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测试:8部5G手机一起怼着你,会发生什么?

“5G引发新冠病毒”的谬论不胫而走,导致英国、荷兰等国的一些5G基站接连被烧。即便全球权威机构国际电联(ITU)等监管机构站出来辟谣,谣言依旧甚嚣尘上。

“谈辐色变”不是新问题,但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达到高潮。

5月12日,《IT时报》联合中国电信上海客服、移动互联网部,在上海市普陀区家乐福超市武宁路店,开了一场硬核直播——“5G基站辐射你来选,我来测”。这个测试地点,便是前期由用户投票选出。

5G基站辐射到底有多高?是不是还不及家中的“辐射之王”来得厉害?“辐射之王”又是谁?5G手机的辐射会比4G手机更高吗?

我们来用数据说话。

制图/钱奕昀

    01    

极限实测基站包围下的5G辐射值,安全!

4月30日,《IT时报》和中国电信上海客服、移动互联网部联合发起了“5G基站辐射你来选,我来测”的投票活动。

一周后,票选结果出炉,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的市民最为热情。《IT时报》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周边居民,确定了具备测试条件的场地——家乐福超市武宁路店,这里既有4G基站,也有5G基站,基站辐射最大的公众活动区域也是老百姓可到达的。

攀上垂直于地面的梯子,站上被基站包围的屋顶,初夏的阳光比以往来得更热烈一些。

从测试结果来看,在4G基站、5G基站全开的情况下,辐射值为0.4W/㎡关闭一个5G基站的情况下,辐射值为0.3W/㎡。以我国基站辐射功率密度标准值0.466 W/㎡作为参照,两种情况都在国家标准值以下,5G基站的辐射值与4G基站的辐射值相差并不大。

此时,用5G手机与另一部5G手机微信视频,两个瞬间辐射值都没有飙升,还是在国家标准值之下。

“拨打电话时,嘟嘟声响起前,手机辐射是最大的。我们没有测试打电话,而是微信视频,是因为在没有开通VoLTE的情况下,通话数据跑在3G、2G上,如果要测试使用5G时的手机辐射,只有在视频通话时,才有说服力。” 中国电信物联网实验室无线网优专家曹弘毅说道。

距离、功率、密度是影响基站辐射值的三大因素,被基站围绕、与5G基站距离不到半米,这可以说是一个公众无法到达的极限环境

    02    

实测“最佳伴侣”手机,安全!

国外博主做的“爆米花实验”传播多年,视频中多部手机同时拨打电话时,被包围的玉米粒会瞬间变成爆米花。

国外博主做的“爆米花实验”

5月12日,《IT时报》记者直播实测加强版的“爆米花实验”,8部不同品牌的主流5G手机同时测速平均辐射值只有0.005 W/㎡。不出意料,直播中一直放置在中心位置的玉米粒,也没有丝毫变化。

“打电话未接通时的瞬间辐射值是否最大?”针对直播间网友的疑问,记者现场测试发现,即便8部5G手机同时拨打电话,平均辐射值也只有0.004 W/㎡,甚至还低于同时测速的辐射值。

“我们的测试地距离5G基站只有29米,这里可以说是公众可到达的,最大辐射值的所在范围。”上海市无线电协会的专家沈卫朝一边用红外线测距仪测量距离,一边解释道。

如果用同品牌的5G手机与4G手机做对比,观看视频时的辐射值几乎没有差异

此外,《IT时报》记者还测试了两部5G手机《王者荣耀》对战、4部5G手机同时观看视频的场景,几乎可以还原在家中、办公室时的日常,但辐射实测值都低于0.004 W/㎡,只有国家标准值的1%。

有网友表示,自己比较犹豫使用有线耳机还是蓝牙耳机,主要是怕蓝牙耳机辐射更大。针对网友的疑问,《IT时报》记者使用手机官配的有线耳机、蓝牙耳机进行测试,发现在不戴耳机、戴有线耳机、戴蓝牙耳机三种情况下,辐射值是几乎一样的。

“只要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耳机和手机,基本不需要担心辐射影响健康,因为这些电子产品在上市销售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辐射检测。”沈卫朝说道。

    03    

家中辐射之王竟是它!

辐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微波炉、电脑、手机、吹风机、剃须刀等,甚至暴露在这久违的初夏阳光里,也会被辐射侵袭。

直播之前,《IT时报》记者便在中国电信物联网实验室中测试了多个常用小家电,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微波炉、吹风机、剃须刀、台灯、无人机等。

通过测试,我们找出了家中隐藏的“辐射之王”——微波炉,模拟平常加热饭菜时的场景,在距离微波炉50厘米处,辐射值为0.9 W/㎡,几乎是国家标准值的两倍,而其他小家电基本都在国家标准值之下。

距离微波炉50厘米处,辐射值为0.9W/m²

其他小家电基本都在国家标准值之下 制图/黄建

我们往往漠视辐射,鲜有人分得清楚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CT拍片、地铁安检查包机都属于电离辐射,过量对身体是有害的。而生活中常见的小家电和通信基站大多属于非电离辐射,只要在国家标准值之内,不必过多忧心。

值得注意的是,非电离辐射剂量超标也会伤害身体,就像我们都知道吃肯德基、麦当劳等垃圾食品是不健康的,却挡不住诱惑,那些放不下却近在咫尺的杀手级别辐射源才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

作者/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挨踢妹

排版/冯诚杰

图片/IT时报

视频/冯诚杰 上海热线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赞成硬核直播再来一波的,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