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孙树恒《烟雨南湖,荡漾历史的回声》(下)
文/孙树恒
【作者简介】孙树恒,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在线签约作家。出版个人诗歌集《长夜当歌》、散文集《父亲的草原》等书2部,《跑街的女人》荣获第二届金融文学二等奖。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4
带着一种沉重的思索,我来到了革命纪念馆。我知道,那上面有太多的人在叩拜和敬仰。从这光芒耀眼的日影中辨认出自己行走的方向,从这上下皆茫茫的找到自己心灵应该安放的地方,这就够了,这就足够了。
游人到南湖来,大都心潮澎湃,故而也就未能放下牵挂。他们在风景如画里静默如初,我时常能看到:他们兴致冲冲,他们灵魂干净。
说实话,对于南湖,我的亲切感是来自于是共产党的圣地,胜过瘦西湖的。
几千年了,就是南湖滋养着永生永续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在南湖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而这些赐予了我们新中国的精华和灵魂,而今天又有多少人记住,或是习惯性地忘却了。有多少人把这些作为“宝”高举起来,唯有南湖人把它放在了显眼地方,这是一种值得敬重的智慧,也是一种视共产党为崇高的情操道德。
去纪念馆。我无暇观赏,只想看看纪念馆,看看红船,这艘红船就停泊在我的心里了。导游说,遗憾的是见不到那艘红船了,去造船厂保养去了,每年都要保养的。一艘红色的小船,在我的心海里漂荡了很久……
我们到了纪念馆,正有一群小学生在画有党徽和入党誓词的影壁墙下,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走进大厅,导游给我们介绍,这是新纪念馆,旧的纪念馆在另一个岸上。那是1990年6月,中共嘉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三百多万南湖儿女涌跃捐资320多万元,建造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舍。1991年七一前夕,一座中国共产党党徽造型的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现在看的是新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纪念馆的正门上方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光熠熠的大字,主楼顶部矗立着天圆地方的建筑标志,隐喻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如天地日月永垂于世。
我在纪念馆看到仿制的红船,导游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样一艘红色小船上闭幕的。那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
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王会悟是嘉兴桐乡乌镇人,曾在嘉兴女子师范念过书,对嘉兴以及南湖的情况非常熟悉,“一大”转到南湖开会的事务工作也是由她安排的。8月初,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嘉兴,当即由王会悟带领,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小拖梢船接上王会悟预雇的开会游船。这条游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在中舱举行。王会悟则坐在船头放哨。
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二百米左右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李达分管宣传。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闭会时全体代表轻声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写出全新的篇章。
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其实当年一大代表们并没打算在这里开会。是一个巡捕在上海一条普通弄堂的神秘现身,是一个年轻女性不经意间的一条建议,改变了一个会议的进程,让一个湖声名远播,让这条船名扬千古。那个女子的名字叫王会悟,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那个湖是她家乡的嘉兴南湖,那条普普通通的小船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南湖红船”。
这个故事听了很多年,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想,将来有机会一定去嘉兴南湖,去看看湖心岛烟雨楼的旖旎景色,去了结与红船的一世情缘。遗憾的是,这次又无缘见到这艘心仪的小船。
从纪念馆返回,烟雨楼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注视着过往的游人。我仿佛看到一大代表,从烟雨楼下来。踏上红船的甲板,坐在狭窄的船舱,激烈的争论,仿佛穿过了历史的星空,回到了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去感悟那会议的隆重,去体验与会者当时的心境。
多年后,当年的一大代表,有落水的,有反水的,但是更多的人是逆水行舟,革命的红船始终没有翻,依然按照预定的航向前行。董必武曾在1963年的楹联,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5
生命在这里寻找,历史在这里迂回。
我在宾馆附近,远远的就望见了一朵朵亭亭玉立粉红色的荷花,掩映在那一池碧绿的荷叶之中,氤氲下的一池芬芳,空灵得像仙境。
来到荷池旁,一池绿水,泛着阵阵波光,无穷碧叶摇曳在水中,如丝细雨温柔的落在荷叶之上,荷花轻歌曼舞,娉婷优雅。荷韵深处,繁花似锦,芳菲四溢,暗香涌动。悠然自得在自己洁净的世界里,美丽着,不染一丝尘埃,宛如一幅幅幽深典雅的水墨画卷。冰清玉洁出红尘,摇摇曳曳落凡间。于是荷花有了花之君子的美誉,出淤泥而不染是多少文人雅士所崇尚的最高境界呀。
夏雨微凉,丝丝入心。我就喜欢这样隔着迷蒙的雨幕,听雨打荷叶如珠落玉盘的声响,又似悠远的梵音在耳边兀自浅唱;“雨馀无事倚阑干,湄水荷花粉未感。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
风柔雨软。荷叶更加碧绿通透,荷花更加鲜艳润泽。荷叶、荷花上的露珠似洒下的万千琼珠,绿的叶子如盘似擎出与人看,荷花泛出耀眼的光亮。“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
红莲碧叶,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地铺展得有如一匹优等锦缎,让人爱不释手。人们只看荷的美丽,赞荷的纯洁,谁能懂得荷为了这一世的绽放,在黑暗中的漫长等待和污泥里的痛苦挣扎。“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正如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心性如荷,却又隐忍?那素淡流年的荷花,都是我心中最曼妙的风景。
每年中秋节,“荷花节”是嘉兴的传统民俗,历史悠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南湖就有荷花灯会,一路逶迤的灯彩、星星点点的荷花灯、生动形象的嫦娥灯以及憨态可掬的藕宝宝灯、菱宝宝灯……花灯将南湖装扮成流光溢彩的灯的海洋。营造出歌舞升平、繁花似锦、醉梦江南的节日景象。当地的同事跟我说“能一次看到这么多好看的灯,就不虚此行。”
就在我沉浸在幽思渺渺不能自拔的时候,湖边的垂柳在雨帘里微低着头,更显得含羞带怯。不知道雨早就恋上了大地,还是雨爱上了这荷!再看那荷“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微风轻抚,阵阵清香,侵入肺腑。那一刻我心神俱静,忘了尘世间所有的喧嚣,所有的烦躁,我的思绪似乎幻化成这池碧荷上的薄雾轻烟,洁净轻盈而悠远。
虽然我等凡世俗,和文人雅士不沾边,但对荷始终情有独钟,而荷的品质也一直潜移默化着感染着我的心境。红尘纷扰,纷繁复杂。总会有无奈的心情,总会碰到龌龊的事,总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总会面对一些诱惑。我没有能力改变现实,但总要洁身自好,总想做一个不被浊尘侵扰,做最本真的自己。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凝视着满眼的苍翠,雨中的花草更是绿的纯净而通透。江南就像一个梦,南湖就是那梦中的魂。这个梦轻轻地落在每个人的心间,使得我们在有生之年,不忘初心,为这场梦而痴心不改。来到水乡江南,是为了圆梦,这梦就像是前世未了的宿愿,在今生必然要以一种痴情的方式来完成。
我在南湖岸边行走,脚踩在青石板路上,我留下自己生命的脚印,我清理浮躁的思绪。风还在吹,雨还在下,我没有打伞,我想尽情地享受这风雨吹打中的遐想。
南湖,魂牵梦绕的南湖。在我的记忆深处,定格在1921年。为此写了一首诗:“此时,站在南湖岸边。
抬头,看看天空的雾。
静静的湖,在我对面,一步的距离,刚刚好。
阳光下,一艘船,在湖中安稳前行。有着悠闲自得的意味。
小岛上的烟雨楼,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孤寂和沧桑。
擦一把额头的汗,浅啜一口矿泉水。
然后,凝视,或者聆听。
好了,现在,让风,慢些吹。
让世界,忽略这角落。
让所有细节,在历史的记忆里
展示它惊心动魄的美。”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