴柴烧窑中烧出的不同釉色。渐变细腻,手感也好。
4.柴烧建盏的釉面光泽更为温暖,因为整个过程中木材自然落灰的情况和釉进行高温融合,会产生温暖的色泽
▼柴烧建盏、底部大部分都汇集气泡、且有落灰痕迹
5.柴烧建盏有特别强烈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建盏的气泡上。建盏气泡特别平均且密集在一起,进而使得柴烧建盏产品独一无二
6.柴烧建盏会有比较明显的火痕和灰釉等相关痕迹,例如柴烧建盏坯体上面有较明显的自然落灰的情况
时至今日,如此成本巨大、龙窑炉温难控制、废品率极高的古法柴烧技艺已经式微,国家可允许的柴烧龙窑口屈指可数。
然而,柴烧之美却从未离开匠人的传承之心。
是否会有令人期待的窑宝建盏?
会有多少不一样的柴烧建盏?
残次品真的要砸掉吗?
「孙建兴窑」·开窑直播·VIP专享
2021年10月24日
更多信息详询
微信id:2970846335
▲孙建兴(1952年-)老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是新时代建盏电烧的奠基人,亦是建盏传统烧制柴烧的研究者、40多年来为建盏技艺恢复作出了巨大贡献。
孙建兴老师最开始接触建盏,使用的便是柴烧。1979年参与国家组建「建窑兔毫釉」恢复科研小组,就是使用古法柴烧方式恢复。
在整座窑温度气氛最好的一点位置尝试复烧,花费了那个年代的30万巨款,恢复出仿宋兔毫釉建盏。
▼孙建兴早期仿宋兔毫盏
此后,孙建兴老师一直致力于建窑建盏全釉色恢复。然而专攻柴烧工艺技术的他,发现柴烧十分耗费时间、空间、人力、物力,成品率低,不利于建盏文化、艺术普及。
▲孙建兴早期电烧作品
希望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业化的科学方法解决这一窘境,他开始尝试破解建窑柴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过使用天然气的气窑、用电的电窑将精度确定下来。
温度好控制,但建盏不还原(即,赶走窑室内氧气)烧不出好东西。
最后他发现在电窑炉门上开个小口,在合适时间投入松油柴,就可以达到和柴烧相似的还原效果,后来整个建盏界都在使用。
虽然电烧是主流,但年近古稀的他依旧未忘记肩上的重担,用柴烧的方式破解宋代曜变建盏的奥秘,复原宋代曜变建盏。
多年的柴烧、电烧经验以及精通材料学和陶瓷学的孙建兴建立了改进后的龙窑——孙建兴窑。
他不仅找到耐高温砖块与封泥,改进了龙窑的建筑材料,还对龙窑的结构进行了灵活调整。
调整后的孙建兴窑没有超过15米,实现了相对好的烧制条件(不浪费自然资源、太短的柴窑烧不出好东西,太长的龙窑,耗费更多人力物力、变数更大)。
但是他自己也说龙窑柴烧依旧是一项“一半一半”的工程。
虽不是百米龙窑柴烧,但是15米的龙窑柴烧整个过程亦十分耗费精神力、体力。
孙建兴老师大多为研究建盏而启用龙窑进行柴烧,且每一座龙窑都有使用寿命,故每年不会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