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争霸,究竟谁是中国“工业第一城”?

这是金属加工(mw1950pub)发布的第13998篇文章

编者按


10月20日,中国海关杂志发布了2020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榜单,深圳、上海、苏州名列前三。这三座城市也是竞争我国“工业第一城”最有力的候选者。

作为“工业三强”,它们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上海是老牌传统工业强市,深圳以创新为主打,苏州则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三座城市近两年的发展情况,看看谁更有可能冲击“工业第一城”。


上海

上海是我国民族工业发祥地,其发展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如今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虽然按照规上工业总产值来看,上海与深圳、苏州相比并没有突出优势,但就经济效益而言,上海依然位居中国工业城市首位。《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上海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5.34,排名全国第一。

2021年上半年,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0%,两年平均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146.64亿元,同比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5.5%。上半年,全市35个工业行业中有32个行业工业产值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速领先,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6.9%、32.6%和31.7%,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9.6%、11.2%和11.3%。

数据显示,上海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2021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7164.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2.3%。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5倍、32.1%和24.5%,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6倍、27.3%和6.7%。坐拥蔚来、特斯拉、上汽等著名车企的上海,在汽车制造领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同比)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上观新闻

在上海工业4.0的自主创新之路上还存在一些短板。首先,新兴装备的自主研发和重大装备的整体设计集成能力仍需要提高。其次,与上海的智能制造现存规模相比,仿真软件、控制软件等领域还存在空白。上海已形成“高校 科研院所 企业研究院”的科研创新格局,相信更加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改善现存问题。

深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深圳已经形成四大支柱产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五大未来产业共同发展的“4 7 5”产业结构,一向是各地政府招商的“必争之地”。202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3.7万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图片来源:招商引资实战平台

2021年上半年,深圳工业经济可以用“承压前行”来形容。受外部经济环境和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影响,上半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比一季度回落15.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3.2%,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略回落0.2个百分点。

1~7月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3.5%,比上半年的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加值最高,分别为26.9%、22.6%、21.6%和10.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0%、8.8%、8.3%和8.8%。

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8650家,居全国第二,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大族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工业增长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5.5%,两年平均增长57.6%;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2.98倍和1.15倍,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9.3%和72.5%;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1.21倍。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我国第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城市。然而它也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中面积最小的,空间不足对深圳的未来发展形成刚性制约。未来,深圳需要将低端产业向其它地区转移,继续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苏州

苏州有“地级市天花板”之称,以全国0.09%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了全国2.1%的经济总量、2.4%的税收、7.7%的进出口总额,成为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领头羊和风向标。2020年,苏州更是因为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成功超越上海和深圳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而引起广泛讨论。2021年,苏州的发展势头依旧不减。

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7万亿元,增长26.5%,再次超越上海。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称,苏州1~9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元,今年有望迈上4万亿元的历史性台阶。

苏州经济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是支柱性行业的稳定增长,比如钢铁、电气机械等基础工业。千亿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就位于苏州,其年产钢能力超40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巨头”。

沙钢集团某炼钢车间

除此之外,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材产业、智能制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代表着苏州工业转型。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从开始布局到2019年底,年增长超过20%,疫情以来甚至增长了600%以上。

然而,长期以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苏州对美国的贸易占到江苏的2/3、中国的1/8。外资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40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高达60.8%。目前,苏州已经进入了“投转创”阶段,即根据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化为创新驱动型。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苏州的当务之急就是针对外资这把“双刃剑”做出改变。

可以看出,这三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高科技产业,目前并没有产生一个一骑绝尘的赢家。金粉朋友们认为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摘得今年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的桂冠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