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戏迷生活:我心目中的梅兰芳

资料来源于:yanyangtian6博客

首先要写的当然是梅派和我心目中的梅兰芳先生。
    我有幸看梅先生的演出有两次,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大致是59年之前。先是在天桥看的《霸王别姬》,后来在长安看了全部《奇双会》。

看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是姑妈带我去天桥看的,她是梅迷。天桥离家远,只看过这一回戏,印象中楼比人民剧场还高。因为我是坐在最后一排看的。那时还不太知道梅先生是谁。前面的《打焦赞》打得热闹,我当时看得很带劲。姑妈说主要是看后面的梅兰芳。正戏开场以后,前面的场次很多,我一直催问怎么还不见梅兰芳出来。等梅先生出场全场炸锅的掌声,直盯着台上看,那时还没置望远镜,看不清面容,只听声音非常柔美。到了舞剑的地方还依稀记得一些,舞到精彩的地方掌声此起彼伏。我满眼中是旁边的观众们的兴奋,心里想这位梅先生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谁知,等虞姬一自刎后,姑妈拉着我就下楼回家。我一边看着楚霸王一边后退,还不甘心,说“没演完呢!”姑妈直说:“晚了没车,下面没看的了。”我不明白,直到车站还盯着问:“为什么戏不看完?”再一看车站也有几位先走的,原来都认为后面没看头了。那时的天桥剧场刚重建,印象中很荒,剧场旁边什么也没有,后来再去天桥就再也找不到幼时的印象了。

第二回是全家在长安看的全部《奇双会》,是坐在楼上一排上场门这边。老长安楼上前两排是围着舞台的,一般都喜欢买下场门这边的位子,看出场戏。这是唯一一次只买到左边的票,尽看下场了。确实不太舒服。离舞台距离到是很近了,终于看清了梅兰芳先生雍容华贵的扮相。那次梅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哭监”,听父亲诉说时脸上的复杂表情,我看得很认真。妹妹小,老要离坐,母亲只好照顾她去。说下回不能带她来了,所以妹妹看的戏要比我少得多。全剧掌声并不多,“写状”时有点儿,“三拉”那场还记得姜妙香先生身穿黑官衣,不停地发抖,观众不住鼓掌。我还问父亲,为什么发抖也要拍手呢,父亲说那是演得好,演得像。从那时起对表演才有了一些理解。

还一次就是失去了看梅先生最后演出的机会。那是在61年的4月底左右,我在报纸上看到梅先生要在人民演出两场,《别姬》和《醉酒》,我正好要过生日了,盯着大人要请我看那场《醉酒》。可父母说那戏小孩看不太懂,以后有机会再看。就买了《悦来店、能仁寺》的票一起看。到了8月8日见到梅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父亲也很吃惊:'哎呀,梅兰芳走了'.我很伤心,直怪父母没带我看,再也没有机会了。那次演出是梅先生最后一次公演,后来的《穆桂英挂帅》是内部演出。梅先生晚年一直演这样身段功夫吃重的戏,足见功力深厚。
在梅兰芳先生去世后和一周年的纪念日子里,《北京日报》整版整版的纪念和回忆文章,我当时都认真地看过了,对梅先生的艺术才有了一些懵懂的认识。应该说小时候我看梅先生的剧场演出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但对梅派艺术可是花了几十年的工夫才慢慢的逐渐的回味和理解。

梅先生拍的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上下集》和《游园惊梦》先是六十年代在北京看的,当时就是抱着要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目的去看的,那时接触京剧不久,大段的唱腔当时还有些耐不住,对表演也不太懂,对于这种传统的老戏还没看新编戏带劲。可是文革后再次看到这些经典的艺术片后,震撼了,开始理解了。看着那一举一动的梅派神韵,听着那些熟悉的唱腔,我心目中的梅兰芳先生才真正的树起来了。在这之前也看过很多优秀的梅派传人的戏,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我也很喜欢。可是梅大师到底是梅大师,她在《醉酒》中的醉态和摘花、叼杯的动作,《宇宙锋》中的装疯,《别姬》中的舞剑,她的艺术创造,都让我很深刻地体会了每个人物的特有的艺术美。毫不做作,演唱不花哨,柔美,平和,处处显得端庄大气。

之后又经历了很多看戏、听戏的年代,看得越多越体会梅大师的伟大之处。简单的说还是“大气而有形”。对梅派的唱腔到我系统地学唱以后,体会才更深了。几十年里我一直是捡容易学的、喜欢的、流传的段子学,喜欢跟着原唱一起唱,图个开心、过瘾。直到退休后才开始正式的比较规范地学。先在老年大学的青衣班跟南京的著名梅派传人喻慧霞老师学,记老师讲的注意的地方,回来后对着曲谱一遍遍地听原唱,找重点、难点,学的差不多了,再跟伴奏带唱。唱熟了,再到票房跟胡琴唱。这样在五年之内,我逐渐学会了大部分的梅派唱段。最喜欢梅大师早年的代表作《太真外传》和《西施》,唱腔设计太妙了。这两出戏的主要唱段都学了以后,常在票房演唱,我用录音笔录下自己的唱,回家后自己听,再对照原唱自己找毛病,请别人提意见。越唱越喜欢这些唱段,太美妙了,有时自己都陶醉了。唱完后要看到一些拉琴和打鼓的老师傅们赞许的目光,才能觉得自己慢慢开窍了。小时候最不喜欢听的慢板,现在成了最喜欢唱的,反二黄慢板、二黄慢板、西皮慢板各有什么特点,同一出戏同样板式又有什么区别,这成了我最喜欢研究和体会的了。

以前光听戏看戏,图看个热闹,现在自己会唱后的要求不一样了。就会注意各演员的唱腔处理,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多看多学,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梅派唱腔始终是我学习的最好基础。梅大师的艺术还很深很远,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0)

相关推荐

  • 梅大师风采压群芳

    王熙苹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刀马旦.花旦演员.1933年出生于南京,父母都是梨园中人,大姐王熙春更是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王熙苹10多岁时就和大姐同台演出,不足18岁,她便挂头牌组织"王熙苹 ...

  • 张德林:靳以谈梅兰芳

    一 文艺界中年以上的人士,大都知道靳以是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编辑家.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华东作协副主席:但很少有人知道,靳以酷爱京剧,称得上是个学者型的戏迷.他是 ...

  • 听郑光信老师唱京剧之《宇宙锋》

    梅派名剧<宇宙锋> 梅兰芳先生剧照 剧情:秦赵高欲以己女许婚匡扶之子匡忠,匡知其奸不允,赵请二世下诏主婚.匡忠与艳容婚后始知其贤.外地献鹿,赵高故指鹿为马,以测大臣趋向,群臣多顺其意,匡扶 ...

  • 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极简生活

    Sept. 1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极简的目的,是为了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更重要的人和事,以及给自己预留精力去辨别什么才是重要的. 作者 | 豆瓣@emanon下雨很冷 我 ...

  • 车生活 | 开拓者们心目中的雪佛兰开拓者:在人生路上一同披荆斩棘

    人生,就是一路开拓.一路披荆斩棘的历程. 上面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位在生活中无畏向前的人,而这些人,都有无尽无穷的故事.今天,我们找到了三位开拓人生故事的讲述者,他们分别是:充满勇气的最美逆行者高医生. ...

  •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茶生活。

    2020/11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 茶生活 /////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茶, 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情趣茶, 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 一大口下肚: 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 一小口啜饮, 品 ...

  • 古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高明方法

    "无为"常常被人等同于"不为",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实际上,"无为"中蕴含着对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现实意义. 老子还原了& ...

  • 生活在毛囊中的小动物“螨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螨虫是自然界一个庞大的生物群体,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螨虫有50000多种,仅次于昆虫.它们的体型微小,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因 ...

  • 语文学习要重视基础生活或考试中,最容易用...

    语文学习要重视基础 生活或考试中,最容易用错的48个成语

  • 绘画在平凡中猎奇 ,生活在绘画中感悟~

    2021-04-30 14:06:56 来源: 粉画艺术 钟锦芳 1973年生于浙江湖州,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协会理事.湖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湖州市美术教 ...

  • 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学生,家长,甚至包...

    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学生,家长,甚至包括我自己,都没有学会如何学习.所以我是一个一直在不断学习的人.『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虽然有道理,但是书中的如何学习的思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方法,如果我们去尝 ...

  • 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下饭菜

    最近一直在山上 早饭有了着落 午饭跟晚饭也要弄点好吃的 如果你周围没有wifi,可以看下面的图文 本期BGM 温馨提示:伴着音乐阅读效果更佳 最近收上来的黄豆 已经晒了好几天了 总算晒干了 看来我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