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如果凭借武力,能开创一个大航海时代吗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在古代航海史、科技史、经贸史、外交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历史意义。

不过,到了近代,有一些人在反思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落后于西方时,认为就是源于中国错失了“大航海时代”的机遇,没有像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那样致力于海外殖民扩张。

这些学者认为,以当时明朝的国力,以及郑和舰队的实力,完全可以一路横扫途经的苏门答腊、锡兰等岛屿国家,甚至可以征服许多陆地国家,完全可以先于西方航海家之前征服这些地区。

那么,我们就来假设一下:如果郑和舰队的使命不是和平友好地促进西洋(南海、印度洋)诸国与明朝的友好关系,而是武力侵略征服,是否真的有能力征服这些国家?

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正是大明国力最鼎盛的永乐王朝时期,好大喜功的永乐皇帝朱棣急欲在周边国家宣示“天朝国威”,建立代表宗主与藩属国关系的“朝贡体系”,同时还有一个隐秘的动机,就是在海外追查失踪的建文帝的下落,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声势浩大的“航海外交”活动,由此开启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序幕。

由于明朝初建,海外充满了各种敌对势力,郑和的舰队实际上可以算是一支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特混舰队”,每一次都有200多艘各类船只,除去郑和的旗舰以及一些载满货物及物资给养的“宝船”(货船)外,其余舰支几乎都是明朝的战船,舰队人员更是几乎就是一支远征军的规模,人数多达两三万,而且九成都是由明朝水师官兵直接充当,平时是水手、使团成员,一旦遇到威胁,立即就会顶盔贯甲,成为杀气腾腾的大明武士!

明朝舰船不仅体积庞大无比,而且装备有各种当时领先世界的冷热兵器,尤其装载有门类齐全的火炮、火瓶、火铳等等,海战自不必言,在亚洲根本没有对手,就是许多年后的欧洲远洋船舶,也根本不在同一级别。

要知道,400年后,英国仅仅派出47艘军舰,5000多士兵,就击败了大清王朝,而当时南海诸岛许多地区实际上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部落状态,仅有主要岛屿受益于贸易带来的局部繁荣和进步,这些落后的小岛国家,别说无力抵抗郑和舰队的进攻,甚至就连从中国流落于此的海盗势力,都能将他们征服,最后还是有赖于郑和的助剿,才扫除了阻碍南海诸国前往中国“朝贡”的海路隐患。

实际上,郑和的舰队也是有武力任务的,郑和曾经明确受命:“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因此,郑和的舰队的确发生过一些战争,比如剿灭阻碍南海海路交通的最大海盗集团——陈祖义海盗集团、帮助苏门答腊国平息内乱、生擒袭击明朝舰队的锡兰山国国王等等,让南海及印度洋沿岸各国无不震恐敬服!

由此可以证明,郑和的舰队如果真的是侵略性质的大明海军,南海诸国的确不是对手。

不过,尽管郑和舰队具有扫平诸国的能力,但中国封建制度的制约,郑和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即便是傲视天下的朱棣皇帝,也不能有此“非分之想”。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自秦汉进入大一统的封建模式后,就注定了它必须聚集所有能量致力于国家的稳定,甚至不惜采用一些“愚民”的手段,以扼杀底层百姓的创造力。因此,这种统治思想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使中国社会不具备欧洲社会那种生机勃勃的“中底层自律、自治精神”。

所以,中国的皇帝们只求管理好中国的老百姓就够了,很难有野心再去征服极其遥远的海外之地,即使征服了,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中国的封建体制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西方国家则不然,王权极为有限,社会各阶层,尤其迅猛发展的资产阶级,有足够强大的活力,自行组建具备四处扩张能力的“股份贸易公司”,比如英法荷兰等都建立的“东印度公司”,西方早期对世界的侵略瓜分,其实并不是国家所为,而是这些国家的“贸易公司”所为。

这一切,在为了防止百姓追求贸易利润而强行实施“锁国封海”的明清王朝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郑和的舰队即便有实力这么做,大明王朝也没有实力去建立有效的管理,因此朱元璋早早就下达了一个颇有自知之明的“不征之国”名单,几乎把所有海外邻邦都列入了名单之中。

这就注定了郑和的大航海只会是一场耗费巨大、赔本赚吆喝的作秀活动,根本不可能为国家带来多少实际利益,那些表示要向大明宣示效忠的国家,无不在与大明的“朝贡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而大明皇帝们要的就是这种“万国来朝”的面子,花点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既然能用钱来解决的事,为什么还要动用武力呢?”

所以,郑和下西洋即使是凭借武力征服了那些国家,也根本不会像后来的西方国家那样,在当地攫取巨额的利益,只会增加大明王朝的经济负担而已。

(0)

相关推荐

  • 中国为什么不称霸,两次大航海早已经说明了一切

    在人类的历史之上,有两次非常重要的海上探险活动,一次是发生在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一次是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 这两次海上探险的时间相差不远,但对整个世界造成的影响却是天差地别 ...

  • 哥伦布vs郑和,为什么中国人没能发现新大陆?

    蓝色字 明朝初年,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组成的舰队七下南洋,每艘船长约151.8米,宽约61.6米,这种规模,简直是一个小型的城市飘荡在海上.大概100年后(1492年),一 ...

  • 【读史摘记】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与友人聊天,突然被问到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我一时语塞,以前好像知道答案,果然没有摘记便没有记性. 今晚重新翻阅几本史书,做了一些摘记,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一个大致了解. 郑和先后在1405.1407年 ...

  • 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一:得位不正(2)

    本文继续上篇,揭露朱棣得位不正所带来的各种后果. 一个传闻在明朝的坊间流传--朱允文逃到了南洋. 传说心中难安的朱棣决心查个究竟,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大航海应运而生. 郑和下西洋 但是,搞这么 ...

  • 橡树 | 从海禁,漫说明帝国的灭亡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 ...

  • 世间再无郑和。

    图源网络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三个太监是绕不过去的,因为他们带来的影响不光影响了中国历史,还顺带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第一个人严格上来说并不是太监,这个人是司马迁,只因为性格耿直,在公元99年因替李陵 ...

  •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有多大?长150米,排水量3万吨可信吗?

    公元1405年至1433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规模之大,人员之多,船只之大,航程之远,所到国家之多,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郑和下西洋 ...

  • 印度洋捞出明代石碑,刻有3种文字,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 ...

  • 郑和下西洋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当时的翻译会多国语言吗?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途径数十个国家,登陆上岸的国家也很多,但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并不互通,那么在明朝时期,郑和是如何解决语言翻译问题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早在汉朝时期,就有译官的出现.再如唐朝 ...

  • 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对比:为什么明朝舰队无法继续航行了?

    在明朝前期,中国出现了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1433年)的伟业,同时期的西欧国家也开始了新航路开辟运动(1415-1523年).两场航海运动几乎是同时兴起,但是结果却大有不同.中国在持续20 ...

  • 南京挖出神秘图纸,戳穿历史谎言,乾隆:郑和下西洋只是传说

    历史拾遗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等内容;述古道今!让您了解有趣的历史获得放松:且从历史精华的吸收掌控人生:无往而不利.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 浅谈郑和下西洋对当下意识形态传播的启示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57-61 浅谈郑和下西洋对当下意识形态传播的启示 精读收藏 朱光立侯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导出/参考文献分享打印 摘    要: 在封建 ...

  • 印度洋捞出石碑,刻有3种文字,学者:这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朝自朱元璋开创以来,驱逐元虏,渐渐恢复生机,朱元璋死后,其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成功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改元永乐.永乐时期,朱棣迁都北京,恢复民生.促进民族融合.编著<永乐大典&g ...

  •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追杀朱允炆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成功篡位登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几年后朱棣便下令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彰显国威,实则是为了寻找并追杀失踪的建文帝也很有可能.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 ...

  • 从郑和下西洋到明代大红宝石

    " 那是穿越时光的华贵之气,无可取代,毕竟,前世,它们也许远渡重洋,出入宫廷,见惯荣华,宠辱不惊." 先发个美物镇楼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玉文化史的国家,而且我们的玉文化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