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的光辉

感谢造物主赋予一切能够孕育生命的个体最伟大的本能—母性,世界才得以繁衍昌盛。

从生命起源至今,生物体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回到最原始的生物学角度看,任何一个生命体存在的意义无不是为了种族延续。而“母性”是种族得以延续的前提。试想如果没有了母性,整夜哭啼的孩童会被开窗抛下去,危险来临之际成年个体弃之而自保,生命甚而会成为商品摆上交易台……正是因为母性,才可以承受高达十级的生存之痛;含辛茹苦养育;教导所在环境中的生存之道直至个体成熟。

每每谈及“母性”,“最”字是最不缺的。短短几行我已经取来用了三次之多。古今中外多少骚人闲笔无不厚重于此。信手拈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更有清代的《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摩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各大影院媒体天天围绕的也多是此话题,生则为人子女享受母性的爱,成家立业后为人父母更是体会到其韵味,无需多言。

想到此话题是在某个平日的夜晚,我与儿子出门散步归来,在门洞下看到两只毛茸茸的小野猫。它们追逐自己的小尾巴而把身子蜷成绒球状,在灯影里团团转圈,似是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嗖一下窜进黑暗里去了。儿子拉我的衣角,示意不要走动,一只急性子捋着墙角从暗影里溜出来跑掉了,屏气等待另一只,迟迟不见踪影。儿子终是按耐不住,蹑手蹑脚的往门洞底下挪动,赶的巧,两个碰在一起!儿子急慌慌的闪在一旁,而那小家伙又退回到黑幕里去。显然儿子也看到了它缩成一团的小身子在瑟瑟发抖,无助的向我投来求救的目光。我拉儿子快步走进院子,随机听到远处母猫急切的呼唤声。

小孩子有一段日子总梦想着做自由自在的燕子,或者一只小鼠,也喜欢扮大老虎,大灰狼之类,那天晚上儿子忽闪着大眼睛说谢谢爸爸让自己做了小孩子。问小孩子有什么好?要写作业的呀!写作业也好!那小野猫的爸爸妈妈太不厉害了,保护不了孩子。一方面惊异于他的观察细微,另一方面意识到这极小的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赖过甚。

这就想到动物与人类的母性区别。动物之母性是一种纯粹的自身本能,其行为是自然所选择的。举个例子,一只成年狗狗孕育出生命后在哺育期会尽职尽责的做一个好母亲,随着狗崽的长大,母狗的母性会逐渐消退直完全消失。等过了几年儿子不认识妈妈或者妈妈不识得儿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人类则完全不同。人同样拥有这项本能,其行为却不完全受自然的选择,自身成长经历、道德环境以及所接受的教育都可以塑造不同的母性出来。

经常听到一句不是很好的话,说某个人做的太过分的时候:谁谁失了人性,跟畜生一般。什么是人性呢?单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可以通俗的概括为“意识”。具体的有主观能动性、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创造工具,使用工具等思维意识。当人类的单纯性母性遇上人性,就与动物有了本质区别,也更加人为化。若过多的母爱注入幼体,便培育出一只只“巨型婴儿”。2005年19岁的杜升华以668分摘得沈阳高考首魁,却因不会换成公交车,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而退学。无独有偶,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入学不到一学期,同样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终止学业。多媒体天天在报出这样的例子,多数人唏嘘感慨,鲜有人会考虑到问题症结并引以为戒。杜绝母性泛滥是避免这一类问题的根源。还有一部分人天天陷在母性缺失地带—“留守儿童”,他们普遍性格孤僻,社会恐惧,分离焦虑…或是生活所迫,或是身不由己,母性的缺席所带来的伤害却是真真的摆在那里。那“母性”的“度”在哪里?她的弹性有多强呢?我个人认为母猫的位置恰到好处,可以保护,不要过度!给崽崽提供在灯影里雀跃的机会,而不是一直深陷安全的黑暗里;在确定没有身体伤害的情况下,半保护。遇到紧急情况,奋身救护就好了。赞成的在心里鼓个掌,不赞成的只要不对我开撕就千恩万谢了。

老子说:“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解释为顺应天道,万物自然通。对于“母性”而言,“自然之道”依然使用。既然多一分为溺,少一分为愧,取中间地带为佳。这中间便是指纯粹的自然的“母性”了。在这里我要重申,不是拿大家伙儿与动物相提并论,只是借鉴于大自然中的奥妙罢了。可惜这奥妙被人的“人性”所覆盖,无奈之下不得不拿动物做一个愚例而已。

“纯粹的自然的母性”并无标准化,它因人而异。如在物质方面,父母大可不必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加以对之,此举有害无益。让其接受并适应自己的社会地位,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所处的大环境与小环境,使其健康成长。精神方面,顺应其天性,不强压不放手,只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讲解明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其特性得以释放。

“母性”自然会联想到“母爱”,两者是包括与被包括的的关系。“母性”是与身俱带的一种本能,“母爱”则是这本能里面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总会把两者混谈,一是“母爱”总被拿出来大肆歌咏,加深了我们对其的印象;再者母性的其他表现形式很少被提及又或是负面的,统统被遗忘了。

“父爱”便是被遗忘的“母性”其一。众所周知,父亲也是生命孕育的参与者,也是可孕育生命的受体,自然拥有“母性”。叱咤职场的雷厉风行,接过柔若无骨的孩童,在大风浪面前无惧的硬汉化为一洼柔情似水。搬砖的粗粝老手,不但托起孩子的身体,更是托举孩子的梦想,谁又敢说这不是伟大的“母性”?谁又敢说自古爹爹不如娘?“父爱”无意是一种伟大的“母性”,他与“母爱”并肩前行,毫无半点逊色。他不经常提起,不被关注,只因他的表达方式很含蓄,他的受体很粗狂,总是默默无言的付出。

“母性”的阴鸷面有很多,近年母体的产后抑郁症成为一大焦点,发病率高达30%之多。此病因有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所致。前者在所难免,我们要着重探讨的是后者。母怀胎十月,分娩前心理准备不足;产后适应不良;心绪不良;照顾婴孩睡眠不足过于疲惫;夫妻关系不和;缺乏社会支持与关爱;家庭对幼儿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接受度等以上皆会导致母体受伤害。呼吁社会各界,在大肆宣扬母爱之伟大的同时,给母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鼓励,保障她们有足够的勇气和空间发散“母性”!

至今看到襁褓之中的幼儿,或是年迈将衰的耄耋老者,又会想到上面这些七零八碎的东西了。

作者:岳青,山东滨州人

让更多人看到,请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