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方剂,治阳虚肝寒
肝位处中焦,在脾胃之上,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所以肝寒,对于脾胃的影响非常大。常为两者共病。
阳虚肝寒,属内寒证。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的阳气是肝脏升发和疏泄的动力,若阳气温煦不到肝,致肝气凝涩,可影响邻居脾胃,或是表现为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跳动慢等。
治阳虚肝寒的两大方剂
1、
《伤寒论》吴茱萸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肝胃虚寒,浊阴(浑浊的物质)上逆证。
组成:吴茱萸 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一日服三次。
本方不仅针对阳虚肝寒,还因肝病及胃,胃失和降,浑浊的物质上逆,引起一系列症状。
如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气机亦因此不利,引起胸满脘痛。
肝脉上行与督脉于头顶交会,若胃中浑浊之质循肝经上扰于头,可引起巅顶头痛。
肝胃虚寒,阳虚失温,故畏寒肢冷。
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故见大便泄泻。
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祛寒,又能和胃降逆止呕。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辅助吴茱萸达成功效。人参益气健脾,为吴茱萸生姜再添助力。大枣甘平,合人参益脾气,引药入病所。
是温中与降逆并施的搭配,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达温中补虚,降逆,治上述症状之效。
2、
《伤寒论》吴茱萸四逆汤
温中逐寒,补火益脾。治寒中肝脉,又吐又拉,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舌卷囊缩,脉细微而跳动缓慢。
组成:吴茱萸1钱半(醋泡),人参1钱半,干姜1钱半(炒),甘草1钱半(炙),附子1钱半(炮)。
水煎,去滓温服。
寒中于肝,脾土受病,致脾阳不振,又吐又拉。肝主筋,聚于阴器,络于舌,故舌卷囊缩。筋络不舒加上受寒,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脉细微而跳动缓慢。
吴茱萸温肝脉之寒,散逆气,除肝脉之冷。人参补肺气,除中虚,托寒邪。附子补火御寒,干姜温中逐冷,甘草补脾御邪,使肝不克脾,则又吐又拉自止,而肝脉之气自顺,舌卷囊缩自舒,手足之症自消。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