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阅读第1016天】
随着章节的深入,真的是让我感觉越来越有趣了。今天开始探究关于人口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有种在读《事实》的即视感。从不太准确的角度,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越穷,人越多,生的娃儿越多;越有钱,生育率反而越来越低,人较少。我刚才说了,这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现象,但是在对人口问题深入剖析的时候,确实可以拨开一些和我们主观想法有差异的地方。
一、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我生长在相对贫穷的农村地区,在我的印象里,我们这这一代人(90左右)的人,基本上家里是生2个较多,生一个的凤毛麟角,生三个四个也是极少。但是往前推,在我父母那一辈,一般姊妹兄弟三四人是很正常的,再往前推,我爷爷那一辈,更是不得了,五六个,甚至六七个的,也是经常。只是,在长辈的嘴里,我们的生活比他们小时候好太多了,虽然现在回过头发现我们那时候也比较穷。为什么日子好像在过好,生的反而更少了呢?而之前那么穷,一年吃不了两三口肉的时候,生那么多干嘛?
我在脑中搜索框一下答案,首先第一个,就是重男轻女。并不是说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在中国,乃至世界很多不太发达地区都会有这种现在被批斗的观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我们一直只是在批斗,有没有想过原因?我粗略分析了一下,原因有两个:
1.国内外的一个传统,就是男性的姓氏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对于人类这种群居动物而言,繁衍、传承的连接性是极强的,而在这里,男性的地位就相当突出了;
2.在不太发达的地方,人类主要时靠力气吃饭,而男性又在其中占据了优势。对一个家庭而言,生一个儿子能够带来的收益是超过女儿的。
这两个原因我们剖析出来,以现在的环境是极其容易批斗倒的,但是如果把时间往前推三四十年,或者放到依旧通电通水还很困难的地方也就可以理解了。接着,第二个原因,就是广撒网的套路。记得在几年前有一则新闻很有意思:在一个山区,有一户人家生了十一个孩子,严重超生了,这时候工作人员看着他家的房子,一家老小全部挤在一个茅草屋里面,所有的人都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当问到为什么生这么多孩子时,男主人回答,这么多孩子只要长大后有一个有出息,全家都能翻身了。这个逻辑,我是给满分的。
第一个原因,随着时代的逐渐变化,是可以慢慢消除的,而第二个就有点难,因为这容易进入恶性循环。生的孩子多了,本来资源就不够,好嘛,这时候每个孩子分到的更少了,又加上之前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一些“贫穷陷阱”,这时候要逆袭的概率太低了。说实话,我们那时候之所以能够逐渐富起来,不是因为真的我们一下子觉悟了多少,而是一方面政府的大力宣传,推出计划生育(强力措施),另一方面就是政策的帮扶,让我们能够赶上政策的红利,才慢慢改变过来。在书中,作者也提到,有的组织认为对那些人进行引导认识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一些改善。很不幸,失败了。世上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你认为可以尝试,结果掉坑里。就像你认为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很有条理,很有逻辑,这样应对某人的提问,就可以好好应对了。请相信,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意识,他也不会问出这样脑残的问题!
二、父母在想什么?
父母在想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就更不清楚了。在进行这样的问题分析的时候,先预设的一个大前提就是,父母是没有坏心思的(因为我始终相信那是极个别的)。根据平时我们对父母的了解、自己身边的那些“别人家的父母”,还有自己的主观感受,一起来体会下,父母的那些念头:
1.在关于生育问题上,我觉得应该不是父母觉得多生几个好玩,除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外,更多的应该在于想通过多生孩子,来为这个家庭的未来创造更多收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考虑能否养活,能否每个孩子上学,每个孩子受到的关爱一样多,每个孩子是否都有出息(这个估计真的也没奢望吧)。在我身边的老一辈当中,那些家里比较不错的的,生的几个孩子基本上都会读到高中去,甚至还有大学生;而同样,也有都到了40多,50多,和父母关系还不太好的,因为小时候没有感受过父母的关爱,而是只有偏心。说实话,这也是之前谈到了一个词,叫做“家庭”。家庭是由父母为主干,再辅以孩子们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它是很难做到公平,也很难做到理性,作为父母能够做到的就是,哪个孩子看起来更有出息,为了这个家的未来,也许,就会发生侧重;
2.父母的为你好。这句话很眼熟,基本上是个人都会觉得眼熟,甚至在主语部分换成朋友、老师、伴侣等,但是父母为主语应该是我们感受最深的。我经常会对孩子们讲一句话:你可以不理解你的父母,但是不应该恨他们,应该再多你的不爽事情,他们是为你好,当然这种好,有时候方式不对。每次说这句话,心里也会很触动。我们静下心想想,人从生下来,就是一个循环。经历了无忧无虑的幼年,背上书包经历痛并快乐着的读书时代(青春期),在和朋友的打闹及父母的苛责中逐渐成长,再多工作后成家,自己成为父母。你会发现,你转换了一个很大的角色……父母想为你考虑得更仔细,为你挑选更优秀,可是这些,真的是我们所要的吗?当身边有些朋友当父母了,他们逐渐体会到,他们认为多好吃的,孩子不喜欢,他们认为对孩子多好的,孩子没兴趣。一旦,成为父母这个角色,最难的就是克制不住要去对孩子好,但是却很难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下:孩子,你到底在想什么?
三、你的话语有多重在于你本身有多重
这个重,当然不是体重,如果是这样,我应该是一个极有“分量”之人。根据调查的结果,去分析生育率的时候发现,那些在家里话语权颇重的女性,生育率相对偏低。说白了,就是在家里的地位不用靠生娃娃来获取(很不幸,现在生活中居然还有这种),那是靠什么来获取?说的高雅点,是能力,说庸俗点,那就是钱。
前几天和朋友还在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父母有时候喜欢替我们做决定,不愿意听我们的话?首要一点,就是父母觉得你是小孩子,没错,你长大了,在父母眼里还是小孩子,父母走过的路比你吃的盐还多,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防止你上当受骗。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个也许有一定作用,但是除了同意之后给父母带来一种暂时的满意,对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影响,在让你变好吗?不是的,甚至还有一丝在变坏的可能。父母替你找的工作,说这个工作稳定,复利待遇好,你同意了,去看之后,生不如死,感觉每天都能看到十年后的自己,这时候你心情不好也就算了,亲子关系也会受影响;还有一个,很流传,但是又很扯淡的事情,没有得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婚姻,嗯,这个观点,我思考了很久没有想清楚。有人告诉我,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因为会和对方的家庭出现各种纠葛。嗯,很对!除了看到之前有了那一声祝福,后面过的有那么好吗?反而是那些看起来“不为世俗”所认同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或者有时候多一个孩子,遇到的矛盾,反而更小(不是没有)。因为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你对连接的越多,那你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也就越多。
其次,为了能够让父母或者身边的人能够听进你的话,那就得学会一件事情,叫做秀肌肉。我会善待家里的老人,能够去抚养他们,能够听一下他们的一些唠叨和关心。但是,在有些问题上,如果我实在有自己的认识,可以提建议,但是不要以所谓的亲情来绑架,必须听,一定听,不听就是断绝关系,就是天理难容。这样屈从的人,看起来是维护家庭和谐了,当了一个孝顺的人,等到这个导火索爆发的时候,就爽歪歪了。应该在更早之前,让父母,让长辈,让身边的人,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的成就,看到你真正成长了,虽然在他们眼里,你还是孩子,但是一个很不错的,有本事的孩子。六年前,我对的家里人说,不要种地了,轻松点,我能够养得起你们。家里人会觉得我疯了,所以,我也没有这么说。三年过去了,我可以说这句话,家里人也会听进去,因为彼时的自己一个月挣的钱比家里一年种地的钱多。
曾经有人认为过,在家人面前去展现这些,是不好的,家庭应该是感性的,温馨和谐的。但同时不要忘记,家,也是这个浑浊社会的组成之一。在家人面前,在身边的人面前,不是自夸,而是让他们能够知道你在努力,你在进步,你在逐步变得不一样,总有一天,他们不再是通知你,而是问你:你觉得怎么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