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穿越回唐朝的地方
前段时间上映的《妖猫传》,
美轮美奂的长安城让我们的大唐梦一梦千寻。
然而没有历史的厚重感,
她始终是冷冰冰的模型。
梦回大唐不必通过电影意淫,
她可以带你穿越回去,
她有血有肉有灵魂。
当我站在1160年前的大殿里,
被佛国世界的菩萨俯视时,
千年间的种种如按了快进键一般,
在我眼前掠过。
此时,我不是我,
只是1160年间的一粒沙,
是几世轮回前在这大殿里跪拜的任何一个人。
在这里我回到了唐朝。
敦煌与佛光寺
当传说成为现实,
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
敦煌莫高窟61窟开凿于五代,
西壁《五台山图》描绘的大佛光寺穿越千年,
指引着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山西找到了她。
日本曾有学者断言中国大地上没有唐代木构遗存,
梁思成为了驳斥这个说法,
6年考察了中国1823座古建筑但一无所获。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一个月,
梁林在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
看到了《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寺。
第二天两人就跑去北平图书馆查阅资料
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
如今它还会在那里吗?
但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
东北失守,这些古建筑危在旦夕。
一个拖着伤腿,一个忍着肺病,
一路火车、汽车、自行车、骡子......
两人向五台县豆村进发。
一路崎岖消磨着一行人的信心,
但命运的双手还是将他们推到了尘封的历史门前。
寂寞的山门被扣响,
佛国的大门和俗世相连,
唐代的菩萨、佛陀伴着现世的人间烟火,
历经朝代更替、战争、天灾、人祸......
在他们眼前显灵。
东大殿
东大殿今昔对比
东大殿是唐代建筑,
目前中国仅存的四座唐构之一,
年代虽不是最久远却是规模最大。
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
难捺心中激动的一行人,
直接宿在大殿里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研究。
被冰心称作“我们家太太”的林徽因,
竟像个女汉子爬上爬下搞测量。
终在房梁上发现了和殿外经幢记载相同的
佛光寺修建年代,
以及出资建造者。
东大殿梁下题字:佛殿主上都送供给女弟子宁公遇。
右图为林徽因与殿内佛坛东南角的宁公遇塑像。
殿前经幢,高2.4m,须弥座束腰部分镂刻壶门。
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经文末尾所镌
“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
大中十一年(857年)十月建造”
是东大殿为唐构的有力证据。
大殿由“外槽”及“内槽”大小两圈方盒状柱列套成,
两者间以木梁斗拱连接,
这种构造在《营造法式》中称“金箱斗底槽”。
结构采用所有柱身等高的“殿堂造”,
是木构架中最高级的作法。
东大殿剖面图,
佛坛所处空间为内槽,外面一圈为外槽。
殿内上部做小方格平闇
(天花板,an四省;见上图中的小方格),
将梁架隔为明栿和草栿。
明栿即露明的梁架。
草栿部分的叉手构造,
梁思成后来在《图像中国建筑史》记述:
“佛光寺东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时国内唯一实例”。
图中上方的人字形构造即为“叉手”,
始于北魏,东大殿是首个实例。
外槽檐口的柱头斗拱,
采用较高级的“双杪(抄)双下昂”。
内槽则以四跳斗拱层层出挑,
全部未出横向斗拱,
称为“偷心造”。
文殊殿
文殊殿在院内北侧,
金天会十五年(1137)重建。
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式屋顶。
配殿与主殿规模相等,
这在佛寺中极少见。
殿内内柱仅有四根,东大殿用十二根。
典型的“减柱造”。
大殿梁架采用了大跨度的八字柁架,
是早期建筑遗存中的孤例。
彩塑
东大殿的佛坛上有三十余身彩塑,
宛若仙林。
初见这些彩塑时,
美术功底扎实的林徽因就说:
“这是唐代风格的雕塑。”
彩塑的颜色是民国期间的,
还没有怎么经历时间的淬炼,
但依然掩盖不住大唐的风韵。
佛坛
正中主像是释迦牟尼,
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
三佛左边是普贤菩萨,右边是文殊菩萨。
佛坛的两个前角各矗一尊护法天王。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胁侍菩萨和阿难
迦叶
童子
供养菩萨
胡人
獠蛮: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
殿内两侧墙壁及后檐墙下,
还有290余尊罗汉像,
是明宣德五年(1430)时的作品。
罗汉塑像局部。右方为愿诚和尚塑像。
他是唐大中年间(847-859)重建佛光寺的主持人。
文殊殿的龛台上有六身塑像,
正中是驾驭于狮背上的文殊菩萨。
研究期间,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
我真想在这里也为自己塑一尊像,
让林徽因这位女弟子永远陪伴,
这位虔诚的唐代大德仕女(指宁公遇),
在这肃穆寂静中,
盘腿坐上一千年。
壁画
东大殿保存有约三十平米的壁画。
其中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
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
旁边又有天王及飞天。
这组壁画与莫高窟唐代壁画相似。
内槽佛座背面的一幅唐代壁画
是1964年拆除堵塞的泥墙时发现的,
上画天王降服妖魔鬼怪,
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深情慌张的女子。
另一幅绘于宋宣和四年(1122),
画作七个圆光,
每个圆光内画十尊佛像,
光圈下的长方形框内写有各佛佛号。
文殊殿内两山墙和背面墙下部有
明宣德五年(1430)绘制的五百罗汉图,
实际上不足三百。
其它
东大殿左侧矗立着一座双层砖塔,
俗称祖师塔。
应是北魏或北齐时期(420-577)的遗物。
它可能是佛光寺初建时唯一保留下来的遗物。
院中有一座平面八角形石经幢,
唐乾符四年(877)镌立。
下图右为林徽因在测量经幢。
院落南侧的伽蓝殿,明崇祯时始建,
清康熙年间重修。
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
殿内十八尊泥塑即十八神:
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
雷音、狮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
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佛光寺塔群,散落在寺庙之外的山里。
共有八座,四唐、三金、一疑似明。
如今去佛光寺依然十分不便,
绕来绕去几乎要将人绕晕。
还好山路不多,大部分比较平坦。
只要跟着导航就能顺利找到。
于我个人来说,专程去一趟佛光寺也是值得的。
但是若仅为游客,可将其与五台山一同纳入行程,
若时间充足还可以拜谒南禅寺,
其大殿为中国最古。
附近其它景点还有:
阎锡山故居、代县古城、雁门关......
山西处处有惊喜,
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地方都有可能藏着天大的惊喜!
佛光寺人迹罕至,
即使旺季每天也不过几十人。
但佛光寺外仍有不少附近村的老奶奶
在摆摊兜售亲手缝制的坐垫、鞋垫等物,
昔日繁盛的佛光寺终究是不在了。
开车欲离开时,
竟看见一位年逾古稀的奶奶趴在地上薅野菜。
唏嘘不已,
用几倍的价钱买了一双鞋垫,
是很多年很多年以前的式样。
拿到家连妈妈都说现在谁还用这个。
如今总会梦回佛光寺,
想起寂静的山门,
想起高大的菩萨,
想起寺外卖不出东西的老奶奶。
带水印的图片作者:南山供秀(ID:nanshangongxiu),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