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八大处”

♦北京“八大处公园——”

写在前面——

北京 “八大处”可不只是个爬山的地儿

“八大处”坐落在石景山区的小西山。在东边的卢师山、西边的翠微山和北边的平坡山上分别散落着八座古刹,总称八大处。

“八大处”,一座佛教寺庙园林,八座古刹分布在三山之中,有“三山若华屋,屋内八刹是古董,屋外十二景点作花园”的美誉。

“八大处”又是皇帝的行宫,康熙帝与乾隆帝留有墨宝与御制诗篇。

它更令人着迷的,处处有故事,景景有传说。

A、一处:长安寺

♦长安寺——

一处的“长安寺”,却不在八大处景区的范围之内。长安寺原名“善应寺”,顺治、康熙年间两度重修,后改称“长安寺”。

B、二处:灵光寺

♦灵光寺——

第二处“灵光寺”,香火鼎盛,游人参拜者甚众,确实可以称作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它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起初叫“龙泉寺”,后改称“觉山寺”,明朝正统年间扩建,才最终定为“灵光寺”。

♦佛牙舍利塔——

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八角十三层密檐的佛牙舍利塔。 据传,佛祖释迦摩尼圆寂后共得八万四千颗舍利,其中只有四枚佛牙舍利,一枚佛牙存于此塔中。 佛牙舍利在世上仅存两颗,因此灵光寺便成为了全世界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地方。

C、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

三处“三山庵”,较为安静,庵门小巧玲珑,论知名度显然比不上二处的灵光寺,却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力量。

D、四处:大悲寺

四处“大悲寺”,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康熙帝御笔,殿后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悲寺,取逝者“大慈”,化为生者之“大悲”之意,这便给游人平添了不少神秘与超脱。

寺内的文冠果树之趣事:相传有一位姓文的和尚常在树旁读经作诗,他神奇地发现只要绕着这棵树转圈,就会文思泉涌,于是人们便把这棵树誉为“文冠果树”,因此也引来后人对文冠果树的无限遐思。

E、五处:龙泉庵

五处“龙泉庵”,是因顺治帝当年礼佛,在这里发现了一泓清冽甘泉,取水品茗,甚得共乐,后便在此修建了一座龙王庙,因之得名。 进入山门后,能看到一座方池,泉水从龙口吐出,这就是所谓的“龙泉”。

【插曲一】冰川漂砾

♦冰川漂砾——

“冰川漂砾”——香界寺的右下方的亭子里有一块巨石。而这块毫不起眼的“冰川漂砾”,正是经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亲自鉴定,确定其为我国第四纪冰川时期的见证,并题字纪念,于 1964 年建亭保护。

原来这块石头生成于距今 100-200 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极大,直接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F、六处:香界寺

♦看界寺——

六处“香界寺”,是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最早建于康乾元年间(758-760年),当时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时又称“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更名“圣感寺”,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改至今名“香界寺”。

传说当年,乾隆来香界寺拜佛,走到殿前突然脚下一软跪在地上,眼前突闪观音菩萨的音容,康熙大为惊诧,忙令人在他跪倒的地方挖掘,没想到挖出了一块碑,康熙皇帝更觉灵验,即兴书写“敬佛”二字,为了表示皇帝自己深受佛法感化,遂把寺院名为“圣感寺”。

♦香界寺——“布袋和尚”

附【插曲二】关于乾隆行官

在来八大处之前,曾听说香界寺内有乾隆皇帝避暑的行宫,可惜多方寻找而不得,一问管理员,她笑了笑,说自己在这工作几年从来没有进去的机会,这才知道行宫不对外开放,只能作罢。

G、七处:宝珠洞

七处“宝珠洞”,乾隆皇帝在宝珠洞留下的御笔最多。在到达寺庙前,会先遇到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上内外分写“坚固林”和“欢喜地”,那便是乾隆皇帝的墨宝。走过牌楼,沿着寺庙的方向前行,还能看到一块巨石上刻有乾隆的御制诗,诗的内容是乾隆皇帝闲游宝珠洞时留下的三首七言绝句,摘抄其中一首借以窥探皇帝的文采:极顶何来洞穴深,仙风吹送八琅音。个中疑有天龙护,时作人间六月霖。

♦乾隆御诗——

七处一游,估计你会心存疑虑,为何前面几处都带“寺”、“庵”的字眼,到这里却变成“洞”了呢,那是因为正殿后面有一个深广约五米的岩洞,洞壁为砾石胶结岩,由黑白两色珠子似的岩壁极为罕见地形成了一副高山及寺庙的岩石画图,乾隆皇帝的那句“*极顶何来洞穴深,仙风吹送八琅音*”就是用来赞美宝珠洞的奇妙之景。

宝珠洞里供奉着海岫禅师,因善于诵经驱鬼,故得名“鬼王菩萨”,据说最开始洞内放有他的肉身贴金法像,后遭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

插曲三中华精印谷

在五处回四处的中途,有一个幽静的好地方,藏着从殷商到明清的千枚印章,展现了中国印章的发展史,亦可称作“中国古代印章博物馆”。

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以石刻形式系统展示中华印章文化的山谷,居然静悄悄地藏在八大处里!想象一下千古名章刻于天然山石之间,溪水静静流淌,于空谷中体验静谧之美,那种感觉太耐人寻味。

♥【插趣四】趣事

A、梁启超组织民主党的林长民曾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留下了“浚波”、“倚据崇岩,临睨通壑”、“神足游息,灵心生还”的石刻。他畅游于山谷的时间正好是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关键时期,林长民与梁启超是极为要好的朋友,两人很有可能多次游历四照谷(后来改名“中华精印谷”),思考救国之路,把这里当作“顿悟”的圣地。

B、更有意思的是,后来两人的孩子(林徽因和梁思成)结为百年之好,也曾一度相伴考察八大处,不知道当他们寻着父迹来到这里时,会发出怎样一番感慨?

H、八处:证果寺

八处“证果寺”,非常特别,它还真有过人之处,一来它是八大处寺院中最古老的一座,二来与二处至七处同处一山不同,八处证果寺自己独占一山,位于卢师山的山腰处。

证果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又传建于隋仁寿年间),山门石阶上的“古刹证果寺”出自明英宗的御笔。山门以北为天王殿,再北为大雄宝殿,但后者并不开放,从大雄宝殿往西拐,有一个雅致的小院,院门为青石制作的宝瓶形,尤为精巧,门上镌对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了小院的西门,便可见一宽大的敞轩,名为“招止亭”,壁间嵌刻石题为“秘魔崖招止亭记”;再往北走,会见到一个看似神秘的小洞,名为“真武洞”,相传卢师和尚在此修行,因为民祈雨有验,御赐“感应禅师”。难怪证果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叫作“感应寺”。

♦【简介】石秉旺,笔名老实,解放军红叶诗社社员。祖藉山西运城,现居北京

【结语】

游走在超凡脱俗的八大处,在求神礼佛中爬山健体,在爬山健中感悟人生,在寻古觅幽中神清气爽……“八大处”一游,不虚此行!

岁月若可下酒,只记花开不记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