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让孩子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本文写李素怀老师在寻找答案中的成长经历,文中的“我”是李素怀老师。
在杭州参加2021届马云乡村教师终评现场遇见了蓝玫老师,蓝玫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也是我2017年在北京终评的面试官,五年过去,没有想到我们又重逢了。我还记得当年她问我的问题:“你如何让孩子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我忘记具体内容,但我的回答是让他们觉得成长有意思。
“如何让成长有意思?”
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我对教育新的探索。
要感谢蓝玫老师,五年后的见面,突然提醒我这五年我经历了什么,是如何让自己成长起来的。对自己也好奇起来,每天忙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到底我获得哪些成长呢?
成长路径
在杭州之前,吕源跟我说,在碰头会上分享一下我对乡村教育画像的理解。我分享了五年我对教师角色的自我迭代,也由单一向丰富多元的维度更新。
五年间,教育认知不断升级,教育视野不断扩展,让我的教育格局变得大了,教育智慧多了,不再局限如何让学生打高分,而是如何让儿童变成他自己,如何让成长变得更加有趣。我是在寻找答案中成长起来的。那我如何去寻找答案的呢?
融入一个圈子,结识一群人。先说这次,我作为F组评审团,结识了人才管理顾问李金保老师,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张硕果副院长,浙江致朴公益基金骆筱红秘书长,阿里的刘玲,基金会的志斌。和他们相处的这两天,学到很多,他们的思维方式,审视问题都会启发从其他角度思考。思路一下变得更加多元。李金保老师有一双“慧眼”,总是能够发现人潜藏起来的特质,表达后的动机,做事的意图,他都能够看出来,我好奇地问他:“李老师,如何训练一双慧眼呢?”李老师笑笑说:“看的多,琢磨的多,自然就可以看到真相了。”
可是我从事教育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孩子,怎么就无法看透孩子的本质,找不到他们的特质,总是以好与不好划分。当他们与每一位教师互动、交流时,我发现他们自带的欣赏力,他们欣赏每一位老师,他们创造了一个安全,信任的对话,让老师真实的展示,真诚的表达。似乎他们天生就自带亲和力,谦逊的表达自己,让交流变得平等。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身,也让我懂得如何向他们学习。
除了F组的评委老师相当的优秀,也让我感受到了评委组其他人的优秀,在出租车上,我告诉我要去的地方时,司机说:“那个地方满大街都是人才,随随便便一个人都不简单。”司机说的是实话,评委里每一个人都有传奇的身份,姚基金叶老师,真爱梦想基金谢老师,远川教育的水心老师,满天星公益梁老师……他们的观点和视角让我跳出教育看教育,也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不仅是儿童的成长,也是成人的终身学习。在这样的圈子里,被滋养,被赋能,这一群人就是我的导师,让我进入了成长的快速路,内在的潜能被激活。
这次还有幸遇见了魏晓明教练,唐琼一博士,他们对我的关注和帮助带给我很多神奇的力量,让我有很多“顿悟”的瞬间,对教育,对儿童有很多新的看见。还有基金会的小伙伴们,虽然他们都如我学生般的年纪,但他们的行事,为人绝对算是我的老师,他们是我学生的未来,从他们身上我找到我做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培养孩子的内在品质和核心素养是我的教育的目的。
以书为友,书写美好故事。作为老师,我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去,脚无法丈量的地方,我可以通过书籍抵达,几年前我也和很多老师一样,除了教材之外(教材也从没有读透过),没有读过其他的教育书籍,我是跟着身边的老教师学做老师,所谓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在教育琐碎中被扭曲,在我遇见的所有人中,他们都是一个阅读者,他们身边永远手执一卷书,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重构了我的教育观,最近在阅读成尚荣老师《儿童立场》才让我开始学会研究儿童。尝试着走进儿童的世界里。以儿童的视角了解他们。
在面试现场,很多老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分享教学场景时,我发现老师政策解读的很好,文件诠释的也很棒,考虑了国家层面,研究地方政策,唯独忽视了儿童角度。我们的教育是为谁而做,是为了让儿童成为他们更好的自己。没有儿童观的教育是苍白的。
通过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视野,提升我们的教育认知,当我们形成了“儿童观”以儿童立场做教育,最起码我们会少犯些错误,贴近儿童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希望能够启发更多老师对自己有新的看见,也包括自己。在教育叙事时,我们无视事实,而是在追求一个让自己觉得很棒的“假的”的教育故事,我们享受在“伪造”的这个故事里,比如“留守儿童”、“问题孩子”他们的存在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无私的贡献者和付出者,其实我不是否定老师的的付出,因为我也曾经如此,只是想提醒自己,在教育问题里,在碰到教育挑战时,我们能够主动找一下原因,真相是什么,从源头入手,是什么经历让孩子有这样的现状,我想我们就会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而不是跳过事实分析,去“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教育需要爱,但光有“爱”不行,还需要爱的智慧和技能,达到目的地的路有很多条,但在教育上,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沿途风景带给我和孩子们的那些真实和美好。
其实所有的这些“看见”都是书籍告诉我的,因为现实可能会蒙蔽我的双眼,但书籍常常会让我保持清醒的大脑,让我时刻觉察自己对待儿童的意图和态度。
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要特别的感谢蓝玫老师,当年问的那个问题,如何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探索中,虽然有过失败,遇见挫折,甚至还会遭到非议,但实践从未停止过,按部就班可能让自己过得舒服,但是复制粘贴总也无法让自己超越过去,做过很多尝试,也曾有过暗光时刻,恐惧和害怕,害怕做不好,没了面子,恐惧失败,落下“把柄”引来别人嘲笑……各种担忧限制了我前行的步伐,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会失败,你愿意去尝试哪些伟大的事情?放下对失败的恐惧,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行走,你会变得更加自由、强大。
在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经验,说实话,那些经验大多数都是在失败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所以我不再恐惧失败,而是把挫折看成是成长的机会,他教会我如何做更科学,怎么做更有效。
五年过来,自己改变了,源于放下原有的固执,建构一个新的世界,让自己更加开放,总结起来,就是因为遇见了一大群优秀的人,发生了很多故事,阅读了一些书,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把这些看到和想到的,付诸于行动中,每天如此,五年后自己就成长了,未来已来,今天的自己就是未来的过去,也是过去的未来,每一个当下也是未来。
这次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五年来的变化和成长,还有很多新的看见和思考。比如对于乡村教师新画像的描绘。对云谷学校的沉浸式学习,都带给我全新的视角思考教育。
在评选启动会上,我聊了对乡村教师画像的理解。
首先是丰盈的、绽放的生命状态,成人就是行走的教育环境,老师的生命状态会给孩子们的生命带来影响,一个开放,热情,充满好奇的老师,时刻都会带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轻松、愉悦的场域,这样的老师愿意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成长,了解这个可爱的世界。一个抱怨,委屈、焦虑的老师,他的教室里也满是压抑和控制。所以良好的生命状态是良好教育的决定因素。
其次是开放,智慧的老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在这个多元社会里,我们一直惯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认知做现在的教育,显然不合时宜,我们要接收一些新的东西,知识也不再变得书本上的考题了,而是让生活和自己变得更好的一种能力,在思考和解决一个问题时,也在考察老师的综合能力,为了与之俱进,拥抱未来,我们有时也要向孩子们学习,教学相长,才可推动教育快速发展。
最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有儿童观,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做教育,否则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是虚伪而无效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但我们听过孩子的心声,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吗?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尽快把这个麻烦解决掉,没有考虑这个儿童遇见了什么麻烦,他经历了什么让他过的很不开心,我该如何支持和帮助他。当你以儿童的立场审视教育,你就不会抱怨孩子的不听话,不允许他们犯错误,你就会带有包容之心,和他们同在,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新教育教师成长研究院张硕果老师说,老师在分享让自己最疼头学生的故事,感觉到老师们很无奈,真的把这些事情看的很难缠,却很少人提及把这个问题作为“课题”去研究。当我们真正的喜欢儿童,会在意儿童所有的问题,会乐于去探索其中发生了什么,找到破解问题的密码,让儿童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
当然新时代教师还有很多的个性化标签,热情、好玩、有趣、阳光……
这次在云谷里沉浸式生活两天,除了参加评选活动,得空就在云谷校园里走走看看,每一处独特的设计理念都是把有限的空间延展出更大的无限场域,空间的多功能利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勾勒一副美丽的的成长风景,很喜欢校园里抽屉式开放性大阳台,每个班孩子打开拉门,看的不仅是蓝天,还有其他班级的小伙伴,可以很好的和他人,自然联结。还有到处张贴的孩子语录,他们可以自由,安全的表达自己,不会遭到成人的嘲笑、打击、批评和不允许,因为这里的老师尊重儿童,看见儿童,他们在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校园,让他们可以自由的舒展,尽情的成长。
两天时间不长,但与他人的联结和交流产生的涟漪,足以让我消化好久,沉浸式体验带给我的视觉冲击足以直指心灵深处,基金会的于秘书长带着一群年轻的人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乡村教师重新为自己画像,看见乡村教师内在的富足和资源,帮助他们开发自己,创造更美的乡村教育。