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和古人描述一模一样

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这个方子,临床很好用的。食入即吐,我用的往往是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胃反,这个病名,取的是非常好的。咱们群里辛大夫是个中医,但学过胃镜,他跟我讲:你见过胃反的病人么?真的是从胃镜里看的,胃反向一收缩,一翻个儿直接就进到贲门里,然后冲到食管里把胃镜都能顶出来。可见咱们的古人没有胃镜,也能看出胃反来。胃反的病人呕吐都是比较剧烈的。

张仲景在这个条文里说: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说了难治,仲景给没给治法呢?给了,给的是哪一个方剂呢?“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有的人可能说:没听说过。也有的人可能听说过但是没用过。我用过。但是大半夏汤,说句心里话,好用不好用?肯定好用,但是说句真话,你敢不敢用呢?你肯定不敢用。

大半夏汤,仲景用的半夏啊,都是用的生半夏,只是用水洗一下。生半夏从地里刨出来如果不用水洗,它就有一层黏液,特别黏,一容易变质,再者也不好保存。所以半夏要洗完才能用。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这是大半夏汤的组成。

我在我的门诊上用生半夏,我也亲自做过考证,半夏一升按二百毫升,二升按四百毫升,折合下来,生半夏一升重量是130克左右,两升是260克,我们谁敢用?我用的生半夏极量是用到80克,没敢用到过130克,更别说260克了。如果半夏真用到超量的时候,患者的感觉就是食道和胃里像火烧一样的,火烧火燎的感觉。

这种胃反,我个人经验是随吃随吐,属于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属于寒。随吃随吐,我喜欢用大黄甘草汤,我不喜欢用黄芩黄连干姜人参汤,我觉得这个方没有大黄甘草汤来的快,因为随吃随吐这种病人很痛苦,你直接用大黄甘草这么两味药,很快地,要么用开水一泡,就是熬也很快,大黄四两,甘草二两,也可以按照比例酌情减低剂量,这种食已而吐的病人,吃下去覆杯而愈。就是不明原因胃肠痉挛引起的急性胃痛,你直接用大黄10克,肉桂10克研成粉,迅速用捣药臼子捣成粉,开水泡10多分钟喝下,过十多分钟就会好的,很简单。有时候急性胆囊炎的疼痛也管用。

那么朝食暮吐用什么方子呢?我们再回顾一下原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前面是,“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后边说了,胃反用大半夏汤。大半夏汤剂量不好掌握,那么究竟用什么方子能替代一下呢?咱们再往后看,胃反,就是早晨或上午所进的食物,到了傍晚或夜间随机吐出,或者晚上吃的早晨吐出来,我们再看看《三因极一病论》怎么描述的:“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在《金匮要略心典》里有这样的描述:“谷入于胃而运于脾,脾伤则不能磨,脾不磨则谷不化,而朝食者暮当下,暮食者朝当下,若谷不化,则不得下,不得下,必反而上出也。”此症多见于食积。

恰巧,今天北京房山王艳芳医生介绍的一个患者,冯某,20多岁,她就是这样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我问她吐出的都是什么东西呢?她说:吐出的都是没消化的食物。这样我们在《金匮》《伤寒》里选方子,往往选不出更好使的方子,我就在后世的方子里选了五积散,五积散原方,给她开上了。

今天初诊,一周后才能看出效果。五积散治五般积,二陈平胃痰湿去,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裡。这个方子就这样开的,我想如果不出意外,效果应该不会很差的。

文源:通玄医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