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五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的。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此章名曰:与物反者常生。
这一章老子从如何治国谈到“与物反”之道。其实,老子在这一章一开始所说的“善为道者”,不只指善治国者,也指善治身者。“善为道”意思是善于依道立身(如果其身为一国之主,则为立国)。
第一句话这样说: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一开始说的“善为道者”,是古人。这个善为道的古人是谁,老子没有说。我们可以理解,这是老子的假说。这个假说,不是说假话的意思,这样的古人虽然是老子推想出来的,但在老子看来,一定是有的。但这个一定有的古人,老子说不出其具体名谁什么时代哪一朝哪一国,所以只能以“古之”为假说。
现在,我们来看老子对这样的“古之”人的假说是如何推想的。老子有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天地,天地化育万物,万物与人都有其初始,万物与人的初始,不用推想,一定是与道合和的。万物在后来的生生不息里,依然与道合和如初,只有人渐渐离道叛道。所以,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如何如何,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之人,一如婴儿,这一比喻可证老子所说之真。
后两句如何理解,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治国者)不把道明示于民,不让民明道,而是用道让民愚,让民不知有道。
老子见过古之善为道者吗?没有,那么,老子怎么这样说?
古之善为道者,在老子看来,就是道的化身。想想吧,道在化生化育天地万物时,把道明示于天地万物了吗?道让天地万物明白有道吗?都没有,天地万物在道的化生化育里,以其混沌之状呈万象成万有。
老子说得特别明白,“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道以不居、不恃、不有而不辞于万物,在道的不辞中,道赋予天地万物以自性,天地万物的自性之根是道,这个根本是让天地万物“不自生”。不自生,就是混沌。
那么,人为什么,在守道的善为道时,要示道于人,让人知有道呢。
将以愚之,从字面看,将,介词,把,或用,将的后面,省略了它的宾语“道”;以,在这一句里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但以在这里作介词,表目的性。愚,是动词,但它是一个使动用法的动词,它后面的之,是代词,指代的是“民”,愚之的意思是,使民愚。这个愚,不是愚笨,更不是愚蠢,而是朴实厚道。正如老子在二十章里所说的“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我在这里详解了这一句话的词句,从词句看,《道德经》的语言是很严谨的,这严谨包含着深奥和明晰两个方面浑然之妙,把宇宙起源于道这样一个深奥的自然存在说得明白清晰,让人能够理解,需要万分严谨的思维,但这万分严谨的思维可以有,但能把这万分严谨的思维一丝不漏一毫不差地表达出来,这是老子感到很无奈的事,于是,他在第一章说,“名,可名,非常名。”
所以,在多数时候,对《道德经》的通读,多从论道的“义”上去理解,不宜在词句上纠缠。我在通读中,有过多处词句详解,经此说明。
接正来,老子说了为什么古之善为道者要这样。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天下难治,原因在于民有智:民不可让其有智,民智多,就难治了。从字面看,老子说天下乱,在于民有智,民智多,难治也在民有智,民智多。
我们来深解这句话:
这里民智之智,是老子否定的,因为它是民之难治的根本。
那么,如果说民有智,那么这智是从哪儿来的,是民自有的吗?如果是,那就是有人所认为的,民本为贼。
是这样吗?老子在第三章里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不是说得得很明白吗。民本无智,智从智者来,智从上来。因此,说民智难治,其实是说,治国者不可有智,所以,老子在第十章里说,“爱民治国,能无知乎?”治国者以智治国,故民生妄心,治国者无道,不自然,民何以有道,何以自然?
即使从一个人的治身看,心生智,妄言,妄行,却说是身体不争气不守道不自在,真是岂有此理?
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之时,不以化生化育为智,无为而为,所以,天地万物以道为守,无知无欲无为,故真常恒久,生生不息。
在这句话里,包含着天地万物之道的不言之说。
所以,老子说,那些以智治国者(治身者)才是国(身)之贼,而不以智治国(身)者,才是人之福。
接下来的话,是老子论道的严谨之说。
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两者,指的是以智治国不贼,不能智治国是福。这应该是治国者的法式原则。明白这个法式和原则的人,并以如此法式和原则治国,可心说是具有大德,深德。什么是玄,就是人以道立身,深明大道,看到的不是身边,而是远处。什么是深,什么远,就是和万物一样,在恒常的生生不息里,反身归道。
与物反矣,告诉人当与万物一样,时时处处反身归道。
只有这样,才会人所向往的大顺。
这一章,与物反矣,是一句深妙的经典之语。故此章名曰:与物反矣者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