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文会友,以藏交友,解析紫砂壶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味的不断追求和提高,购买紫砂壶的人已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越来越多的30岁左右的中青年也开始投资紫砂壶。南京紫砂壶的销量近年上升势头较快,但和广州、广西、云南等地比起来,还存在差距。有差距意味着发展空间更大。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现在紫砂学界有一些学者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即把紫砂茗壶进行划分归属。第 一类是具有传统的文人审美风格的作品,讲究内在文化底蕴,追求文心,提倡素面素心的清雅风貌,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切壶、切茶、切景诗出为三绝称之为文人壶。第 二类是有富丽鲜亮、明艳精巧的市民趣味作品。在砂壶上用红、黄、蓝、黑等泥料绘制山水人物,草木虫鱼做纹饰,或镶铜包银,此类称民间壶。第三类作品是将砂壶进行抛光处理,镶以金口金边,造型风格迎取西亚及欧洲人的审美趣味,有明显的外销风格,称外销壶。第四类是不惜工本精雕细琢,讲究豪华典雅的宫廷御用紫砂茗壶称宫廷壶。而此类器物则代表了当时紫砂制陶的最 高成就。

  清中晚期之后,由于饮茶之风的推动,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变化,一些书画篆刻家以在紫砂壶上铭写诗文绘画为尚,革新了紫砂壶的装饰风格。从不署款或署隐蔽之处提高到在壶身大面积题文刻画,从简单的署名做记号到一种装饰表现手法,同时亦使紫砂壶由实用器转变为工艺器进而成为言志寄情的佳器,掀起紫砂文化的新篇章。

  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们怎样才能获得“顿悟”呢?许多高僧认为,“吃茶去”是路径之一。赵朴初先生就说过:“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说,与其白白地守着千百部经书不得其解,还不如喝茶去呢。人们在紫砂壶上镌刻得最多的壶铭恰恰是“吃茶去”。“吃茶去”,看起来是句大白话,其实是禅语,个中含天机,蕴藏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

  新手玩壶,特别喜欢一些颜色多样、造型复杂的紫砂壶,或者壶身刻满了字,以为壶随字贵,这实在是一种误导。真正好的作品,耐看并且实用的作品往往是一些外表稳重光素一些的,就像一个美女,素颜轻粉就可以了,过于浓妆只会让人反感。如觉得单调,就在适当的位置给予适当的书画点缀。

  一把壶的好坏,一看泥料,二看工艺。紫砂壶的好坏,泥料和工艺是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原矿的、正宗的宜兴紫砂泥料所制壶器,才有实用、艺术、审美、收藏等诸多功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