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讲记 | 足少阴肾经的气化特点

历史故事长河2020-08-27 14:23足少阴肾经

前文回顾:经络讲记|足少阴肾经的气化特点(一)主纳气正常的呼吸运动是肺肾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医碥·气》曰:“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类证治裁·卷之二》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主一身阴阳肾阴和肾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称肾气为“肾阳”。这里的“阴”和“阳”,是指物质和功能的属性而言的。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盛。所以说,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本,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根。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某些原因,肾阴和肾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即能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病理变化。肾阴虚,则表现为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状;肾阳虚,则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遗尿失禁、水肿,以及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性功能减退症状。主骨生髓,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肾生骨髓……肾主耳。”骨髓由肾精所化生,髓藏于骨以充养骨骼,并通于脑(脑为髓海),所谓“肾充则髓实”。髓的生成,为“肾主骨”提供了物质基础。临床所见有关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多与足少阴经气化异常有关,如儿童脑瘫、发育迟缓,成人的骨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颈椎、腰椎病变。肾开窍于耳,是指肾气充足可以上达于耳。临床听力问题多责之于耳。其实声波的传导要靠耳中一套骨性传导链,还与鼓膜的结构及弹性有关。年老肾气衰退或者肾虚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往往因为骨质或鼓膜结构发生变化所致。这类耳聋耳鸣与足少阴肾经气化异常有关。临床还可见到其他的耳病,但与肾关系不大,比如发热导致的耳鸣,应与肝胆之火循经上扰有关。藏志,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志,表示人的一种信念与无所畏惧的表现。人的性格与身体状况有关,身体不好,往往性格不会很坚强。志还主管肾的自主调节,即所谓“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对于这句经文的理解很多医家较片面,认为就是性的功能。经络医学认为“作强”是超强的含义,“作强之官”指的是人的应激反应,“伎巧出焉”就是指人们平时不具备的能力,在特殊情况下被激发出来所表现出的超常能力。与我们现在说的应变能力和人的超强的免疫能力有关,类似激素的作用。这种能力本来人是具备的,经过训练,可以使肾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20世纪50年代,有很多练气功的人在气功状态下能做很多正常人做不了的,他自己在正常情况下也做不了的事,这种潜能就存在于肾。除了中国气功,还有印度瑜伽以及佛教的某些功课,也可以将人体的这种潜能激发出来。从中医的角度思考,调整激发经络的灌渗状态应当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有些内分泌疾病,如过敏反应,一般人遇到过敏源都没有事,而过敏者就表现出不适的症状,这都是由于肾太敏感兴奋所导致。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常用肾经穴位,如尺泽、复溜,配合调理肾的药物;而治疗过敏性肠炎,常用复溜、上巨虚、天枢等,就是遵循这个思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摘自王居易先生《经络医学概论》,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