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是一位辛亥女杰——秋瑾的诗作,它见证了一段历史,一段传奇。
都云古时花木兰战场上英姿飒爽,我却更愿说秋瑾的大义凛然。我接触秋瑾源于她的一首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一介女流却满腹豪情,满腔报国之志。让我着实的敬佩,就这让我走进了历史中的她。秋瑾,字璇卿,号竞雄,浙江山阴人,世人称之为“鉴湖女侠”。自小家境富裕,聪颖过人,能文能武,为同盟会第一位女性党员。创办了《中国女报》,提倡妇女解放,她不甘心于封建制度的男尊女卑,于是曾两次入京,庚子变法后她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于是又去日本留学,回国后,组织了“光复军”,后起义失败,于临刑前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而从容就义。周恩来总理曾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生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这段历史最难忘怀的就是她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态度。“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一轮蟾魄净娟娟,万里长空现晶奁。照地凝霜珠结露,浸楼似水玉含烟。莫思回首,明月当头。只是晚风不识愁,无语寄风流。”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秋瑾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时热情而倔强,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本已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丛生。秋瑾救国情切,愤然赋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不愿“与世浮沉,碌碌而终”,热望把裹在头上的妇女头巾换成战士的盔甲,像花木兰那样,效命疆场;她曾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身乎?”1904年,她毅然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组织“共爱会”,自己任会长。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1906年,她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义。附:秋瑾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这是共产国际女领导人卢森堡的名言。
自古以来,就是“巾帼不让须眉”,先有花木兰代父从军、穆桂英阵阵挂帅,后有秋瑾献身变法、刘胡兰慷慨赴死。她们都是巾帼英雄,都无愧于“女中豪杰”这四个字。秋瑾,她不但是一个革命家,更是一个以天下兴亡为已任的诗人,她为了国家的兴亡,鞠躬尽瘁,就在八国联军瓜分中国时,秋瑾,身为一“女流”,面对沉睡不醒的祖国,她也在用手中的笔来唤醒国人要起来保家卫国,共抗外敌。她的诗篇都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充满了挽救危亡、振兴祖国的豪情壮志,也同时表达了她希望妇女破除袖手旁观的陈规陋习,尽国民的责任,脱下闺装换戎装,挽救祖国危亡,创建英雄事业,创造“女儿文明”。
秋瑾是一个锋芒毕露、爱憎分明、无所畏惧的人。她嫉恶如仇、词锋犀利,常有逼人之势,她身为女性,却有着男人般的坚强和魄力。在我看来,秋瑾宛若一杯陈年老酒,愈久愈醇,香飘万里,像一颗钻石,历久弥新;像那林中的青竹,亭亭玉立,即使身着一袭布衣,亦高贵脱俗,这就是秋瑾,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
尽管她已逝世整整一百周年,却依旧不被人年忘记,“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云秋瑾,她亦值得我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