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老师讲媒介—媒介是人的延伸#连载二#
理解媒介才能更高效建立品牌
麦克卢汉老师讲媒介将分3个部分连载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连载一:媒介即信息
连载二:媒介是人的延伸
连载三:“热媒介”和“冷媒介”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要回答人体的延伸这一类问题,就必须把人体每一部分之延伸合在一起讨论。人体的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还是皮肤的延伸,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灵与社会。
麦克卢汉并不太看重媒介信息的功能,但十分看重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意义。由于传播媒介传情达意的方式完全能够改变人们的'所知’'所听’'所触’'所尝’等,因此也一定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
基于此,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和延伸,比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传播媒介传播任何信息的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让人在接受这种信息之后有所感触,或是听觉,或是视觉,或是触觉。
总之,传播媒介传出的东西一定会给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源于媒介,延伸到人体。
传播媒介对人类的感觉中枢是有较大影响,这是无可置疑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史前,传播媒介都能让人们有所感触。因此,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到'分化’到'再统合’的历史。
人类在史前是群居,通过口语交流,从而造就了'耳朵社会’,我们称这个世界为'小世界’。
人类在史前的听觉文化,感觉具有统合性质。在那个时代,虽然感觉主要由耳朵来把握,但是也牵动着全部感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是平衡的,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达到浑然一体之后人们慢慢习惯了这种平衡状态,再不分离,从而使得世界变得十分狭小。
史前的听觉文化转变成后来的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后,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
眼睛单独起作用,观察的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世界,每次只能偏重于一个局部。因此,从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
扩张带来的是世界变大了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人们是在用眼睛感受这个世界。我们都说是文字和印刷媒介改变了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大,但是让世界变大的只是两种媒介吗?当然不是,还有我们的感觉,这感觉源于视觉文化。
总的来说,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使得人类对环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为它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次的认识。
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失衡或下降。
这种复杂的感觉变化,也产生了巨大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在最终会使得整个世界飞速向前进步,产生电子媒介。
因此,'媒介即信息’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
举个例子,当今社会的科技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媒介产生并推广之后,电影产业也开始日新月异起来,不断推出高投资的大片、3D、4D、5D等。
为什么随着电影产业发展,电影人都争相拍摄画质更好、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强烈的高科技电影呢?因为电影人考虑到了观影人的感受。3D画面已经让观众尝到了身临其境的甜头,后续的4D、5D更是增加了大家观影的现场体验感。
正是因为人们重视电影这种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所以给电影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证明了媒介与人体的关系,媒介是人的一种延伸。
现在的电子媒介已经变成了一种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媒介。所以,一种媒介要想好好发展,就必须时刻重视人们的感受。只有将视听结合得完美无缺,最终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学习笔记
“媒介是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他超出所有理论家的独到之处。在麦克卢汉的思想视野中,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的存在,而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
延伸阅读
3D电影的发展历史
1922年9月27日,哈利·费尔奥和罗伯特·艾尔德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爱的力量》,采用了红绿立体电影模式。
1936年,雅各布·莱温赛尔和约翰·诺林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短片Audioscopiks系列。入场时,观众都得到了一副红绿眼镜。观影效果在当时极其震撼,该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
2004年感恩节,华纳公司的动画大片《极地快车》同步推出了IMAX 3D版,影片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上映,总共取得了近6000万美元的票房,创造了IMAX商业放映的纪录。
2009年12月18日,20世纪福克斯出品的,拥有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的《阿凡达》上映。这部史无前例的3D电影创造无数神话,仅仅是27亿的全球票房就让全世界的电影人望尘莫及。
以上是本文所有内容。
明天继续写麦克卢汉老师讲媒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