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本质是什么?《中庸》开篇第一句话,就讲清楚了

我们古人写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或者第一章节都非常重要,甚至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和主旨。

比如《道德经》第一章就非常关键,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话基本都奠定了《老子》一书的基本论调,说明了万物的起源,和万物的本质。

这两句话一下子就为道家思想划定了基础和边界。

再比如《孙子兵法》一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第一句话就把这本书的基调定下来了,“兵者”就是战争、兵事或者说兵法,是国家的大事,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一句话,奠定了这本书的高度,这是一本事关国家兴亡的书。

再比如《大学》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句话就提出了儒家思想的最高追求“至善”。那《中庸》的第一句话讲了什么呢?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可能也是《中庸》里面被引用和传颂比较多的一句话。今天我们就从这句话讲起。

这一句话15个字,可以说是这部《中庸》的精髓,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秉性,被称之为“天命或者说“本性”,这种本性是上天赋予的,而不是人为设定的;引导并规范事物向着本性发展和变化,称之为“道”,也就是通往本性的路径称之为“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自身就称之为“教”,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万物的本质和天性,同时也说明了人通往本性的方法和路径。这里就几个关键词:天命、率性、修道。

简单来说,《中庸》一开篇就告诉我们,“中庸”的思想不是一种人为的规范,而是一种“天命”或者说“天性”,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一种必然性。这为中庸思想奠定了基础,或者说基本的出发点,自然法则自于“天命”,类似于上天的一种命令。我们古人认为“天”是一种至高的精神性的存在,它主导万物;天也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它包容万物,比如我们通常说“这是上天的安排”,这是“天意”或者说“天命”,“天理”。古人尤其是儒家思想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导者,也是万物的缔造者,在我们文化里面,也有很多关于“天”的概念,比如天子、天下、天命、天书、天性等等。

介绍了“天命”,然后我们来看什么是“率性”,《中庸》说: “率性之谓道”,就是说,顺着事物的本性,或者顺应天命,就是得道了,这里的“道”是道路的道,当然也是一种隐喻,也就是通向天命和本性的道路。这里的“率性”,就是统领和规范人的自然本性,这里的“率”其实也可以用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字来理解,那就是:“诚”。我们稍微展开聊聊这个“诚”字,率性和诚是类似的意思。

“诚”这个字是《中庸》这本书非常重要,后面我们会讲到,“诚”字在这本书中共出现了25次之多,在第20章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意思是说,理解了诚,才能明白天理或者说天道,按照诚的方式为人,这是一种人道。真诚既是天道的原则,又是人道的原则,当然这里的诚并不是一种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简单来说就是:率性之谓道。遵从和顺应本性,就是一种“诚”,也就是“率性”,我们经常说一个人非常:真诚,坦诚,率真,没有过多的人为的修饰,大概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最后5个字:“修道之谓教”,也就是按照“道”的原则来修养自身,就是“教”,这里的教,也可以理解为“实践和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按照道的原则来为人处世,行为实践,这就是“修道之谓教”。

后面也会讲到“诚”就是修身的根本,儒家特别推崇“诚”,它既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对天性、天道的一种领悟和实践的原则。通过诚,我们才能领悟天道,实践“诚”,就是顺其天命或者天道。《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好了,今天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庸》的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上天赋予了万物本性,通向这种本性的原则或者路径称之为道,按照道的方式行为实践称之为教,天命、本性、修道、教化,这是一套适用于人和所有自然万物的法则。

一 End 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