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肠炎患者开了一副健脾 调肝 益肾的方...
我给肠炎患者开了一副健脾+调肝+益肾的方子,患者质疑:“为何既不治肠也不治胃?”我一句“肠子一响,三脏皆摇”,患者恍然大悟。
腹泻和肠鸣想必大家都会有经历过,偶尔一次两次是没有什么大碍的,但长期这样可能就是你的身体出了问题。
我在学医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肠子一响,三脏皆摇。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并且在临床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说这么一个患者吧,是一位三十二岁的男性,五年来总是肠鸣腹泻。只要肠子一响起来他就开始紧张,因为肠子一响,他必腹泻。此外,他的大便一直是稀软的、并伴有黏液,一天大概两三次。
他曾经到医院检查过,被诊断为慢性肠炎,几经治疗,效果也不好。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五年,到来找我看病时,已经非常消瘦,精神状态也越来越不好。
后来几经辗转找到了我这里。我见这个人脉弦细,苔薄白,舌淡。我说,他得从脾肝肾来调治。随即写下一副方子:人参、炒白术、茯苓、炒山药、炒扁豆、炒白芍、柴胡、台乌药、焦山楂、黄芪、甘草。
我刚要把药方给他,他却说:“我是肠胃的毛病,你怎么不治肠也不治胃?”我说:“中医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肠子一响,三脏皆摇’,就是说,你的肠子一响,脾、肝、肾都会出现问题。”
们的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吸收,中焦之气升降失常,于是形成腹泻。
在这个过程中,脾虚导致的水湿内结,是关键因素。这个患者,大便中有粘液。这个粘液,基本可以看作是痰湿的表现。水湿下注肠间,游走窜动,大肠之气为之逆乱,故而肠鸣腹痛。
患者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这也是在脾虚失养状态下,气血不足的表现。所以说,要想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就必须健脾益气,除湿。
中医还有一个概念,就是脾虚肝乘。脾属土,肝属木,肝木克脾土。患者脾虚气弱,肝木就会趁机“欺负”脾,导致脾气更加虚弱,从而加重腹泻。因此,就要疏肝气、养肝阴,不让肝木过分地“欺负”脾土。这对于缓解症状大有好处。
那为什么要益肾呢?脾作为后天之本,它如果日渐衰微,就无法向肾输送精微物质,久而久之导致肾虚。而一旦肾气虚弱,又会加重脾的衰弱。因此在健脾益气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对肾的补益和调理。
慢性的肠鸣腹泻,问题不仅仅在于脾,还和肝肾两脏有关系。这就是所谓肠子一响,三脏皆摇的道理。要想很好地解决脾虚所致的慢性腹泻,必须同时照顾到肝和肾。
患者服用六剂之后,肠鸣现象基本消失,疼痛也大为缓解,腹泻次数开始减少。服用二十剂后,患者腹泻现象完全消失。往后复诊,未有复发。
这幅方子里,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黄芪、焦山楂,这些都是健脾益气而除湿的东西。调的,是咱们的脾胃。白芍和柴胡。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显然,这是在调肝啊。台乌药,一方面可以行气止痛,另一方面还能温肾散寒,有益肾之功。
所以啊,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看表象之下隐藏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抓住病根,方可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