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湘分享】七岁前,我这样给孩子立规矩,请避开这些坑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这几天,有好几位妈妈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坐不住,跟小伙伴起冲突的时候,还喜欢动手。

有人说这是孩子的天性,长大就没事了,不要管得太严。

也有人说要趁早管好孩子,给孩子立规矩。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特别是在七岁前,是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松一点,还是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呢?

今天分享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专门讨论立规矩的问题,希望有帮助。——鱼爸

1

一谈起立规矩,很多爸妈就摇头。
要么觉得自己的孩子太犟,根本不听。
要么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发现不管用,还特别麻烦,觉得不如吼骂管用。
但是,也许在孩子四五岁的年龄,你对孩子吼叫,他也听了。
到了十多岁你还吼叫,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遭罪受累。
孩子也会跟你顶嘴反抗你,教育的效果呢?几乎为零。
所以,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不如早点用“规矩”来管孩子。
有人会说规矩太死板,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的行为需要界限,而规矩能帮孩子找到界限。
不要觉得这会束缚孩子,其实合理的界限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找到界限,那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去放纵自己的行为。
他会今天打这个孩子,明天打另外一个孩子。
比如有一次,小小鱼跟我在小区的凳子上玩耍。
一个路过的小男孩,应该只有两岁多。
他拿着一个充气的棒子朝着小小鱼就是一下。
因为是小弟弟,他也没有动手,倒是愣了一下看着我。
我赶紧说:“没事,是小弟弟,他还不懂事。”
这时男孩的妈妈拉住了他,“跟那个哥哥道歉,你这样打人是不行的。”
小家伙不听,继续往前走。
他的妈妈一直在说,最后小男孩停下来了。
小小鱼也有点奇怪,跑了过去,站在那,看来也想看看小弟弟会不会道歉吧。
过了一会他一蹦一跳回来了。
跟我说小弟弟说了一声对不起。
我觉得这位妈妈做的很对。
她没有因为孩子小或者因为事情小就不管不问。
她告诉了孩子一个界限:不能随便打人。
这个很重要。
因为我看很多爱打人的孩子,家里总是有几个“无所谓”的大人。
甚至有的爷爷还鼓励孩子打自己玩,觉得好玩。
结果孩子去外边也觉得可以打打人,觉得这是游戏。
让孩子觉得这是可以的。
然后妈妈严肃地告诉他不行,但是效果为零。
因为大人们的态度不一样,导致他们的界限是模糊的。

2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想着控制父母的。
在婴儿时期,他们用哭声来呼唤大人。
我一哭,你就出现。
我一哭,你就要给我吃的。
我一哭,你就要陪我玩。
当然,我们要积极响应孩子,这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但是到了能交流的时候,孩子还用哭声来控制你时。
你的态度就决定了你的“地位”。
假如孩子一哭闹,你就什么都顺着他。
主动权都在孩子那里。
他能牵着你的鼻子走。
那几乎无法谈管教了。
有效的管教,需要父母用坚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不是被孩子控制。
其实在饭桌上很容易看出一个孩子的规矩意识和父母的角色了。
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饭。
他家有一个5岁的儿子。
很早就听他爸爸说孩子挑食,菜不合口就不吃,甚至要他妈妈重新做才行。
那次也是如此,一桌丰盛的饭菜,有鸡有鱼有肉,青菜好几个,还有排骨汤。
看着就食欲大开。
但是孩子一瞧就说没胃口。
他爸爸生气地说:“没胃口就把不要吃,一边玩去。”
结果妈妈赶紧说:“不吃饭哪里行啊,会饿坏的,妈妈给你做,刚刚没解冻。”
于是她妈妈又去厨房单独给他弄了一道虾仁炒蛋。
她还笑着跟我们说:“这孩子,只爱吃我给他做的这道菜。”
她觉得自己应该是好妈妈,对孩子照顾地多好。
可我在想,这个孩子去了小学、中学,要吃食堂的饭菜,离开了家,去哪里弄妈妈这道菜呢。
不过,孩子已经5岁多了,在过去的无数次“交手”中,他避开了爸爸的火力,找到了妈妈的软肋,然后牢牢控制住妈妈。
要一下子改变肯定不行,估计要离开家吃不少苦才能改掉这挑食的问题。
假如在最初开始挑食时,他的妈妈能跟爸爸一起,坚定地拒绝孩子的挑食要求。
也许有的菜吃不惯,但不至于养成这种满桌子的菜都挑的毛病。

3

那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妈妈都问过我这个问题。
1岁前肯定不合适,因为是需要父母好好宠爱的阶段。
最好的时机应该是两岁左右。
这个时候孩子能听懂父母的话,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而且孩子也开始有了自主意识,想什么事都自己弄。
那对于一些危险的行为,这个时候就能明确地跟孩子说“不”。
比如小小鱼那时候喜欢丢东西玩,丢开了让我给他捡回去。
刚开始觉得好玩,那就给他捡回去,他就哈哈大笑。
但是有一次他丢了一个水杯,啪得摔得稀烂,但他很开心。
还想继续丢第二个。
那我就打住了这个游戏,脸色也凝重了。
看到我这个样子,他也停了下来。
接下来就告诉他不能丢这个杯子,碎了就没了。
他一时间不会懂,但是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态度告知孩子。
还有那时候他喜欢撕东西。
也包括家里的那些书。
那我没有跟他玩这个撕书的游戏。
而是带着他一起把撕坏的书补好,告诉他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撕碎了它,它也会疼。
然后一起用胶带给它治疗。
慢慢的他就非常爱惜书本了。
有很多父母觉得规矩是自己说了算。
其实不能大人说了算。
也不是孩子说了算。
而是大人孩子一起商量出来的才算。
比如电视时间,手机的管理使用。
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给孩子一些合理的建议。
比如每次看30分钟,遇到长一点的电影,可以看久一点。
但是中间要休息一会,放松一下眼睛。
一般孩子会觉得父母的建议合适,就会接受了。
但是孩子大了一点后,比如上了小学就会跟父母讨价还价了。
这时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来进行。
一家人坐在一起,听听彼此的想法。
你会发现孩子原来也没那么固执,孩子也会发现,原来爸妈是为了我好,而不是为了控制我。
这样,规矩才会有真正的效力。

4

怎么保证规矩的执行?

1.   弄清楚孩子的真实目的,清晰地告知他,接下来我会怎么样。

父母要用坚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立场:针对你的无理要求或者违反规矩的行为,哪怕你哭闹、耍赖,我也会坚持,绝不妥协。

2.父母自己一定要先弄明白,想清楚,做到前后一致。

而不是一时激动,一拍脑门就是一个规矩。

过一阵子,孩子还记得,可自己却先忘了。

一旦立下了这个规矩,父母能以身作则地坚持。

比如看电视这件事,如果家里的大人经常看,没有规矩的看。

那怎么管孩子?

因为孩子会在边上蹭电视。

3.要做到“合理的限制”,而不是暴力打压。

我一直在想,在规矩执行过程中,父母该怎么办?

当看到限制这个词时,豁然开朗。

因为太多的父母觉得,只有打骂这样的惩罚才能保证规矩顺利的执行。

其实,这是最差的办法了。

比如孩子看电视,总是不满足,说好了只看两集,可还是要继续看。

那你直接打他一顿屁股或者骂孩子一通。

他肯定只能屈服于你。

要么就拔掉电源,让他看不了。

这其实只会激发孩子的敌意。

你转身他就插上了电。

那限制怎么做?

跟这二者不同,他不需要冲突。

而是按照规矩来。

比如控制不住电视时间,那就限制观看时间,1-3天内不能看电视机。

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一样吗?

也是禁止了。

其实这不一样。

这不是临时的亲子对抗,不是大人用权威压制孩子。

而是按照之前制定的规矩办的。

孩子也不会有敌意。

反而会思考这个规矩到底合不合适,也许会跟你商量改一下。

这就回到了立规矩这件事上了。

立规矩和执行一直会考验着为人父母的智慧了,孩子一直在长大,我们就要一直保持学习。

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当孩子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后,很多规矩会在无形中弱化,甚至消失。

此时的孩子,已经开始尝试着自己管自己了。

这也是我们立规矩的目的,让孩子能慢慢形成自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