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6-事件(四):百度,生命拷问下的道德作业
04
百度:生命拷问下的道德作业
一条年轻生命的拷问终于让百度低下了头,这一次,道德的力量意外地压垮了一家公司的股价。对于百度变革自新的决心,我们仅持保守乐观态度。
2016年4月12日,身患滑膜肉瘤病的大学生魏则西在家中去世,终年22岁。因为轻信百度上搜索出的武警北京第二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花费20万元治疗后致病情耽误,他认为把自己引向网页首条推荐医院的百度是人性最大的恶。
这位年轻人的离世捅破了“莆田系”民营医院与百度医疗竞价排名之间的窗户纸,让莆田系民营医院、百度推广、部队医院承包体制以及医疗监管制度等话题成为全民关注焦点。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舆论风暴中,首当其冲的百度商业道德和伦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质疑。人们恍然大悟,我们习惯于在做某件事前,通过搜索引擎来掌握第一手信息,认为排在前几位的就是最好的,却忽略了搜索结果的可信度。
事实确实如此,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让“金钱”成为决定排位顺序时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关键词均在“推广”之列时,百度对推广所带来收入的倚重,让它在解决这些备受诟病的虚假推广和骗局时束手束脚。
魏则西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面对质疑,百度通过内网发布了一篇题目为《砥砺风雨坚守使命》的文章,文中提及“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百度需要去背负国家、行业本该履行的监管责任”,细细品味,颇含委屈之意,或许是觉得自己并没有“作恶”的原始动机,也无力承担目前行业缺失监管的责任。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疗竞价排名带来的恶果源于百度之前管理时的不果断、不彻底。时间再往前推,2015年的6月,本报就曾报道过莆田系与百度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及相关医院的无法无天,但这还不够,直到魏则西的生命拷问,才叩开了舆论和百度的道德观。
魏则西事件带来的思考并不止于此,今年7月,一直被认为是信息检索服务的搜索引擎推广被定义为广告。这也意味着,在搜索引擎上,付费搜索广告与自然搜索结果必须被明显区分。因受舆情困扰,百度2016财年的财报并不好看,但这是百度应该也必须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