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冰盖正在加速消融,环保为何始终是个难题?
近日,一项刊载于《自然-通讯:地球与环境》(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指出,卫星勘测数据显示,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加速消融, 2019 年全年的冰盖面积损失达到 2003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冰盖消融速度激增\图源:卫报
格陵兰岛是除南极洲外,大陆冰川面积覆盖最大的地区,部分地区冰盖厚度达 3.2 公里,2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都被冰川覆盖,如果冰盖完全消融,将导致全球海平面推高 7.5 米。
尽管完全消融不会在短期内实现——格陵兰岛的冰川完全消失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但目前的消融速度依然惊人。
该实验由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的地球科学专家英戈·萨斯根(Ingo Sasgen)牵头,研究团队通过 NASA 航天局的卫星数据,统计比较了 2003 年至 2019 年格陵兰岛的冰盖消融数据,并指出,2019 年全年格陵兰冰盖净损失达 5300 亿吨,仅去年 7 月盛夏时,由于欧洲暖气流北上导致了冰盖损失量高达 2230 亿吨,接近全年冰盖消融量的一半,相当于以往的一年的冰盖损失量。
冰盖为何加速融化?
研究者将冰盖损失归结于格陵兰岛上空特殊的高气压模式,简单地说,在 2019 年,气候异常导致了暖气流被“阻塞”在格陵兰岛上空,长期的暖气滞留不仅带来高温和冰雪消融,并进一步导致全年降雪量的不足,最终形成了大量冰盖消融的局面。
据《纽约时报》报道,1990 年代至今北极是地球表面受气候变暖最严重的地区,以至于格陵兰岛的冰盖消融对全球海平面升高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按目前的消融速度,未来十年里推高海平面的水将有四分之一来自格陵兰岛的冰盖。《卫报》的文章则引用了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地球观测站的研究者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格陵兰岛以外, 2019 年全球有 96% 的冰川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消融。
格陵兰岛卫星摄像图,沿海土地裸露明显\图源:卫报
对数据的解读,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的见解。
英戈·萨斯根认为,2019 年冰盖消融速度的猛增有一定的偶然性,他的理由是 2017 年与 2018 年,格陵兰岛的冰盖实际上消融速度有所减缓,因为那两年该地的夏季温度比往常低,冷气流沿格陵兰岛西海岸流动,减弱了冰盖的流失,而在 2019 年,气流流向发生逆转,冷气流也被暖气流代替。
另一位研究者则认为,冰盖的加速消融受全球气候变暖所驱动,自然平衡已经被打破。他们担心这种异常的暖气高压会在今后逐渐成为规律化的常态,继续加速冰川融化。
但无论是哪一种解读,研究者们都同意格陵兰岛已经进入一种异常的气候状态。“目前看来,2019 年确实是一个糟糕的年份。”英戈·萨斯根对《卫报》表示,尽管冰盖的加速溶解是一种极端情况,总体而言,研究者认为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正在上升,这意味着冰盖损失的概率和变化的趋势将进入一个相对剧烈的波动期。英戈·萨斯根形容,格林兰岛已经进入了一种“两极分化”的时段。
至于解决的方案,最有效的依旧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气候变暖的趋势。萨斯根表示,即便不可能完全逆转冰川融化的速度,至少还能为全球 6 亿沿海居民在海面淹没他们的家园之前争取时间。
这是一个颇为悲观的回答,它隐隐指出了全球合作对抗气候变暖在当下的困境。
格陵兰岛融冰形成的径流\图源:纽约时报
事实上,2020 年至今已经有不止一篇报道和研究论文指出,地球目前面临的气候危机已经不允许太多乐观的情绪。
近日,加州山火重燃,干旱和炎热导致的极端野火越来越频发,湾区的九个县都有火灾发生。8 月 21 日《卫报》报道分析道,尽管数千年以来,山火对加州的森林而言已是常态,但近年来异常盛大的火势是气候变暖推波助澜的结果。该文章援引大气研究专家尼尔·拉罗的说法,这位专家表示,从 2018 年以来,加州山区地表的热量积累逐年上升,干旱导致土壤保水能力下降,植物枯竭,最终,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蚕食了加州的森林的自然调节能力。
而与之相对,亚马逊雨林则在人为因素下备受摧残。在巴西政府的政策倾斜下,砍伐森林开垦牧场成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的手段,总统博尔索纳罗更是鼓励居民大力发展农业,减轻对非法开林的惩罚,环保问题被束之高阁。《时代》杂志一篇题为“亚马逊雨林快要消失了”(THE AMAZON RAIN FORESTIS NEARLY GONE)的长篇报道指出,2019 年亚马逊雨林的砍伐率增加了近一倍,在这种速度下,2030 年整片亚马逊雨林将从地面上消失,这篇报道形容对砍伐森林的热情已经膨胀为一种“不受约束的力量”,即便是今后巴西政府出台相关的限制政策,恐怕也难以短时间内从链锯下挽救那些存在了上百年的古树。
此外,气候变暖引起的连锁反应还破坏了海洋和湿地的生态。美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温室效应正在严重残害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水温度的升高以及海水酸化导致大量珊瑚褪色,这意味着珊瑚内大量藻类被排出,并进而导致藻类相关的食物链断裂,原本容纳多种浮游生物、鱼类和藻类的珊瑚礁生态多样性也将荡然无存。以全球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为例,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块面积超过 34 万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已经有一半的面积生态完全退化。
大堡礁\图源:世界自然基金会
环保问题解决之难
可以说,由气候变暖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已经显而易见,甚至关乎人类的未来,但为何它们一直得不到解决?
早在 2018 年 10 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就给出了《全球升温 1.5 ℃ 特别报告》,警告全球各国政府在本世纪末势必要守住全球升温 1.5℃ 的关口。根据更早的《巴黎气候协定》,各国政府曾达成 2100 年前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2℃ 的承诺,但该报告指出,再降低 0.5℃ 将使地球的面貌大不相同,例如珊瑚礁的损失面积将从 99% 降低到 70%~90%,未来面临缺水问题的人口将减少一半。
当时 BBC 将其称为一份“改变生命”的报告,但来自伦敦大学的气候学教授、IPCC 前委员会成员亚瑟·彼得森却严厉表示,这份报告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政治上完全是空想。”当时亚瑟·彼得森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仅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差异就足以压倒这份报告中“快速淘汰化石燃料”的提议,更别提要求各国以环保为重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环保问题涉及物理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这份报告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亚瑟·彼得森说。
如今两年过去,亚瑟·彼得森的预言成为苦涩的现实:美国总统特朗普实现了他的承诺,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博尔索纳罗依旧回避环保问题,并坚称科学机构监测到的雨林面积数据“纯属捏造”;而国内则将建设以火力发电为主的“智慧电厂”纳入“新基建”计划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大量煤电站将在未来继续投入使用;至于在更严峻的地缘政治危机和新冠疫情面前,全球范围内环保议程几乎全面陷入停滞。
亚马逊雨林正在燃烧\图源:CNN
8 月 19 日,《大西洋月刊》刊出了一篇题为“气候危机依旧是个危机”(The Climate Crisis Is Still a Crisis)的文章,尽管文章以美国为例,但它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新冠大流行在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美国经济面临崩溃,社会的系统性缺陷充分暴露,种族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在诸多尖锐的问题面前,美国政府如果因而放弃了针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那么我们很可能从此错失改善环境的关键时间节点。
文章作者戴维·M·乌尔曼(David M. Uhlmann)认为,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会在未来造成更深远的影响,以飓风和洪水为例,这些灾害不仅将导致纽约、波士顿等沿海城市蒙受大量经济损失,因此大量气候难民会进一步加剧广泛的政治不稳定性。另一方面,解决气候问题与经济和政治从来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因为当灾害发生时,首当其冲的永远是底层民众,而底层民众的命运往往也牵涉更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局势,政府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实际上相互关联。
环保从来就是一个需要全球通力合作解决的问题。因此乌尔曼在文章中呼吁,在社会变革来临之时,共识和和解更加宝贵,如果说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我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转机,他以 1960 年代末美国环保运动浪潮为例,认为环境保护可以成为促成共识的关键,甚至成为超越党派纷争和立场纷争的观念。
或许正如乌尔曼所言,我们需要抓住动荡与分裂中的共识,重视环保问题并采取行动也不仅仅是美国的转折点。
参考信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aug/20/greenland-ice-sheet-lost-a-record-1m-tonnes-of-ice-per-minute-in-2019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20/climate/greenland-ice-loss-climate-change.html
https://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0/08/climate-crisis-still-crisis/615319/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5653099
https://time.com/amazon-rainforest-disappe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