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代码抗新冠?计算机如何辅助特效药研发
很多人以为,研究药物只能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研究各种分子、元素来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熟,出现了一种“以码抗病”的新兴技术手段,也叫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也为抗病毒药物研发,贡献上关键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辅助药物,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它如何发挥作用?近日,就这些问题,药智访谈特别采访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邓萍,听听权威专家眼中的计算机辅助药物江湖!
新鲜!代码也能抗病毒
∆新药研发流程
截至目前,至少有40个药物是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参与下研制成功并且成功上市的。“如抗艾滋病药物HIV蛋白酶抑制剂类沙奎那韦、抗禽流感药物唾液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抗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以及中国医科院药物所研发的治疗骨关节炎的艾瑞昔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发的抗菌药盐酸安妥沙星等。”
计算机如何辅助新冠特效药?
在邓萍看来,计算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辅助抗新冠肺炎病毒药物研发。第一,针对已发现的低活性化合物,通过预测其靶蛋白,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促进结构优化,提高活性;第二,针对病毒侵入、复制和释放相关靶标,通过虚拟筛选等手段,发现潜在先导化合物。“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关方法和手段,缩短抗新冠病毒特效药物的研发周期”。
写在最后的话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药物已经取得一定成就,通过各种模拟、测试,在靶点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中取得成绩,但需要看清的是,计算机只是辅助新药研发过程,并不是万能的,新药的研发还需要实验的验证,并反作用于CADD,促进其发展。
专家介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