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收藏清代翡翠集锦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今天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中收藏的天价翡翠一饱眼福了。

  翠鱼形佩

翠鱼形佩,清,长5.6厘米,宽2.2厘米。作品所用翠料为青、绿二色。青料上有绿斑,以之琢荷花、荷叶。荷之下的绿料琢为鱼,宽头,长身,卷尾,形似鲶鱼,如同在荷塘中游动。佩上系一枚珊瑚纽。

唐代已有鱼佩,宋、金之时,玉鱼衔水草佩非常流行,此类作品一直延续到清代,有富贵之意。

翠子孙万代佩

翠子孙万代佩,清,长4.9厘米,宽3.1厘米。翠质为绿色。佩长方形,体较厚。其上镂雕葫芦及叶子。佩上部系黄绦,串有米珠及圆形碧玺一片。

“葫芦”二字与“福禄”谐音,人们以葫芦寓福禄,因葫芦结于蔓上,寓意为福禄万代,因葫芦多子,又寓子孙万代。此作品以葫芦为题材表示吉祥之意,雕琢精细,佩带于身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翠灵芝佩

翠灵芝佩,清,长5.5厘米,宽3.2厘米。翠质呈绿色。佩为片状,体较厚,雕作灵芝样。上部有孔,穿有绦绳、米珠及粉红碧玺。此件饰品翠色绿而均匀,透光性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质感。

  翠三羊佩

翠三羊佩,清,长6.4厘米,宽4.3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佩长方形,圆角。一面凸雕吉祥图案三阳开泰:上部为流云,日掩其中,中部雕山石、松树,其下为三只羊,皆卧姿,仰首,长角弯于背,短尾,目视太阳。另一面雕山石,山石上有青草。

  翠椭圆形坠

翠椭圆形坠,清,长1.8厘米,宽2.3厘米。翠色均匀,有较强的透光性。翠坠椭圆形,片状,表面光素无纹,两侧各有一孔,穿以系绳,绳下有二花蕾形小坠,用黄绳牵挂,小坠上端饰有成组的小珊瑚珠、小珍珠。此作品无纹饰,以翠色沉重、质地优良取胜。

  翠镂雕荷花坠

翠镂雕荷花坠,清,长2.8厘米,宽3.6厘米。翠色青绿,局部色较重。坠为片状。颜色最重的中部镂雕荷叶,三歧状,边缘上卷,表面以阴线刻叶之脉络。荷叶上下的浅色处分刻荷梗、莲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将整枝莲表现出来,造型鲜活,色彩富有层次。

荷莲为传统的装饰题材,明清两代,文人多以荷莲题材为书、为画,匠人以其为时样,或誉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贵连年。此作品翠料珍贵,小巧玲珑,图样翻新,入目不俗。

  翠荷鱼坠

翠荷鱼坠,清,直径2.1厘米。翠色重绿,有较强的透光性。坠为荷叶式,其中部浅浮雕一鱼。唐代以来,与鱼相关的佩饰开始增多。宋、元时期流行玉鱼佩,其中多为鳜鱼,而 鱼佩主要流行于清代。

  翠镂雕盘常坠

翠镂雕盘常坠,清,长2.5厘米,宽3.5厘米。翠色绿且均匀,透光性强。坠呈片状,镂雕为盘常形,上、下有小孔,可穿细绳。盘常为八吉祥图案之一,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在清代使用的非常广泛,常与其他吉祥图案联用。

翠香囊,清,长6.2厘米,宽4.6厘米

翠香囊,清,长6.2厘米,宽4.6厘米。翠质绿色,局部色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贮存香料。两面镂雕锦纹地及双鱼。香囊两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坠角。

香囊用以佩挂于身,内储香料,香气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浓者宜人。清宫所遗翠香囊,其内尚有旧时所用之花,虽已枯萎,依然可见昔日之秀美。

  翠镂雕双凤万寿牌

翠镂雕双凤万寿牌,清,长7.3厘米,宽5.1厘米。翠牌长方形,牌体较厚。两面均镂雕双凤相对,凤身下镂雕花卉、朵云纹为地。两面双凤之间分别凸雕“万寿”、“无疆”二字。佩上有系绳,绳上穿有红珊瑚珠。

长方形牌子自明代开始流行,其上纹饰有平面凸雕图案、透雕图案等多种,一些牌子的上部还饰有装饰性的夔龙顶或其他图案。此作品雕镂精细,凤纹为清代宫廷的典型样式。

  翠桃福纹簪

翠桃福纹簪,清,长16.4厘米,宽1.5厘米。簪柄为绿色翠料,簪头翠色青白。柄部呈片状,端部细长,有勺,可用以掏耳。柄中部凸雕三桃、桃叶及葫芦一只,与簪头相接处有如意纹。簪头细长。

簪是古代妇女使用的头饰,用来别住发髻,亦有装饰作用。玉簪使用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的早期作品为隋唐时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制亦有所演变。这类柄部呈片状的长簪主要流行于清代。

  金镶翠挑簪

金镶翠挑簪,清,长16.2厘米。此簪金质,簪身细长。较粗的一端嵌接翠簪头,翠质青绿,局部为深绿色。簪头雕作一只手,腕戴白玉镯,五指握一翠如意,如意头勾回,套一翠活环,环下挂珍珠六粒、蓝晶坠角一个。

人云:画人难画手。画手难,雕手亦难,古来玉工能把手雕好者亦不多见。此簪簪头以手为形,纤指长甲,足见玉匠之功力。其下所挂珍珠颗颗圆润光泽,大小均匀,加之蓝晶坠角,集金、玉、珠、翠、晶于一挑簪,十分珍贵。

  翠扁方

翠扁方,清,长34.8厘米,宽3.3厘米。翠色较重,微透光。扁方为长条形,片状,较宽。一端呈前凸的弧状,另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呈梅花形。

扁方是清代满族妇女的头饰,多见于宫廷,目前清宫旧藏较多。这些作品多数有花纹,或浮雕,或镂空,以二方连续图案最为常见。扁方的用材广泛,其中金、玉、翠质者尤为珍贵。此作品不着纹饰,以材质见长。

  翠镶碧玺花扁方

翠镶碧玺花扁方,清,长29.8厘米,宽3.5厘米。翠色青绿,局部绿色较重。扁方长条形,片状。面上两端分别粘嵌两只粉碧玺蝙蝠和一寿字。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各嵌有碧玺花。

  翠蝙蝠戒指

翠蝙蝠戒指,清,直径2.2厘米。翠色青绿,多条纹。戒指为环形,外表饰凸起的蝙蝠及寿字。作品所用之翠为白地绿料,以绿色为主,带有暗绿色条纹,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见的。清代图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与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金嵌翠戒指

金嵌翠戒指,清,直径2.2厘米。此戒指内部为金里,由薄金片制成,其外嵌翠环两周,素无纹饰,有天然的绿色纹理。戒指两圈口处各嵌珍珠一周。

翠马鞍戒指,清,直径2.1厘米

翠马鞍戒指,清,直径2.1厘米。翠色全绿。戒指形状为马蹬形,上面呈弧形板状。属高档翠料。

  翠扳指

翠扳指,清,高2.8厘米,直径2.8厘米。翠质为绿色。扳指呈圆筒形,一端口内呈坡状,光素无纹。扳指是男子用于指部的饰物,古人称其为“韘”,是拉弓射箭时套于手指用以护指的物品,逐渐演化为佩饰。扳指可用多种材料制作。明代以前扳指的形制多近似于片状,孔的一侧向外延展。筒状扳指主要流行于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制诗中可看到有关扳指的诗句,当时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纹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质优良取胜。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1厘米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1厘米。作品由十八颗翠珠及四颗珊瑚珠串成,其中一珊瑚珠下连结珊瑚佛头,其下有绳带,绳带上系结细米状珍珠、粉色雕花碧玺和粉色碧玺坠角。手串是戴于手腕的饰物。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玺、珍珠都属贵重材料,此作品将其集于一体,在清代宫廷首饰中亦属珍贵。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0厘米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0厘米。手串用十八颗翠珠穿成,中有碧玺结珠两颗,下结珠与碧玺佛头相连,其下系绳带穿以珍珠、金铃杵、结牌等装饰物。结牌为金点翠地六瓣式,中心嵌东珠一颗,围以红宝石两颗和钻石四颗。结牌下连碧玺坠角两个。

翠镯,清,外径7.6厘米,内径5.6厘米

翠镯,清,外径7.6厘米,内径5.6厘米。翠质为绿色,有较好的透光性。手镯圆形,光素无花纹。此作品材质无暇,晶莹滋润,绿色均匀,颜色浓重艳丽,为翠中佳品。环形规整,琢磨细致。镯的使用历史很长,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流传至今,造型变化不大。这种截面呈圆形的镯出现的较晚。

白金镶翠项链,清,链围颈16.5厘米,翠嵌件直径1.9厘米

白金镶翠项链,清,链围颈16.5厘米,翠嵌件直径1.9厘米。链为白金制成,其上嵌圆形翠珠九颗,翠质优良。

翠翎管,清,高7.4厘米,直径1.5厘米

翠翎管,清,高7.4厘米,直径1.5厘米。翠质为绿色。翎管为圆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中穿孔。光素无纹。此翎管颜色均匀,水头足。

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翎管的质地有翡翠、白玉、碧玺、珐琅、陶瓷等多种,其中以翠、玉质为最优。

  翠朝珠

翠朝珠,清,翠珠直径1.3厘米。朝珠配件不全,现存94粒翠珠,翠色青绿。

朝珠是清代宫廷重要的服装饰物,皇室成员及官员穿戴朝服及参与礼仪活动时使用,一串 108粒,附有佛头、纪念、背云。不同身份者所用朝珠不同。《国朝宫史》卷九记皇后朝珠“中、左、右共三盘,中以三等东珠,左右以珊瑚、佛头、纪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

  翠螭纹龙首带钩

翠螭纹龙首带钩,清,长9.5厘米,宽1.8厘米。翠色较绿。带钩钩头呈龙首状,龙首阔嘴,宽额,双角后弯,眼凸起(俗称虾米眼)。钩腹呈长条状,较宽,微呈弧形,其上镂雕一螭,小头,长尾,头与钩首相对。钩背为圆形纽。

带钩在春秋、战国时已很流行,直到清代仍在使用,玉带钩是其中的精品。带钩主要有两种,一种横向使用,用以束带,较大。另一种纵向嵌于带上以挂物。帝王多用龙首带钩。

  翠带钩绦环

翠带钩绦环,清。翠质为青绿色,局部绿色较重。作品四件一套,其中一件为带钩,一件为钩环,钩环与带钩钩合,用于腰带的端部。另两件可穿于带上,置于身体两侧,其下有环,可挂物,有些学者称其为“提携”。四件作品皆近于椭圆形,其上凸雕云螭纹。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径24.8厘米。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较浅,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双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

洗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笔。玉洗可能产生于秦汉之际,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汉代玉文具开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笔洗为故宫(微博)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贵,既可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

  翠碗

翠碗,清,高7.3厘米,口径17.3厘米。翠色青绿,有大片重绿色。碗敞口,口沿处有唇,圈足。光素无纹。此碗所用翠料颜色不均,局部或青绿,或深绿,但此等作品亦数难得。原藏清宫遂初堂。

清代宫廷多以玉制碗,特别是乾隆时期,玉碗制造数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圆,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还刻有御制诗句。这件翠碗的造型、工艺与乾隆时期的特点相同,可能是当时的作品。

  翠缠枝莲纹盖碗

翠缠枝莲纹盖碗,清,通高8.3厘米,口径12.4厘米。翠质浅绿色。碗为薄胎,口外敞,盖略小,地包天式,环式钮。盖面及碗外壁浅浮雕缠枝莲纹。

清代,内陆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密切,工艺品制造中出现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当时流行的西番莲图案即是传统的缠枝莲图案与中亚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件作品中的缠枝莲纹莲瓣卷曲,莲叶多歧,是清代西番莲图案中的一种。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清,杯高5厘米,口径7厘米,盘径18.5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暗红色,其中可能带有人工染色。杯为圆形,平口沿,口微敞,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两面各饰一阴线刻龙纹,杯下有圆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纹。杯配托盘,八瓣形,盘底中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双行款。

此种托杯器,宋、明之时已流行,样式颇多,清代的作品更为精致,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为托杯中之珍品。

  翠太极纹浅盘

翠太极纹浅盘,清,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翠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盘心浅浮雕太极图案。此盘翠色绿而质地细腻,有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制品中极罕见。

古人对玉盘非常珍爱,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盘流行。清代宫廷使用玉盘较多,此盘的造型也较为常见,但其他玉盘多无口沿上的唇。清宫所制翠盘数量极少,非常珍贵。

  翠鱼式盒

翠鱼式盒,清,长27.8厘米,宽7.2厘米。翠色青绿。盒为鱼形,两半相扣成盒。鱼身有细鳞纹,鳍、尾、鳃部嵌有红宝石。盒内刻有乾隆御制诗《咏痕都斯坦玉鱼》。

据诗而知,乾隆皇帝认为此件作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但这种玉料主要产自缅甸,鱼上宝石的镶嵌方式也与痕都斯坦玉器有别,一些学者认为此盒是清宫廷所制。

  翠印色盒

翠印色盒,清,通高3.4厘米,口径8.8厘米。翠呈绿色。盒圆形,口沿呈子母口状,盒身较浅,平底,圈足。盖与盒身相仿,可与盒身扣合,盖面饰凸起的团形“寿”字。

宋、明两代,文化发达,文具,包括用于盛印泥的印色盒的使用量激增。当时生产的印色盒形制多样,花纹精致,具有观赏性,直到清代这种状况仍在延续。此件翠盒较宋、明作品更为珍贵,因为它的材料贵重,以优等翠料制成,工艺精致,厚度均匀,造型规整,图案精细,“寿”字的笔画用了瓦面状凸线,这对加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翠烟壶

翠烟壶,清,高6.45厘米,宽5.3厘米。翠色青绿,局部色较深。烟壶近似椭圆形,上部略宽,小口,细颈,表面光素无纹。

鼻烟壶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圆类型为主,后期的作品形状多变化。乾隆时期,鼻烟壶的制造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材质的多样化,动物、瓜果造型的作品数量增多。翡翠鼻烟壶的优劣多以材质本身判断,其纹饰、造型一般都较简练。

翠乾隆款仿古觚

翠乾隆款仿古觚,清,高19.7厘米,口径10.4×6.8厘米。翠色青绿,有翠料表皮的风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颈,足外撇。颈及足饰蕉叶纹,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底有篆书“乾隆年制”款。

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陈设品,将觚置于案头,内插杂物。清代宫廷或称为花觚。此觚为乾隆时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纹饰与古器有所差异。所用翠料青中含绿,近似古铜器的锈色。

翠夔耳兽面纹炉

翠夔耳兽面纹炉,清,通高10.3厘米,口径9.2厘米。翠色青白,局部绿色。炉为圆形,壁较直,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炉身两侧有对称的夔式耳,夔形较扁,兽头,细身。炉盖较高,花蕾式钮,盖面饰兽面纹。炉下三矮足。

古代玉炉多为烧香而做,现存最早的玉炉为宋元时代的作品。明代玉炉开始增多,多无盖,实用性较强。清代宫廷制造的玉炉是从明代玉炉演变而来同时又仿古彝器,增加了装饰效果,多用于陈设。

翠太平有象磬

翠太平有象磬,清,高25.5厘米,宽26.5厘米,厚1.4厘米。翠质优良,局部色较深。作品呈片状,依形琢线,呈大象形状。其中一面全身雕云纹,中部开光篆书“太平有象”四字。磬架为紫檀木质,透雕花叶纹。

作品为平面的大象图案,含太平有象之意,表示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一词见于《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这是古代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状态。

  翠兽面纹兽耳扁瓶

翠兽面纹兽耳扁瓶,清,通高23厘米,口径5.9×3.75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色重,为墨绿色。瓶扁而高,盖面饰云纹,环式纽。瓶口沿饰回纹,颈较细,颈两侧以兽首为耳,耳下有活环。瓶腹较阔,两面饰兽面纹。

这件翠扁瓶的造型为清宫玉瓶的典型样式。在明代,仿古玉瓶已很流行,但平腹的较少。清代宫廷的仿古玉器皿多在仿古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作品既有古意又出新意,此件扁瓶即在仿古的基础上变化而来。

翠子母狮

翠子母狮,清,高7.3厘米,长11厘米,宽6厘米。品翠质以青绿色为主,兼有青白色斑,透光度较低。雕大、小双狮。大狮方头,阔嘴,回首状,狮尾多歧而卷曲,四肢卧于腹下,前肢抱球。小狮趴于大狮背上。作品配紫檀木座,近似椭圆形,饰有山石纹。

在唐代玉器中狮的形象已出现,元、明以后开始增多。有学者认为,部分工艺品中狮的形象受到了狮子狗形状的影响,体肥而头小。这件作品狮之造型无凶猛状,四肢短小,可用作镇纸,也可用于陈设。

翠花鸟花插

翠花鸟花插,清,高25厘米,口径5.9×8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有深绿及黄褐色。花插较高,呈树桩形,主杆粗大,内可插物。花插的外壁镂雕牡丹花枝,枝上立着禽鸟。下配以镂空雕花红木座。

花插属陈设用品,内可插物。明代玉器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状。清代的玉花插样式较多,其中树桩形花插较为典型。这件花插所用翠料有较高的透明度,局部绿色深重,属高档材料,是清代宫廷的重要陈设器。

翠玉白菜式花插

翠玉白菜式花插,清,高24.3厘米,口径12.8厘米。翠色青绿,透光性较弱。花插为白菜形,采用雕琢手法,上部菜叶相并,或高或低,亦有折而下垂者,环并一周,内空,可插物。下部叶梗直立,间有空隙。

此类翠玉白菜,清代宫廷制有多件,可见其深受皇家喜爱。这件翠白菜之色近于自然,是这类作品中的珍品。

翠福禄寿长方插屏心

翠福禄寿长方插屏心,清,长17.5厘米,宽13.4厘米,厚1.5厘米。翠质青绿色。插屏心为长方形,片状。作品雕山林之景,山石现于作品边部,中间松树成林,松高叶茂,三老人散立于树下。

作品中三老人为“福禄寿三星”,即所谓的福星、寿星、禄星。此种图案在清代极为流行,宫廷器物中也多见,寓意福、禄、寿。

翠人物山景山子

翠人物山景山子,清,高16.1厘米,长24.7厘米,宽10.5厘米。翠质青绿,局部深绿色,表面留有玉皮颜色。作品为山形,一面琢山林之景,选取近、中景角度构图。山间林木高耸,一条石阶路曲折而上,尽头为一亭阁。二老人行于路上,身后一童子荷锄相随。另一面雕琢山石、树木、小鹿,保留大量玉皮色。

玉山子在清代宫廷又被称作玉图画。乾隆御制诗中多有“咏玉……图”的诗句。制作玉山子大都先有画稿,然后再行琢制。这类作品讲究布局、意境、造型、工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翠鹤鹿同春山子

翠鹤鹿同春山子,清,高29.5厘米,长57.8厘米,宽19.5厘米。翠料局部呈青绿色,个别处翠色较深,用山料翠玉雕成,表面有染色。作品为山形,山上白云飘忽,泉水蜿蜒而下,小桥横跨溪流。一岸有古松两棵,松下双鹤,附近的竹丛以阴线刻就。另一岸为双鹿一立一卧。此为传统的鹤鹿同春图案。山子背面雕简单的山石、树木图案,并有较重的染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用图案表达吉祥寓意,这类图案被称为吉祥图案。在此作品中,松、鹤表示长寿,鹿示“禄”。此件作品图案设计的较为简单,并不精细,且纹饰薄而浅。作品对材料未做太多的剔除,设计中有保存材料之用意。

翠箫

翠箫,清,长54厘米,径2.8厘米。翠质青绿。

箫为竹节状,中空,侧面有音孔,一端有吹

(0)

相关推荐

  • 馆藏东珠欣赏

    东珠的稀 少并没有降低皇 族对它们的需求,物以稀为贵才真正让他们体会到专属于皇 室的尊贵. 在清代宫廷用东珠非常普遍.皇帝.皇后的饰品中,或者是清代后妃生活里,东珠的出现是很多的.比较典型的是从皇帝的 ...

  • 老翡翠、老种翡翠、老坑翡翠,如何区分?

    越了解翡翠,越明白翡翠知识有多么丰富,比如说老翡翠.老种翡翠.老坑翡翠这三者间,就让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说一下.    1.老翡翠    老翡翠,就是指与现代相对的,年代较为久远的翡 ...

  • “天价翡翠”(故宫收藏,大饱眼福)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

  • 翡翠 (同名故宫收藏文物)

    翡翠是一种辉石族矿物,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NaAl[Si2O6]),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其称为硬玉,称其他玉为软玉,一些学者称其为辉石玉.翡翠的硬度为摩氏6.5-7.1度,比重为3.3,主要产于缅甸. ...

  • 故宫收藏的“天价翡翠”(大饱眼福)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

  • 清代翡翠图片,鼎力推荐,建议收藏

    旧藏之天然翡翠珠项链(The Hutton-Mdivani Necklace)于香港苏富比"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春季拍卖会,以2亿1,400万港元天价成 交.此翡翠珠项链经7名投标 ...

  • 清代翡翠收藏如何理智看待

    人们喜欢老工翡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下,翡翠雕琢倾向于慢工出细活,更讲究工匠精神,鲜少考虑到加工的效率,因此老工翡翠更追求艺术和美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老工翡翠的原因,因 ...

  • 清代翡翠收藏有什么价值,如何鉴别清代翡翠?

    我们知道翡翠的应用始于元末明初,直到清中晚期开始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权贵阶 层被广为认可.由此大量的明清(主要是清朝中晚期以及民国时期)翡翠传承至今并时常出现于市场当中. 翡翠忌高温.翡翠不要长时间靠 ...

  • 清代翡翠收藏知识

    个人认为一件翡翠制品的价值评估的重 点还是侧重于其自身的品质如何而不是新老,其中是否是天然的是先决条件,但是目前市场中对于翡翠是天然的与否常存在一些疑问,特别是明清翡翠.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翡翠作品八百 ...

  • 清代翡翠收藏秘笈有多少学多少?

    被权威检测机构否定的所谓老翠,恰恰有问题的不是检测机构,而是被检测的根本不是老翠,而是新仿的填充染色翡翠甚至是染色八三玉以及石英岩石和料器等. 翡翠多晶集合体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具有天然的孔隙.存在着薄弱 ...

  • 清代翡翠收藏

    在经历过军阀混战.国共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反复激烈洗礼之后,在中华大地上遗 留下来的高 档老翡翠已经十分稀 少了.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经济封锁,外汇十分短缺,收购民间老翡翠也是出口创汇的一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