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这里有几本好书推荐给你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昨天在读书会的群里看到两条消息,掐指一算考研倒计时不足两个月了……
(看到大家相互鼓励,很欣慰哈哈)
对于考试,没有捷径,没有不努力就能获得的好成绩,世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等于你的人品乘以你的努力加上你的自律。
但真正的自律绝不是不容丝毫差池的坚持,而是张弛有度,慢慢向梦想靠拢。在这个过程中,请接受自己偶尔的懒散,听懂身体发出的提醒,看清周围环境的变化,量力而行。
要知道,真正的自律,是好好爱自己,是去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好好学习的前提是得有个好脑子,我们大脑的主要成分是水、脂肪和蛋白质,水占80%左右,其中包括血液、脑细胞中的细胞液和保护大脑的脑脊液。
所以,“脑子有水”不可怕,“脑子缺水”才可怕。
这周上线的《大脑食物》英文版叫《Brain Food》,目前没有中文版本。
作者是意大利人,推崇地中海饮食,并且研究了很多年的阿尔茨海默综合征(俗称老年痴呆症)。在书里有作者创新的完整的食物计划,包括该吃什么和该避免什么。
因为我们的大脑细胞长到一定年纪就不会再生长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食物影响的器官。大脑里面有脑血管屏障,保证摄入营养的同时,也把一些有害物质挡在大脑之外。
所以大脑它很挑剔:
☑ 需要水,但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达到最佳效果,要喝什么样的水?饮料算不算水?
☑ 需要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一个成年人每24小时内需要少的葡萄糖?
☑ 大脑富含脂肪,但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脂肪,它其实不太需要饱和脂肪酸,它需要的是不饱和脂肪酸。
☑ 大脑需要蛋白质,同样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需要维生素,但是有几种额外重要却被经常忽略掉。
强烈推荐大家来听这本书的解读,或者自己去读这本书,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考试表现都有极大的帮助。准备考试和从事脑力工作的朋友也会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
在本周上线的书《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中,作者极力为不确定性正名,让我们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还建议我们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构建事物。
为什么城邦制国家优于集权制国家?
为什么负债会置你于不利境地?
为什么我们所说的“效率”并未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效率?
为什么府行动和社会政策总是保护强者而伤害弱者?
为什么你应该在开始工作前就写好辞职信?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也就是像生命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去生存。
把时间花在该花的事情里面,别每天矫情每天想七想八的,你还能努力的时间不多了,别遇到点芝麻蒜皮的事就玻璃心,你需要对抗压力,从不可预测的和不受欢迎的刺激因素中获得成长。
这本书中的启发性观点多到可能超过我们读过的任何一本非虚构类书籍,推荐大家听听看。
虽然知道习惯很重要,但你经常为了自己的坏习惯苦恼,想要解除却力不从心?你想养成好习惯,却总是半途而废?为什么小习惯可以导致巨变?
下周上线的书《原子习惯》,作者结合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简单易懂、容易执行的行为改变四法则。
可以让我们学到:
✅ 如何建立一套每天进步的系统?如何戒除坏习惯,保持好习惯?
✅ 如何避免多数人在改变习惯时常犯的错?
✅ 如何克服「缺乏动机和意志力」的问题?
✅ 如何建立身分认同与信心?
✅ 如何腾出时间建立新习惯(即使你忙疯了)?
✅ 如何设计让你更容易成功的环境?
✅ 如何做出可以造就成果的微小改变?
✅ 如何在养成好习惯的路上走偏时回到正轨?
✅ 如何将本书中提到的概念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减肥,创业,写书,比赛或实现目标时,我们总是逼自己做出彻头彻尾的改变。然而,1%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察觉,但是坚持下去,这1%将在长期过程中让你羽化成蝶。
“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父母?”
2019年举办了“全球养娃经济学”的讲座,活动邀请了耶鲁大学国际和发展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也是《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的作者。
吸引我看这本书的是当时新京报对齐利博蒂的一段采访:
新京报:根据你的观察,未来的育儿模式会发生明显的转向吗?还是说,经济趋势会进一步地扩大不同背景之间的育儿差异,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齐利博蒂:我觉得是后者。一个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方说,人工智能的大规模生产将会严重地冲击就业市场。在未来,机器自动化将大范围地取代低技能的工作岗位,比如餐厅的服务员。你要想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职业,就必须拥有更好的教育背景。
其实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常常闲逛到太阳落山,自己决定找哪个朋友玩,没有人会检查我们的家庭作业。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却为孩子报音乐课和美术课,督促他们做家庭作业……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并且成才,但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上每位父母的做法又大相径庭。
中美的父母们常常奔波于学区房,培养孩子参与课外活动、增强领导力,乃至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进行严密的胎教训练,希望将孩子培养成未来的“成功”人士;
相比之下,拥有漫长冬夜的北欧地区,父母们并未表现出育儿的焦虑,反而随性佛系地让孩子“自由生长”。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中美的育儿模式是“虎妈猫爸”而北欧父母的教育模式是“佛系养娃”?
国家的经济状况能决定每一个家庭子女成年后的命运吗?
这本书虽不是精确到步骤的育儿指南,也不提供单一的正确答案,但却可以帮助你从更宏观的,也许你未曾想过的经济学视角,理解反思自己在育儿过程中为什么做出某某选择……
对啦,想要加入精益读书会听书的小伙伴们快点加入哦,早鸟活动本月底就结束啦!
这一期的“精益读书会”,我和大厨通过深度交流、纵横向评分,在教育、心理、学习、决策这四大领域中挑选出60本高分优质书籍。
其中大部分都是英文原版,这些书都经过我和大厨的仔细通读,对于一些翻译较为晦涩的书籍,我们都重新阅读原版,力求精准。
第一本书《人生十二法则》是一本免费试听书籍,建议大家找个时间好好听一下,里面还配有详细精美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整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